作者:釋印肅
實離貫穿理不俱,一人直下體同渠。
久停頑坐邪思起,返謗如來正覺虛。
作者:馬元演
甲寅良月初,為拜帥垣檄。
遍走三蕩所,村落怪荒寂。
人謂白升裡,杭邑才咫尺。
杭有洞霄宮,神仙其窟宅。
慣是名勝游,不許俗眼識。
余雖一俗吏,心實慕名德。
癡兒官事了,此行烏可惜。
天氣暖如春,得意馬蹄疾。
僕夫嗟況瘁,告我請休息。
止宿蕭市中,明朝辨行色。
未曉垂玉繩,向風嘶金勒。
行行十數里,漸漸仙境出。
始見九鎖峰,窮眸望不極。
一似天為門,四山作扃鐍。
雲煙一齊起,松檜萬古碧。
巖洞是處有,名了難盡憶。
入拜大有庭,奇特更奇特。
洞天與福地,它山得其一。
惟此為兩全,四字揭奎畫。
主人貝道士,高志頗嗜客。
引謁帝宸殿,金釘朱戶飾。
出示御書經,鳳篆龍章筆。
拜手拈瓣香,舉頭看近日。
既見撫掌泉,又觀松花石。
小愒漱玉軒,恍驚風雨夕。
再登虛白樓,頓覺天地窄。
迤邐游二洞,其東名大滌。
仰視洞中山,群崖翠欲滴。
蛟龍現鱗距,天產非人力。
石鼓清可聽,石魚亦堪擊。
中有一小洞,謂能隔凡跡。
稚子曾入去,海聲親聽得。
出洞見一井,石欄四圍赤。
雲是葛翁泉,大旱無竭澤。
西洞號棲真,卻在山絕壁。
華蓋垂於上,獅子橫其側。
非煙亦非雲,蟠結斬如刻。
上有倒掛仙,疑是帝所謫。
棋台別東西,棋子散黑白。
又見方尺地,三人可容膝。
下如空谷聲,必是仙隱室。
道士雖攜持,余亦倦登陟。
歸息翠蛟亭,寒玉走鳴瀑。
心目盡開豁,塵累渙然釋。
坡仙紀舊遊,壁間著遺墨。
吾得繼清賞,奚必問姑射。
試觀殊勝地,何年是開闢。
雖慕子長游,未學子真逸。
可惜系微官,匆匆整還役。
小子不不詩,數章□紀實。
作者:顧況
人境年虛擲,仙源日未斜。羨君乘竹杖,辭我隱桃花。
鳥去寧知路,雲飛似憶家。莫愁客鬢改,自有紫河車。
作者:梅堯臣
四字丹書萬仞崖,神清之洞鎖樓台。
煙霞極目無人到,鸞鶴今應待我來。
作者:陳傑
盛氣劘騷壘,長歌歷杜藩。
二南四字始,萬古一解難。
作者:項安世
氣用乾陽壯,雲興初望神。
瀆流連夜剪,澤草萬花新。
暮夜翻疑曉,冬郊總是春。
皇皇天一色,穆穆逕無人。
作者:王洋
排門雪三尺,閉戶飢腸鳴。
擁騎遠方來,骨法秀以清。
袖出一卷書,中有怖俗情。
上言井有德,為費四字銘。
下言酒傷道,顛倒虞心兵。
中流障百川,絕口無蹤橫。
君子皆是術,殄病人自驚。
子其欲修我,匪以校我榮。
再拜采雜佩,斯雲得香蘅。
作者:何孟春
唐朝綠野相,宋代獨樂公。
起居候夷狄,姓氏傳兒童。
古人不可作,誰是間世雄。
我公後其人,德業正爾同。
來為下覽鳳,去若冥飛鴻。
完名歸造物,一節見始終。
區區漢兩疏,圖畫未足工。
東山在何許,亦在東門東。¤
作者:蘇軾
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翌日各以表謝又進詩一篇臣軾詩雲繡裳畫袞雲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戲。
日高黃繖下西清,風動槐龍舞交翠。
(邇英閣前有雙槐,樛然屬地如龍形。
)壁中蠹簡今千年,漆書蝌蚪光射天。
諸儒不復憂吻燥,東宮賜酒如流泉。
酒酣復拜千金賜,一紙驚鸞回鳳字。
蒼顏白髮便生光,袖有驪珠三十四。
(臣所賜詩並題目及臣姓名,凡三十四字。
)歸來車馬已喧闐,爭看銀鉤墨色鮮。
人間一日傳萬口,喜見雲章第一篇。
(上前此未嘗以御書賜群臣。
)玉堂晝掩文書靜,鈴索不搖鐘漏永。
莫言弄筆數行書,須信時平由主聖。
犬羊散盡沙漠空,捷烽夜到甘泉宮。
似聞指麾築上郡,已覺談笑無西戎。
(時熙河新獲鬼章。
是日,涇原復奏夏賊數十萬人皆遁去。
)文思天子師文母,終閉玉關辭馬武。
小臣願對紫薇花,試草尺書招贊普。
(謹案唐制:翰林學士帶知制誥,許綴中書舍人班。
今臣以知制誥待罪禁林,故得以紫薇為故事。
)
作者:金履祥
北山之英,鄭公之人。
仰止攸同,矧其後昆。
作者:喻良能
使君自是廊廟器,五馬一麾聊爾耳。
今年清淨獄既空,去歲豐登米不貴。
郡中九賢政可十,京兆三王何足四。
乘閒領客宴江閣,對景題詩忘肉味。
坐間僚屬總文采,筆下波瀾更源委。
夏木陰陰啼鳥喧,煙波渺渺輕帆駛。
錯落觥籌略達尊,從容笑語窮幽意。
嗟予薄命捩翻羹,臥病空齋吟擁鼻。
畫戟凝香不同賦,白衣送酒猶沾醉。
追攀逸韻苦無才,想像清歡欲生翅。
蘭亭被罰定非佳,金谷望塵吁可愧。
他年江左仰遺風,應有畫圖傳盛事。
作者:李昉
玉堂四字重千金,宸翰親揮賜禁林。
地望轉從今日貴,君恩無似此時深。
宴回上苑花初發,麻就中宵月未沈。
衣惹御香拖瑞錦,筆宣皇澤灑春霖。
院門不許閒人入,仙境寧教外事侵。
我直承明逾二紀,臨川實動羨魚心。
作者:楊萬里
義山禾水在處在,明月清風無地無。
光祿子孫寧底巧,不應造物獨私渠。
君不見謝家名子取四字,段家作堂兼四美。
主人自有筆如掾,何用殷懃問楊子。
作者:周密
眉消睡黃,春凝淚妝。
玉屏水暖微香,聽蜂兒打窗。
箏塵半妝,綃痕半方。
愁心欲訴垂楊,奈飛紅正忙。
作者:歐陽修
石唐仙室紫雲深,穎陽真人此算心。
真人已去升寥廓,歲歲巖花自開落。
我昔曾為洛陽客,偶向巖前坐盤石。
四字丹書萬仞崖,神清之洞鎖樓台。
雲深路絕無人到,鸞鶴今應待我來。
作者:張養浩
林壑八年閒,吟殘山色。無處煙霞不相識。真歡清福,舉世誰人曾得。天教分付與,雲莊客。萬里侯封,九華仙伯。未必情濃似吾適。扁舟風月,好景初無今昔。遐齡原不在,餐松柏。內張文忠公祠。碑額最上層刻張養浩自壽詞,草書。下題八分書七聘堂記四字,記文,正書,蘇天爵撰。碑陰有虞集五言古詩一首。詞綜補遺卷十八又錄張養浩行香子一葉舟輕一首乃東坡詞之誤
作者:李道純
默即說兮,這說處、元來有默。只默說便是,金丹秘訣。默識潛通為大要,聲聞緣覺皆虛設。向說中、認得默之根,無生滅。會說底,非干舌。與默底,無差別。這默底寧如,說底親切。若向不言中得趣,便於不默俱通徹。將默默、說說盡掀翻,天機洩。
作者:於慎行
龍箋一幅日星光,天藻昭垂自尚方。
久向橫經窺聖蘊,還因納誨奉奎章。
琅函想見仙毫動,蓬室驚聞御墨香。
儒術承恩逢景運,非同常侍漫登床。
作者:釋原妙
一年三百六十日,看看逗到今宵畢。
十個有五雙,參禪禪又不知,
學道道亦不識。只遮不知不識四字,
正是三世諸佛骨髓。
作者:乾隆
山川宇宙來便有,豈信劍飛畫作巖。
四字宣尼曾不語,惜哉佳境溷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