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玉蟾
我尋屏跡到猿啼,雲滿山前花滿溪。
高峰壁立七十二,風生兩腋天可梯。
煉師兩鬢東風黑,紺天不流月光白。
簷牙咬雨昨已晴,松幄張空夜瑟瑟。
興濃抱石玄以輕,得意七弦橫玉繩。
膝頭指弄響玲玲,燦然奪目三十星。
初如雨滴芭蕉夜,久坐梧桐猿嘯罷。
宛然幽澗聽鳴泉,偶雜修篁戛清夏。
先疑易水渡荊軻,已轉似勸無渡河。
美人金帳別項籍,壯士鐵笛吹孟婆。
不然雙雉兩南北,或者婦牽蘇武服。
弦中何似湘妃怨,指下為甚明妃哭。
又非林下感蠨蛸,更匪胡笳叫晚秋。
自然雁聲下遙塞,忽覺蟬噪過南樓。
君休彈終我畏聽,滿懷今古興亡玻
蒼梧雲愁虞舜遠,鼎湖雲出軒轅冷。
一聲一聲復一聲,不管世間銀髮生。
彈盡天涯夕陽影,又向山中彈月明。
胡長卿,去已久,
韓飛瓊,無此手。
玉帝聞未曾,人間空白首。
柳花霏霏滿江城,城外海棠紅淚傾。
恐君余思更未已,為我春晝聞晴鶯。
作者:王維
浮生信如寄。
薄宦夫何有。
來往本無歸。
別離方此(一作正)受。
柳色藹春余。
槐陰清夏首。
不覺御溝上。
銜悲執杯酒。
作者:周必大
境勝日偏長,心清夏更涼。
超然遠覽處,何止傲羲皇。
作者:張鎡
夜月三杯色,晴荷十畝香。
若教興世念,不甚覺風涼。
作者:許繼
蕭摵木葉聲,慘淡山雲愁。
郊扉度清夏,一雨驚涼秋。
茅茨望不見,蒼莽非舊丘。
羈情信怏怏,世事良悠悠。
行人夕已稀,耘者方未休。
煙深語儔侶,草上驅羊牛。
畚鍤豈不勞,志願無外求。
所以沮溺徒,不為堯舜憂。
歲功歎已矣,慨焉懷綠疇。
作者:劉孝孫
紛吾因暇豫,行樂極留連。尋真謁紫府,披霧覿青天。
緬懷金闕外,遐想玉京前。飛軒俯松柏,抗殿接雲煙。
滔滔清夏景,嘒嘒早秋蟬。橫琴對危石,酌醴臨寒泉。
聊祛塵俗累,寧希龜鶴年。無勞生羽翼,自可狎神仙。
作者:劉子翬
微風淨郊原,暮色含清夏。
層巔月欲上,炯炯木葉罅。
丰姿一發虧,爽氣千毫射。
流光不著地,黃抹溪西捨。
翩然釋嶠飛,雲流鱗鱗化。
常恐螺髻青,失此驪珠掛。
奇觀天所吝,老眼得屢借。
不嫌神太清,跣立高梧下。
故人肯留連,一笑偶良夜。
濁醪勿虛杯,庭縞醉可藉。
作者:司空圖
衰謝當何懺,惟應悔壯圖。磬聲花外遠,人影塔前孤。
色變鶯雛長,竿齊筍籜垂。白頭身偶在,清夏景還移。
蜀妓輕成妙,吳娃狎共纖。晚妝留拜月,捲上水精簾。
獨步荒郊暮,沉思遠墅幽。平生多少事,彈指一時休。
掩謗知迎吠,欺心見強顏。有名人易困,無契債難還。
作者:謝朓
淮揚股肱守。
高臥猶在茲。
況復南山曲。
何異幽棲時。
連陰盛農節。
籉笠聚東菑。
高閣常晝掩。
荒階少諍辭。
珍簟清夏室。
輕扇動涼颸。
嘉魴聊可薦。
綠蟻方獨持。
夏李沈朱實。
秋藕折輕絲。
良辰竟何許。
夙昔夢佳期。
坐嘯徒可積。
為邦歲已期。
絃歌終莫齲
撫機令自嗤。
作者:薛能
萬滴相隨萬響兼,路塵天產盡旁沾。源從顥氣何因絕,
派助前溪豈覺添。豪客每來清夏葛,愁人才見認秋簷。
嘉名已極終難稱,別是風流不是簾。
作者:蒲庵禪師
道林大士昔談玄,海內今居第一禪。
閒占白雲千畝地,近依紅日九重天。
賜田無役秋多粟,汲井長清夏有泉。
劫石可消恩莫報,袈裟願共祝堯年。
作者:李德裕
羊公追勝概,茲地暫逍遙。風景同南峴,丹青見北朝。
石渠清夏氣,高樹激鮮飆。念法珍禽集,聞經醉象調。
偶分甘露味,偏覺眾香饒。為問毗城內,余薰幾日銷。
作者:韋應物
養病愜清夏,郊園敷卉木。窗夕含澗涼,雨餘愛筠綠。
披懷始高詠,對琴轉幽獨。仰子游群英,吐詞如蘭馥。
還聞枉嘉藻,佇望延昏旭。唯見草青青,閉戶灃水曲。
作者:徐元傑
橫波淚竹紋鋪簟,疊雪輕羅香剪衣。
清夏槐生風細細,新秋麥漲雨霏霏。
作者:皮日休
圓於玉柱滑於龍,來自衡陽彩翠中。拂潤恐飛清夏雨,
叩虛疑貯碧湘風。大勝書客裁成柬,頗賽谿翁截作筒。
從此角巾因爾戴,俗人相訪若為通。
作者:張鎡
閒立飛虹遠興長。一方雲錦薦疏涼。翻風翠蓋無塵土,出水紅妝有艷香。攜靚侶,泛輕航。棹歌驚起野鴛鴦。同過清夏看新月,茉莉花園小象床。
作者:晁補之
廷尉風流才絕塵,最憐高髻歌陽春。
兩鬟亦解倚瑟語,催送花前紅袖舞。
黃張翰墨海內名,席上生風清夏宇。
封丘自倚筆勢豪,不怕當筵賦鸚鵡。
對酒含情古所憐,樂事幾時如過雨。
阮公爐邊不擬歸,陸郎班騅無用嘶。
長燈照出簾幙外,缺月墮落藩牆西。
鬥酒雙魚何足貴,李侯氣許山東吏。
正須新面雜青槐,千里紫蒪江上來。
長船刻玉流霞動,快引不須帆櫓送。
自作新詞碧牡丹,箸擊杯翻釵墜鳳。
芍葯佳名聞昔人,滿插不辭歸帽重。
倒床任作鼻鳴雷,屋上啼烏還喚夢。
作者:戴表元
長歲狎紛諠,新廬稍疏靜。
虛名亦相累,簪佩來整整。
青天戍樓柳,白日仙林杏。
散書一長謠,消此清夏永。
作者:蔡松年
余言,懷衛間風氣清淑,物產奇麗,相約他年為終焉之計。爾後事與願違,遑遑未暇。故其晚年詩曰,夢想淇園上,春林布谷聲。又曰,故交半在青雲上,乞取淇園作醉鄉,蓋志此也。東山高情遠韻,參之魏晉諸賢而無愧,天下共知之。不幸年逾五十,遂下世,今墓木將拱矣,雅志莫遂,令人短氣。余既沈迷簿領,顏鬢蒼然,倦游之心彌切。悠悠風塵,少遇會心者,道此真樂。然中年以來,宦游南北,聞客談個中風物益詳熟。頃因公事,亦一過之,蓋其地居太行之麓,土溫且沃,而無南州卑溽之患。際山多瘦梅修竹,石根沙縫,出泉無數,清瑩秀澈若冰玉。稻塍蓮蕩,香氣濛濛,連互數十里。又有幽蘭瑞香,其他珍木奇卉。舉目皆崇山峻嶺,煙霏空翠,吞吐飛射,陰晴朝暮,變態百出,真所謂行山陰道中。癸酉歲,遂買田於蘇門之下,孫公和邵堯夫之遺跡在焉。將營草堂,以寄餘齡。巾車短艇,偶有清興,往來不過三數百里,而前之佳境,悉為己有,豈不適哉。但空疏之跡,晚被寵榮,叨陪國論,上恩未報,未敢遽言乞海若*勉駑力,加以數年,庶幾早遂麋鹿之性。雙清道人田唐卿,清真簡秀,有林壑癖,與余作蒼煙寂寞之友。而友人楊德茂,博學沖素,游心繪事,暇日商略新意,廣遠公蓮社圖,作臥披短軸。感念退休之意,作越調水龍吟以太行之麓清輝,地和氣秀名天下。共山沐澗,濟源盤谷,端如倒蔗。風物宜人,綠橙霜曉,紫蘭清夏。望青簾儘是,長腰玉粒,君莫問、香醪價。我已山前問捨。種溪梅、千株縞夜。風琴月笛,松窗竹徑,須君命駕。住世還丹,坐禪方丈,草堂蓮社。揀雲泉,巧與余心會處,托龍眠畫。
作者:姜特立
花事匆匆一餉空,清和池館轉薰風。
綠陰似欲專清夏,不許林間見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