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屠衡
青瑣春間漏點遲,博山香暖翠煙微。
隔簾誰撼金鈴響,知是花間燕子歸。
作者:羅與之
乾坤掃陰霾,晴色敞幽谷。
山川薦秋容,奇秀若可櫝。
千巖寄一筇,萬里付雙目。
行行翠煙中,日與清景逐。
作者:何錫汝
百尺雲巖佛閣前,晚鐘疏葉思悠然。
岸邊酌酒和清露,石上題詩染翠煙。
半嶺泉鳴通古澗,數峰秋盡隔寒川。
西風似欲吹人起,去逐騎鯨汗漫仙。
作者:杜范
淒其望雲漢,旱饑何頻年。
去歲秋後雨,溝壑僅少年。
春耕問菑畬,饁婦多嘉言。
夏耘喜優渥,驛驛生翠煙。
不雨亭幾日,已復憂虧愆。
傷弓慨心事,過計乃不然。
風雷變俄頃,膚寸速九天。
夜坐聽傾倒,朝起望渺綿。
時哉此甘澍,不後亦不先。
我無負郭資,墨突非所憐。
但原時豐登,有粟均裡廛。
歲晚稱壽觴,一笑生春妍。
彼蒼其或者,副此心拳拳。
拜賜盈百室,敬誦良耜篇。
作者:余壹
茲城實佳麗,上與浮雲齊。
加望川之陰,津途去不迷。
一旦起樓高百尺,城高跨樓滿金碧。
朱門峨臨九衢,一片彩霞迎曉日。
好奇賞俊實難逢,看此寧避雨與風。
仍誇縣尹風騷客,與人一心成大功。
應喜中原正無事,出為蒼生作仙吏。
大賢為政即多聞,不獨文章推國器。
立驅巘崿壓波瀾,千古煙霞一望間。
江上晚來堪畫處,丹青畫出是君山。
況乃烹鮮會嘉客,樓上重重歌吹發。
艷歌一麴酒一杯,華筵有戲呈初徹。
樓中美人奪神仙,輕身起舞紅燭前。
須臾宴罷日將夕,斷燼遺香裊翠煙。
四座少年君聽取,太平時節難身遇。
先生中業不可量,此中豈是久留處。
且飲美酒登高樓,高視乾坤又何愁。
早晚北門下徵詔,佩聲歸去鳳池頭。
作者:魏野
白鹿原東曉色中,人家新火翠煙濃。
豈惟心友難為別,驢上迴頭戀玉峰。
作者:權德輿
威鳳翔紫氣,孤雲出寥天。奇采與幽姿,縹緲皆自然。
嘗聞陶唐氏,亦有巢由全。以此聳風俗,豈必效羈牽。
大君遂群方,左史蹈前賢。振衣去朝市,賜告歸林泉。
滑和固難久,循性得所便。有名皆畏途,無事乃真筌。
舊壑窮杳窕,新潭漾淪漣。巖花落又開,山月缺復圓。
輕策逗蘿徑,幅巾凌翠煙。機閒魚鳥狎,體和芝朮鮮。
四皓本違難,二疏猶待年。況今寰海清,復此鬢髮玄。
顧慚纓上塵,未絕區中緣。齊竽終自退,心寄嵩峰巔。
作者:毛女正美
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巔。回首歸去路,相將入翠煙。
曾折松枝為寶櫛,又編栗葉代羅襦。
有時問卻秦宮事,笑拈山花望太虛。
作者:蘇軾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希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作者:陳若晦
五洞深沈,九峰回抱,望中雲漢相侵。暮春天氣,宮殿翠煙深。一片山光澹淨,溪月上、碧水浮金。環樓杪,仙人度曲,空外響虛音。龍香,時暗引,青鸞白鶴,飛下秋陰。露華冷、環珠點綴瑤林。猶記華胥夢斷,從別後、幾許追尋。人間世,逝川東注,紅日又西沈。
作者:李新
幛睦翠煙猶惜曉,乳花小雨卻翻晴。
去年春恨依前到,先得東風捲入城。
作者:真山民
愁鎖色雲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
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多是紅。
枝帶翠煙深夜月,魂飛錦水舊東風。
至今染出懷鄉恨,長掛長人望眼中。
作者:盧仝
靈山一片不靈石,手斫成器心所惜。鳳鳥不至池不成,
蛟龍干蟠水空滴。青松火煉翠煙凝,寒竹風搖遠天碧。
今日贈君離別心,此中至淺造化深。用之可以過珪璧,
棄置還為一片石。
作者:張伯玉
永日躋雲峰,向晚下秋巘。
卻望碧城中,樓台翠煙滿。
前旌擁歸騎,緩轡徐馭稱。
曠望寫予心,平波海天遠。
顧予疇昔志,本以鋤犁挽。
敢望麋鹿資,遘此雲龍旦。
金門容竊步,玉殿叨靈睠。
復此千騎來,日逐紛華戰。
平生知退意,長畏歲月晚。
行當引初服,還把芰荷翦。
作者:馮偉壽
自顰雙黛聽啼鴉。簾外翠煙斜。社前風雨,已歸燕子,未入人家。鞋兒試著無人看,莫是忒寬些。想它樓上,悶拈簫管,憔悴鶯花。
作者:楊衡
像宇郁參差,寶林疏復密。中有彌天子,燃燈坐虛室。
心證紅蓮喻,跡羈青眼律。玉爐揚翠煙,金經開縹帙。
肆陳堅固學,破我夢幻質。碧水灑塵纓,涼扇當夏日。
宿禽詎相保,迸火煙欲失。願回戚促勞,趨隅事休逸。
作者:岑參
平旦驅駟馬,曠然出五盤。江回兩崖鬥,日隱群峰攢。
蒼翠煙景曙,森沉雲樹寒。松疏露孤驛,花密藏回灘。
棧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
作者:僧齊己
鳳樓高映綠陰陰,凝碧多含雨露深。
莫謂一枝柔軟力,幾曾牽破別離心。
館娃宮畔響廊前,依托吳王養翠煙。
劍去國亡台榭毀,卻隨紅樹噪秋蟬。
濃低似中陶潛酒,軟極如傷宋玉風。
多謝將軍繞營種,翠中閒卓戰旗紅。
高僧愛惜遮江寺,遊子傷殘露野橋。
爭似著行垂上苑,碧桃紅杏對搖遙
作者:郭之義
地去關城遠,無人伴訪尋。
泉流溪路窄,石聳洞門深。
紫翠煙嵐懋,清涼竹樹陰。
重來應更□,□日解塵襟。
作者:孔武仲
晴郊漠漠翠煙浮,乘興閒登棘下騮。
風色斗回成凜冽,卻添貂帽擁駝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