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聞詩
射圃亭開郡治東,欒城二詠紀元豐。
品題一出大儒筆,觀者於今矍相同。
作者:楊億
褒博衣冠漢大儒,三千奏牘到宸居。
郎官起草歸華省,女史焚香伴直廬。
出守新恩龜顧印,趨朝舊路雉隨車。
便分符竹從鸞掖,應有壺漿待隼旟。
賜對移時親斧扆,隨行兼兩載圖書。
淮南落木搖鞭裹,湓浦分風掛席初。
郡閣平窺漢陽樹,盤餐頻薦武昌魚。
聚徒南郡傳經盛,攜妓東山退食餘。
天闕九重懸夢想,江關百戰見邱墟。
清曹祖德詩人後,時寄新吟一起予。
作者:晁說之
遙岑不娛人,蒼莽頗愁絕。
東南有斷梁,水寒不可涉。
西關不欲往,旦暮畏喋褻。
歸來坐北堂,悠然理書策。
之人阿堵中,雖死情不隔。
周公徂東山,仲尼陳蔡厄。
大儒且不遇,小子何足責。
時命姑置之,何為常促迫。
作者:劉克莊
公詩妙巧過般輸,蚓竅何堪和大儒。
豈敢分庭掣鯨海,頗思越邑會鵝湖。
薰蕕年老迷香臭,酒脯涎垂向市沽。
病起帶圍渾減盡,免教人誚腹如壺。
作者:晁公溯
鄉黨敬前輩,朝廷尊大儒。
公無念丘墓,人自禁樵蘇。
此去居衡軸,長留執事樞。
求賢養邦本,深為贊吁俞。
作者:張鎡
謀身堪笑若舂鋤,甓社棲寒水滿湖。
近寺偶成蓮社似,為園非效輞川圖。
清樽酒好詩中聖,古塚珠存念大儒。
久矣自求無所用,喜君能好柏楸株。
作者:宋祁
古有容容福,人譏齪齪員。
生能巧非奏,死戒直如弦。
欲重高門地,非論媚灶天。
詩書大儒塚,絲竹後堂旃。
東閣翻芻馬,西園竊富錢。
道謀誰執咎,戶選不因賢。
朱鼓成妖日,羌鶡入賀年。
須防反室詔,終取闔門憐。
異日讒成錦,先時默似蟬。
空貽後人歎,流涕掩青編。
作者:梅堯臣
屈宋出於楚,王馬出於蜀。
荀楊亦二國,自接大儒躅。
各去百數年,高下非近局。
鉤陳豹尾科,登俊何炳縟。
楚蜀得曾蘇,超然皆絕足。
父子兄弟間,光輝自聯屬。
古何相遼闊,今何相邇續。
朝廷有巨公,講索無遺錄。
正如唐虞時,元凱同啟沃。
何言五百載,此論不可告。
二君從茲歸,名價同驚俗。
作者:李彌遜
青鞋踏盡劍鋩山,借枕僧房落照間。
高屋憑虛聽泉語,嶺雲應似我身閒。
作者:周伯琦
闕里宣尼宅,儒林禮樂區。
右文昭代盛,報德聖恩殊。
天語頒中禁,星軺發上都。
內廷香繞案,光祿酒浮壺。
持節慚專對,於原慎載驅。
秋陽稀稼穡,晝路足槐榆。
歷歷由沂汶,行行望泗洙。
岱宗標近甸,魯殿沒荒蕪。
不見三家采,唯余五父衢。
祀嚴柔日逼,林近絕晨趨。
廢堞依修阜,危台記舞雩。
廟宮參象緯,書閣壓城闍。
反宇周阿峻,迴廊百步紆。
蛟鱗蟠玉柱,螭首響金鋪。
庭迥檜千尺,壇虛杏數株。
省牲新雨霽,釋奠舊章敷。
辟戶陳籩俎,登歌應瑟竽。
尊居玄聖儼,侑食列賢俱。
興俯鏘珩佩,周旋謹履絇。
祼將宸意達,祝告下誠孚。
明燎輝雲陛,祥熏集寶爐。
共觀周典禮,寧數漢規模
似續於今盛,欽崇自古無。
繚垣隆象魏,穹石峙龜趺。
孤閣青編貯,雙亭翠竹扶。
山川光拱揖,泉井澤沾濡。
推本尊師道,題名述廟謨。
佇看戔束帛,豈復歎乘桴?製作先東魯,朝廷用大儒。
愚生深有幸,歸上孔林圖。
作者:強至
是非不到酒樽邊,樗散誰呼小謫仙。
天上浮查空有路,人間種秫獨無田。
花明綠野吟毫禿,月近青樓飲帽偏。
姓字未勞金簡記,聖經方倚大儒傳。
作者:陳師道
公詩周魯後,曳曳垂天雲。
府中顧長康,風味如麴君。
非公無此客,請壽兩山樽。
叔季大儒後,偏醒亦同醺。
心與柏石堅,章成綺繡紋。
多難獨不補,少戇今無聞。
時無古今異,智有功名昏。
可使百尺底,不作數斗渾。
作者:熊禾
春秋得忠臣,炎紹猶有述。
至今十七篇,末學或不識。
乾淳有大儒,奏請非不力。
一時欠良遇,志士重嗟惜。
作者:郭印
要作通天一大儒,措心寥廓未為迂。
神機應變無多子,聖域知歸不遠塗。
哮吼定應潛百痺,啁啾終是笑群雛。
吾今欲覓衣中寶,活計須教一物無。
作者:高斯得
燕說談古書,六籍無詩如。
彼序鬼一車。毛鄭賁其須。
古今幾大儒,亦復鼓應桴。
歷年二千餘,耳目為所驅。
卓哉紫陽朱,訂頑砭其愚。
俗說力掃除,沙沉得簡珠。
士惑真難祛,於今道猶孤。
高叟一鄙夫,服膚與世殊。
在天懸方諸,如聞歎起予。
作者:方回
大儒疇昔起乾淳,天地星源一脈真。
肯使我為修學記,始知君是讀書人。
流泉要驗胸中活,死草無拘紙上陳。
太極初生第一點,尋根細認古今春。
作者:方回
濂翁傳到紫陽朱,復見嘉端此大儒。
一論道原一原道,他求倫擬漢唐無。
作者:劉克莊
矇叟雲大儒倡,晉人以小字呼。
謝琰僅呼未婢,方回故是傖奴。
作者:項安世
霄漢占賢輔,乾坤失大儒。
斯文斷命脈,識者歎窮途。
獨擁全名去,誰供一世須。
空餘千載事,不盡惜良圖。
作者:李處權
庾郎吾家千里駒,朝暮勤苦讀父書。
少年綽有老成態,月旦考訂評鄉閭。
明當別我擇賢妃,結束琴劍誰挽裾。
春空吹晴惠風暢,煙草弄色和氣舒。
野橋融洩柳絮合,石岸慘愴鳴鶢鶋。
乘龍有期弗獲餞,數椽政葺淵明廬。
旅愁冥思莫排遣,離恨掛臆難掃除。
況當春晚氣暄淑,著體欲醉甘體如。
修程所囑蓋養攝,禮畢早辦雙飛輿。
婦翁傳道世大儒,習俗再使淳古初。
稔知賢舅繼家學,子如從之師有餘。
歸來阿叔待審訂,義路禮門從廣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