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回
上古包羲卦初畫,五行之金刀為革。
兩儀四象生□□,□初一圈為太極。
八卦之上六十四,右乾左坤名曰易。
因重□定科斗書,削木為方竹為冊。
搗紙束毫寫今字,世降俗□動山積。
何如簡徑卻艱難,篠蕩梓桐事雕刻。
所以近人刊圖書,篆籀依稀規鳥跡。
博雅君子具老眼,爾□生者□不識。
紫陽山西星源州,遙見長虹貫白日。
伊人□□□□間,雲氣開晴碧巖碧。
一旦飄然□□湖。硎刃如□□□□。
誰嘗石鼓玩陳倉,忽似野碑揭爭嶧。
贈我三印紅屈蟠,細□游絲疏復密。
侯王黃金橐駝紐,韓彭何曾得渠力。
如我□綠綬亦無,不過小匣藏寸物。
閒詩倡和外謹封,家書時用報兒侄。
佩之如寶漢剛卯,不懼取將轟霹靂。
作者:石介
盛府雍容外,輕裘博雅存。
席間閒布帙,鈐下書無喧。
首善隆儒術,諸生接討論。
馬融南郡學,齪齪豈堪言。
作者:焦竑
周原石鼓奇且綍,幾年蹤跡沈蓬萊。
世遙幾得睹拓本,殘章斷碣如瓊瑰。
何人輦載逾千里,至今照耀黃金台。
河傾崑崙勢曲折,雪壓泰華高崔危
蔡邕嵇康那足數,石經奔走洪都儕。
回思共和歷隋代,披荒斫古其誰哉。
天昏地慘鬼夜哭,至寶欲出風雲埋。
韓韋博雅始一識,鄭向搜索窮山隈。
四百六字傳青簡,二千餘載開蒼苔。
龍畫旁分爪蟠互,蟲書深刻神剪裁。
求致太學竟不果,鳳翔落莫空山崖。
皇明文物邁前古,沖融雅頌相沿洄。
辟雍橫陳雜睟赩,廟堂臚列參樽罍。
想見周王盛羽獵,從臣撰述皆奇才。
聲詩炳蔚垂日月,雕鏤宛轉回雲雷。
之罘山泐跡半掃,漢水鼎沈名已灰。
豈知籀往跡自在,摩挲細讀如談詼。
近傳岣嶁碑更偉,青字赤石巨以魁。
宣王雄俊神禹智,何異鼻祖於雲來。
神物出沒兩不偶,昔何揜翳今昭回。
安得移之置一處,拏龍披鳳心眼開。
春風卻立讀萬過,咎繇吉甫親追陪。
嗚呼!咎繇吉甫常追陪。
作者:陳瓘
□□□□□,流輩推博雅。
春風振客衣,逸棹東南下。
賦詩台閣彥,落落珠璣瀉。
持觴拜親膝,喜色動鄉社。
都城十二衢,塵土醫車馬。
一夢逐君行,茲懷已瀟灑。
作者:陸文圭
過士脫名檢,高人落林丘。
骨性未應殊,作用科不侔。
講師得三昧,宗學貫九流。
曾對樹說法,解使石點頭。
劫火焚地水,慈雲認公楸。
報恩心種種,閱古事悠悠。
香火三生顧,因緣再世游。
文辭重柳請,衣服許堤留。
刀勒翻短褐,博雅惚前修。
作者:岳珂
崇觀太平,博雅匯征,
秀出簪纓。楚羋蜀劉,
三英並輈,道祖其儔。
沈浸深醇,薰陶見聞,
厥藝以振。方旅蘭芝,
水清獻奇,發千古機。
擷其所長,韜鋒斂鋩,
類曲水之觴。即權合經,
不特製名,雅韻盡呈。
涇芾已仙,是書之傳,
孰探其天。風期九垓,
黃鵠下來,然予言哉。
作者:陳起
我有龍尾雙槽之研,肌潤而若沐空濛。
舊藏古香氤氳,來自廣之東。
多君博雅,舉以為贈,
三嗅而抹月批風。要若鎔金加萬佛經上,
更須滴露點四聖書中。往昔濃薰懷太史,
而今一瓣為南豐。藜光下照人何在,
合下閒花馥舊叢。
作者:方岳
白髮相過各暮年,顏間老氣自軒軒。
滄浪供硯心猶在,博雅藏書手自翻。
舉世共知名父子,此身莫負晦翁門。
重陽風雨何堪別,只和名章當贈言。
作者:劉克莊
博雅今蕭翼,招延小孟嘗。
雖操牙算子,不廢□□□。
秘篋珍儲富,公車薦墨香。
惟應猿鶴怨,三載□□房。
作者:楊簡
孕秀鐘鼎慶源長,屬近親依日月光。
弧矢影侵槐陰綠,熊羆夢入藕花香。
詩書博雅今平獻,政事精明古趙張。
九府本根關大體,故分華節到鄱陽。
作者:王柏
好古博雅時遁澤,往歲贈我墨圖柏。
今年揆予初度臨,又復持贈竹石屏。
柏以祝我老,竹以堅我心。
長歌短歌先後發,書室夜夜生光熒。
君才固磊落,愛我何獨深。
此石不知出何地,來自紫陽夫子門。
紫陽緣督兩授受,謂宜永作傳家珍。
所寶又有大於此,餘光委照非其人。
以我所願紫陽學,以我生作石筍孫。
石筍固宜有石竹,筍竹生成同一根。
當時竹上歲寒句,先達難賞流傳今。
去年忽得紫陽歲寒字,如約屏石來同盟。
朝夕斂身對二妙,儼然拱侍滄洲之竹林,
寓物敬慕度義全幽貞。不有畏友相勉勵,
安得準繩磨琢箴。句中雅意已佩服,
石中有竹誰能評。歐梅蘇范六君子,
絕識雄辨萬口稱。珠犀砂玉亦得矣,
髣拂未得此理真。顧我生既晚,
欲說口已瘖。造化發育固難測,
嘗聞古有剛柔分。柔土既發萬物之生氣,
剛土故涵萬物之陰精。人之所見自有限,
熟識萬象俱妙凝。此非物之影,
真是竹之形。遺梢墜葉積於土,
土化為石竹自存。生物不隨凝結變,
請觀琥珀與水晶。我疑此石生渭濱,
土石變化歲一層。歲歲層層應萬狀,
直欲盡磨翠壁鋪作千畝帳。
作者:岳珂
中秘法書之積,自淳化至於崇觀富矣,
而未加別也。翰墨博雅之能,
自劉米逮於道祖著矣,而未多閱也。
伯牙之珍,百世知音。
偉奇能之表表,本和樂之愔愔。
予嘗歎太平之盛際,士大夫可以盡其好尚之心,
盤薄時清,彷徉書淫。
彼何預於帝力,殆有類乎魚鳶在天淵,
各自得以遂其高深也。
作者:樓鑰
永和歲癸丑,群賢會蘭亭。
流觴各賦詩,風流見丹青。
右軍莫禊序,文采粲日星。
選文乃見遺,至今恨昭明。
字畫最能意,自言勝平生。
七傳到永師,襲藏過金籯。
辯才尤秘重,名已徹天庭。
屢詔不肯獻,託言墮戎兵。
妙選蕭御史,微服山陰行。
譎詭殆萬狀,逕取歸神京。
辯才恍如失,何異敕六叮
文皇好已甚,丁寧殉昭陵。
當時馮趙輩,臨寫賜公卿。
惟此定武本,謂出歐率更。
採擇獨稱善,遂以鐫瑤瓊。
流傳迨五季,皆在御寢扃。
耶律殘石晉,睥睨不知名。
意必希世寶,氈裹輜軿。
帝{左右巴}既北去,棄與朽壤並。
久乃遇知者,龕置太守廳。
或雲政宣閒,此石歸紹彭。
又言入內府,宣取恐違程。
焚膏繼短晷,拓本手不停。
疊紙至三四,肥瘠遂異形。
南渡愈難見,得者輒相矜。
我見十數本,對之心欲酲。
汪侯端明子,嗜古自弱齡。
錦囊荷傾倒,快睹喜失聲。
帶流及右天,往往字不成。
而此獨全好,護持如有靈。
尤王號博雅,異論誰與評。
硬黃極摹寫,唐人苦無稱。
贗本滿東南,瑣瑣不足呈。
猶有婺與撫,碔砆近璜珩。
右軍再三作,已覺不稱情。
心慕且手追,安能效筆精。
響搨固近似,形似神不清。
不如參其意,到手隨縱橫。
況我筆素拙,何由望群英。
近跡得舊物,庶幾窺典刑。
此本更高勝,著語安敢輕。
孤風邈難繼,悵望冥鴻征。
作者:王冕
我昔聞諸太古初,馮翊窅窅安可摸。
自從庖羲得龍馬,奇偶變化滋圖書。
結繩之政由此毀,蝌蚪鳥跡紛壇起。
後來大小二篆生,周稱史籀秦誇李。
只今相去幾百年,字體散漫隨雲煙。
岐陽石鼓土花蝕,繹山之碑野火然。
縱有秦銘刻岑石,冰消雪剝無蹤跡。
書生好學何所窺?每展史編空歎息。
樊山先生東魯儒,好古博雅耽成。
八分小篆純古法,鑿石置之東南隅。
白石光芒爭照耀,滿城走看嗟神妙。
向來傳寫何足珍,棗木空貽後人誚。
徐公手摹烽火塵,金陵近刻殊失真。
那如此本意太淳,丞相李斯下筆親。
申屠墨莊有傳授,法度森嚴非苟苟。
豈惟後學得所師?萬世千秋垂不朽。
作者:趙挺之
華亭山水佳,秀色宛如畫。
前賢有隱跡,卜築俟來者。
高人養天和。放浪寄林野。
安知歲月徂,但喜名利捨。
傳家得之子,流輩推博雅。
春風振客衣,逸棹東南下。
賦詩台閣彥,落落珠璣瀉。
持觴拜親膝,喜色動鄉社。
都城十二衢,塵土翳車馬。
一夢逐君行,茲懷已瀟灑。
作者:方回
潰蟻狂瀾拔地來,日多事變少人才。
鼎鍾古篆盲誰識,布素輕縑拙易裁。
夷甫風流空自命,子山詞賦有餘哀。
邦侯博雅難酬對,且向筵前覆酒杯。
作者:戴復古
博雅林夫子,隱居城市中。
家貧書甚富,學苦字尤工。
四海交名勝,諸文辨異同。
阿戎談更好,端不負家風。
作者:劉崧
水中古磬世莫識,扣之能鳴人始驚。
前朝文物最博雅,廬陵侍郎先得名。
淮河東遊色惆悵,忍使至寶成凋喪。
蒼茫何代沒泥沙,憔悴當時雜盆盎。
歸來設虡當特懸,扣擊往往遺音傳。
奇文漫滅科斗跡,雨氣纏結皎龍涎。
是時周廟朝殷鼾,師襄南逾歎修阻。
海門風起商聲哀,萬里孤臣淚如雨。
鳳鳥一去不可聞,宜爾孫子多才文。
高堂出此坐歎息,瞑色猶帶崖山雲。
便令敬之慎勿褻,此物宜與天球列。
百年隱顯自有時,蘊德含和竟誰洩。
嗚呼賢哲今不存,對之使我傷心魂。
虞廷可登獸可舞,此石不毀應能言。
作者:藍仁
聞說重陽日,王弘厚客情。
風流同酒興,博雅盡詩名。
罵坐誰先起,揮豪或後成。
黃花莫相笑,謬誤豈平生。
作者:袁說友
我貌殊不古,而有好古心。
未老已成癖,此病那砭針。
本非口腹累,乃困耳目侵。
遂州古名邦,有物歲月深。
一一銅作器,得之古墓陰。
燈罌間管柱,匜耳擎杯斟。
劍弰累蒼節,鳳口塗黃金。
人形雜獸面,詭異難模臨。
糢糊滓塵土,剝蝕遭晴霖。
摩挲細拂拭,名代不可尋。
楉矢辨形質,古磬鳴聲音。
一經聖賢手,疑信別古今。
佳哉今所藏,歷世方駸駸。
會當有博雅,破此聾與瘖。
敢效石鼓歌,吾意豈微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