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庭堅
一章
南山有菊,於采其英。
誰從汝往,視我惸惸。
伊時之人,誰適有比。
不與我謀,不知其已。
二章
薄言采之,遵彼山曲。
汝來遲遲,去我何速。
伊時之人,誰適與同。
不與我好,殆其覯凶。
三章
江漢滔滔,有楫有杭。
誰以濟此,中流且風。
嗟爾君子,時處時默。
微雲反覆,無傷爾足。
作者:胡仲弓
朝采畹中蘭,暮采籬下菊。
采采復采采,終日不盈掬。
為憐芳潔姿,忍受紅塵觸。
采蘭殺風味,采菊盈芬馥。
落英固可飧,何發飲藜藿。
秋香亦可紉,保如鳴佩玉。
俾爾全其天,得志在巖谷。
所以山中人,終身抱幽獨。
作者:仇遠
一塵不染俗難干,百事無能心自閒。
我道老僧癡未絕,有時采菊見南山。
作者:劉長卿
清風季子邑,想見下車時。向水彈琴靜,看山采菊遲。
明君加印綬,廉使托煢嫠。旦暮華陽洞,雲峰若有期。
作者:許楨
疊嶂浮嵐。澄江拖練,遠浦歸帆。橙蟹分甘,蓴鱸專美,露酒霜柑。登高聊憩禪庵。采菊蕊、茱萸滿籃。丹桂飄香,芙蓉弄色,好個江南。
作者:釋師範
重陽九月九,個個盡知有。
吃了茱萸茶,多是眉頭皺。
唯有陶靖節獨歡顏,解道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作者:鄭剛中
無心事鉛黛,采采菊金黃。
徘徊欲寄遠,雲夢連瀟湘。
豈不懷君子,唸唸不敢忘。
西鄰擊神鼓,東鄰鬧笙簧。
三嗅籬邊英,淚落秋風香。
作者:董嗣杲
玉粒榮途稅駕難,遁棲山屋樂顏簦
寫梅當畫同誰賞,采菊成糧獨自餐。
五字詩成消興晚,半缻酒熟抵秋寒。
太空月色清如洗,多向疏林缺處看。
作者:袁去華
柴桑高隱,邱壑歲寒姿。北窗下,羲黃上,古人期。俗人疑。束帶真難事,賦歸去,吾廬好,斜川路,攜筇杖,看雲飛。六翮冥冥高舉,青霄外、矰繳何施。且流行坎止,人世任相違。采菊東籬。正悠然、見南山處,無窮景,與心會,有誰知。琴中趣,杯中物,醉中詩。可忘機。一笑騎鯨去,向千載,賞音希嗟倦翼,瞻遺像,是吾師。門外空餘衰柳,搖疏翠、斜日輝輝。遣行人到此,感歎不勝悲。物是人非。
作者:楊公遠
栗裡幽深自結廬,東籬采菊足清娛。
偶然觸目南山好,相對沈吟一語無。
作者:方回
我詩無所師,意略與古同。
篆士見之笑,寒苦啼秋蟲。
采菊忽見山,不辨南與東。
奇句忽天來,目斷孤征鴻。
豈有學聖賢,而不忍饑窮。
作者:李洪
登臨勝踐負幽期,山色溪光日益奇。
那得賜茱來北闕,漫從采菊向東籬。
升虛楚望猶能賦,振履商謳只自悲。
可是閒居愛重九,尉仙落筆有新詩。
作者:倪瓚
已從漚鳥狎雲深,老我無機似漢陰。
采采菊花猶滿地,蕭蕭霜發不勝簪。
南遊阻絕傷多壘,北望艱危折寸心。
家在吳淞江水上,清猿啼處有楓林。
作者:張栻
陶公千載人,高標跨餘子。
豈無濟時念,斂蔭獨知止。
歸來臥衡門,無慍復何喜。
九日天氣佳,東籬擷芳蕊。
舉頭見南山,佳處政在此。
地偏心則遠,意得道豈否。
張侯謝銀魚,築室娛燕幾。
小亭才尋文,景物自新美。
頗聞雙瞳清,亦復強步履。
不妨數登臨,倚杖看雲起。
高詠悠然篇,冰鴻送千里。
作者:方回
不謂予坦率,即謂予繆悠。
冷官尚難為,熱官何可求。
寂寂雀羅門,無復車前騶。
但恐嚴光足,終勝張禹頭。
客來且一觴,十觴未遽休。
作者:包融
江外有真隱,寂居歲已侵。
結廬近西術,種樹久成陰。
人跡乍及戶,車聲遙隔林。
自言解塵事,咫尺能輜塵。
為道豈廬霍,會靜由吾心。
方秋院木落,仰望日蕭森。
持我興來趣,采菊行相尋。
塵念到門盡,遠情對君深。
一談入理窟,再索破幽襟。
安得山中信,致書移尚禽。
作者:趙汝騰
後期采菊約新酬,笑指西風帽戀頭。
陸羽久仙泉水在,紫芝何代寺峰留。
霞邊野霧供吟嘯,澤畔歸鴻免歎愁。
愧乏登高能賦手,陪公後乘寫清游。
作者:陳允平
村南啼布谷,村北響繅車。
隔浦賣魚市,傍橋沽酒家。
野花朝日暖,溪柳背風斜。
又過東鄰去,東鄰采菊芽。
作者:田錫
醴泉少府王評事,秀氣神清好奇異。
讀書擊劍善彈琴,仲容信是青雲器。
我從蜀國來鹹秦,長安久客多風塵。
因此移居清渭北,與君在彼初相識。
相識經今二十年,支離契闊長相憶。
去年罷直西掖垣,君亦醴泉方解官。
關中路遙宛丘道,不遠千里來相看。
我忝淮陽知郡事,郡齋喜聞嘉客至。
槐花黃時初到來,菊花開時言欲回。
主人苦留留不住,為君采菊登高台。
高台臨古道,北走邯鄲道。
還京秋已老。白日遠長安,
西歸出關天已寒。
神仙作尉道雖在,骨肉為累心且寬。
與君俱年五十一,老去時光轉堪惜。
況今秋暮冬欲殘,七十唯余十八年。
未知十八年之間,悲歡得喪與險艱。
到得七十即為幸,此外浮生何足言。
明日正逢重九日,未忍與君張祖席。
樽前新菊含露滋,茱萸丹實星離離。
茱萸擷芳菊延壽,壽酒滿滿莫固辭。
淮陽郡吏若早替,帝鄉即有相見期。
兩制交朋若相問,為我勤勤多謝之。
作者:陸游
採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