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克莊
昔與二龍友,同尋九鯉祠。
百身何可贖,一老偶然遺。
作者:陳舜俞
幾慕功名逐轉蓬,既無成就苦為悰。
不如歸聽華亭鶴,耆舊於今憶二龍。
作者:皇甫汸
平居每憶在長安,卻羨雲霄接羽翰。
騎馬每從雙鳳出,逢人憑作二龍看。
春遊西禁才舒柳,夜直東曹並是蘭。
轉盼不堪成往事,誤身翻自笑偏冠。
作者:鄭獬
豐城寶劍忽飛去,玉匣靈蹤自此無。
天外已空丹鳳穴,世間還得二龍駒。
百年飄忽古無奈,萬事凋零今已殊。
惆悵西州文學老,一丘空掩蜀山隅。
作者:張載
二龍閒臥洛波清,今日都門獨烏行。
願得賢人均出處,始知深意在蒼生。
作者:宋真宗
四靈之長惟虯龍,虯龍變化故難同。
三茅福地群仙宅,靈物潛形在此中。
池內仙人馴擾得,至今隱現誰能測。
乘雲蠢動獨標奇,行雨嘉生皆荷力。
常人競取暫從心,才出山楹兮無處尋。
中使勤求深有意,欲獻明庭兮陳上瑞。
初獻一龍朝魏闕,偶挹二龍離洞穴。
人心龍心若符契,一人一住何神異。
我睹真龍幸不驚,至誠祝龍龍好聽。
但祈風雨年年順,庶使倉箱處處盈。
作者:王偁
昔人洗玉髓,幽洞驅龍耕。
丹成輟瑤耒,成此秋水泓。
飛崖夾兩鏡,洞見雲霞生。
百鬼不敢啼,雌雄常夜鳴。
有時湍瀨寒,幾曲流瓊英。
清秋墮蟾影,白日聞雷聲。
偶茲訪靈奇,掃石窺清泠。
洗心盟鷗鷺,濯發解冠纓。
長風動懸羅,颯爽毛骨驚。
飛雨灑而至,萬壑秋冥冥。
歸途檉桂影,了了心目醒。
到家興未已,石室披丹經。
作者:***
三水中,四維下,上帝降子於辰馬。先操雞,後搏鴨。
己年中,二龍見。一則藏身青木中,一則見形黑金東。
作者:貫休
我見蘇州昆山佛殿中,金城柱上有二龍。
老僧相傳道是僧繇手,尋常入海共龍鬥。
又聞蜀國玉局觀有孫遇跡,蟠屈身長八十尺。
遊人爭看不敢近,頭覷寒泉萬丈碧。
作者:鄭獬
榜帖初傳見姓名,喜來把讀繞欄行。
長風又送二龍去,明月已看雙桂生。
群玉聚來俱是寶,真金煉出始為精。
雖知自是文章得,須待秦台寶鑒明。
作者:王嗣經
十二龍城徹曉開,金徒銀箭不相催。
行隨燈市家家月,看到花林樹樹梅。
作者:鄭谷
退居瀟灑寄禪關,高掛朝簪淨室間。孤島雖留雙鶴歇,
五雲爭放二龍閒。輕舟共泛花邊水,野屐同登竹外山。
仙署金閨虛位久,夜清應夢近天顏。
作者:李處權
太歲治水十二龍,春夏用事秋罔功。
半年不雨人作惡,禾苗枯槁井泉涸。
使君勤政首勤農,憂國如家願年豐。
齋居意禱天已通,四山升雲野返風。
雨腳如麻未斷絕,簷溜連宵聲不歇。
競報兼併發倉廩,千里歡呼舞童耋。
上帝猶怒敕雨師,群龍鞭後不敢遲。
帝力於民民豈知,始我公田畢及私。
槁苗復起井泉湧,更聞擊鼓歌魚夢。
廟堂行拜富民侯,歸作商家霖雨用。
作者:李白
魯客向西笑,君門若夢中。霜凋逐臣發,日憶明光宮。
復羨二龍去,才華冠世雄。平衢騁高足,逸翰凌長風。
舞袖拂秋月,歌筵聞早鴻。送君日千里,良會何由同。
作者:晁補之
鼷鼠食牛牛不知,牛不願騂而願犁。
虎噫來風皮見藉,兔狡宅月肩遭胹。
欲兆幽烽二龍死,獨微晉澤一蛇悲。
失馬吉凶方聚門,亡羊臧谷未宣分。
沐猴冠帶去始愜,木雞風雨漠何聞。
不須皎皎吠蜀狗,阮子與豬同酒樽。
作者:黎廷瑞
赤龍推車出暘谷,欲將燭光燒卻珊瑚屋。
黑龍奮怒起天池,欲倒海水浸卻扶桑枝。
黔黎代為黑龍訴,帝命赤龍且回馭。
已欣膏澤沃焦塵,復畏連陰起寒霧。
地裂不補難望秋,天漏不補亦可憂。
我願二龍行天各一日,水火停齊萬寶畢。
作者:樓鑰
老龍臥海沙,覺來未欠伸。
珠光發海底,闖然目有神。
畫龍不畫全,必雜煙與雲。
此龍未嘗動,具見爪與鱗。
一龍望見之,爭心生怒嗔。
奮迅勇欲前,便爾雲滿身。
不知出誰筆,定非塵中人。
若非親見之,何由寫其真。
雲濤方洶湧,恍若渺無津。
為霖會有時,正爾良苦辛。
乃知青雲高,不如寂寞濱。
深虞或飛去,十襲聊自珍。
作者:李白
初發強中作,題詩與惠連。多慚一日長,不及二龍賢。
西塞當中路,南風欲進船。雲峰出遠海,帆影掛清川。
禹穴藏書地,匡山種杏田。此行俱有適,遲爾早歸旋。
作者:錢聞詩
丁君神靈斡天樞,一叱二龍遺戲珠。
龍來求珠珠不與,吐下腥涎滿庭宇。
僧繇畫柱真龍形,有龍來鬥風雷鳴。
君篆靈符才入鐵,龍走今存去時穴。
予問此穴奚出龍,羽衣謂穴龍潭通。
作者:汪元量
楚狂醉歌歌正發,更上梁台望明月。
朔風獵獵吹我衣,絕代佳人皎如雪。
搥羯鼓,彈箜篌,
烹羊宰牛坐糟丘,一笑再笑揚清謳。
遙看汴水波聲小,錦櫂忘還事多少。
昨日金明池上來,艮岳淒涼麋鹿繞。
麥青青,黍離離,萬年枝上鴉亂啼。
二龍北狩不復返,六龍南渡無還期。
金銅淚迸露盤濕,畫闌桂柱酸風急。
鳩居鵲構蒼隼入,蛇出燕巢白狐立。
東南地陷妖氣黑,雙鳳高飛海南陌。
吳山日落無沈沈,母子同行向天北。
關河萬里雨露深,小儒何必悲苦辛。
歸來耳熱忘頭白,買笑揮金莫相失。
呼奚奴,吹觱篥,
美人縱復橫,今夕復何夕。
楚狂醉歌歌欲輟,老猿為我啼竹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