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應子
憶昔夢中游,高懷悵冥邈。
箯輿入來,精爽欲飛躍。
九鎖相迴環,群峰俱卓牽。
地勝幻蓬萊,天低眇嵩岳。
古道矗危亭,斷澗橫略彴。
流泉翠蛟舞,怪石紫鱗錯。
坡仙不可見,墨香儼猶昨。
迤邐跨五洞,解衣小盤礡。
煙蘿蔓千樹,風松鼓萬壑。
元放時往來,仙家有真樂。
石鼓叩即鳴,乳泉甘比酪。
對此黃花秋,風景良不惡。
更欲窮絕頂,不憚疲兩腳。
謝屐隨縱橫,嘉帽任落魄。
回首日已晡,空山唳猿鶴。
羽衣坐玄石,呼茗待侍客。
指弦寫秋聲,洗琖營晚酌。
詩成走風雨,鬼神亦驚愕。
何時了功名,來尋赤松約。
作者:項安世
周家石鼓嵯峨,從臣才藝心多。
所期喚起雅頌,渠止鐫成隸科。
作者:項安世
曾依岳麓聽鳴泉,亦泛朱陵石鼓船。
所欠平生惟白鹿,暮年來此豈非天。
作者:郭天中
鼓非石霣者星,文非鼓勒者銘。
焚外書,刪外經。
經雅頌,書典刑。
隸秦漢,逕睒庭。
篆龍鳥,藍溲青。
臼謝杵,舂頠停。
嵌辭金,波畫零。
我拜手,神之聽。
作者:張耒
德公本自隱襄陽,治病翻成客滿堂。
懶把窮通求日者,試將多病問醫王。
一丸五色寧無藥,兩部千金合有方。
他日傾河如石鼓,著書猶願記柴桑。
作者:王安石
鯨海無風白日閒,天門當面險難攀。
塵埃掉臂離長陌,琴酒和雲入舊山。
仁義未饒軒冕貴,功名莫信愧神慳。
郭東一點英雄氣,時伴君心夜斗間。
作者:徐璣
謝公曾步處,石鼓尚依然。
地狹川多漲,山高浦欲旋。
不因詩句說,更復有誰傅。
懷望徘徊久,寒郊起暮煙。
作者:羅頌
文皇嗜好非聲色,偶愛蘭亭亦其癖。
河南猶恐後來聞,竟使昭陵餓真跡。
世閒能悟知幾人,墨本珍傳意愈勤。
有似春雲隱明月,光影還到行江分。
法曹得此深恨晚,有客攜從大梁遠。
多言南渡罕曾見,大勝薛家蟬翼本。
嗟我學書從少年,較計點畫分媸妍。
老拈撅筆萬事懶,忽見錦軸心淒然。
真行姿媚公所取,篆隸何妨更兼有。
退之但作石鼓歌,談笑譏訶換鵝手。
作者:吳潛
電掣金蛇跨列岑,秋陽翕忽轉秋陰。
俄驚石鼓無停響,坐聽簷花不斷音。
玉秫已堪供翁釀,紫螯漸可付庖砧。
一年好處相將近,分外鄉情此際深。
作者:馬合麻
石鼓溪邊渡,門前一葉舟。
雨滋千壑翠,風動萬巖秋。
仙去雲常在。山空水自流,
九天煩紫詔,借我此中游。
作者:易恆
學古得名誰與齊,白頭南國尚淒淒。
漆書已負成蝌蚪,石鼓空傳出寶雞。
半夜旅魂山塔靜,百年春夢□□低。
湖山怪爾歸何晚,直待花殘杜宇啼。
作者:李東陽
昔聞石鼓在太學,鼓形穹窿石犖嶨。
髫年釋褐隨班行,未識研覃與揚搉。
始官翰林歲分獻,晚以代祀觀尤數。
我思古人不可見,健筆雄詞兩超卓。
宣王謨烈繼成康,況有文章存古樸。
是時風俗蓋渾灝,其臣拜誦俱堅確。
勒功太廟告中興,講武岐陽猶獵較。
於時旋凱奏綍歌,於時揚言播聲樂。
靈祇地不愛圖書,列石天然謝雕琢。
垂垂股折屋漏痕,隱隱昏星露芒角。
初如淮徐振師旅,壯士當場鳴劍槊。
又如申甫端冠紳,擯相聯階舞於箾。
年深歲長世運改,誰向鴻荒究綿邈。
嬴劉以後無此文,直與混沌分清濁。
驟看筆勢尋風骨,細剔苔痕認斑駁。
原拋野擲墮榛菅,冬經雪霜夏冰雹。
疑隳大鼎存銘識,似毀明堂露榱桷。
當時十鼓一為臼,猶幸農家事舂戳。
愛惜應勞神護訶,搜尋不厭山磽確。
暗中摸索亦可知,辨口尚煩泣楚璞。
聖朝天子方好儒,森列戟門護重幄。
聞之興慕且興敬,以手摩挲防擊扑。
我生學篆希前蹤,下視俗書羞齷齪。
家藏舊本出梨棗,楮墨輕虛不盈握。
行年七十始研求,老臂支撐目昏眊。
拾殘補缺能幾何,以一涓埃裨海岳。
太原宋生生好奇,鐵筆為予親刻斫。
吁嗟往者不復還,庶免方來盡漫剝。
請從祭酒告諸生,誦此衣冠日薰濯。
作者:劉黻
扁舟今日去,昨夜月添愁。
詩滿湘波上,名高庾嶺頭。
友朋千載事,今古一般秋。
石鼓多遺刻,君能寄雁不。
作者:趙蕃
晦翁守南康,政成有餘暇。
駕言山之中,於日非聊假。
紫霄作重陽,白鹿見圖畫。
聞之幾向風,恨不款段跨。
今年五溪歸,邇日三湘役。
先生喜其至,捨以江亭闊。
頻能枉高軒,人駭非重客。
那知先生意,於此自為德。
茲日復何日,休沐著甲令。
先生重過之,俱款石鼓勝。
西溪命題字,東巖俾開徑。
既除古莓苔,又索賢名姓。
已焉興未休,棹舟放中流。
西風未卻暑,一雨方回秋。
僧坊遠莫至,隱墅近得留。
寧同峴山輩,不異舞雩游。
作者:岳珂
於惟騎省,神藝造古。
獮兔璇窟,吸蜍銀浦。
千文爰襲,百體具舉。
慶雲澄靄,清風垂露。
鳥跡觀象,魚書辨魯。
倉創籀述,嶧誇鹹詛。
如周金版,如岐石鼓。
制比邈健,勢窮斯嫵。
游史遜妍,冰書挈度。
悠悠千載,孰是去齲
寥寥幾人,他莫比數。
世遺趙璧,寶及康瓠。
{左目右賓}心何尚,徵睫何睹。
表而出之,光我書府。
作者:蘇轍
岐山之陽石為鼓,叩之不鳴懸無虡。
以為無用百無直,以為有用萬物祖。
置身無用有用間,自託周宣誰敢侮。
宣王沒後墳垅平,秦野蒼茫不知處。
周人舊物惟存山,文武遺民盡囚虜。
鼎鍾無在鑄戈戟,宮殿已倒生禾黍。
厲宣子孫竄四方,昭穆錯亂不存譜。
時有過客悲先王,綢繆牖戶徹桑土。
思宣不見幸鼓存,由鼓求宣近為愈。
彼皆有用世所好,天地能生不能主。
君看項籍猛如狼,身死未冷割為脯。
馬童楊喜豈不仁,待汝封侯非怨汝。
何況外物固已輕,毛擒翡翠尾執麈。
惟有蒼石於此時,獨以無用不見數。
形骸偃蹇任苔蘚,文字皴剝困風雨。
遭亂既以無用全,有用還為太平齲
古人不見見遺物,如見方召與申甫。
文非科斗可窮詰,簡編不載無訓詁。
字形漫汗隨石缺,蒼蛇生角龍折股。
亦如老人遭暴橫,頤下髭禿口齒齬。
形雖不具意可知,有雲楊柳貫魴鱮。
魴鱮豈厭居溪谷,自投網罟入君俎。
柳條柔弱長百尺,挽之不斷細如縷。
以柳貫魚魚不傷,貫不傷魚魚樂死。
登之廟中鬼神格,錫女豐年多黍稌。
宣王用兵征四國,北摧犬戎南服楚。
將帥用命士卒馭,死生不顧闞虓虎。
問之何術能使然,撫之如子敬如父。
弱柳貫魚魚弗違,仁人在上民不怒。
請看石鼓非徒然,長笑太山刻秦語。
作者:貝瓊
石鼓鐫功元自缺,秦碑頌德久應訛。
一時篆籀今誰解,白髮江南玉雪坡。
作者:張舜民
乘興俄成石鼓游,可堪搖落楚江秋。
巖中名字今何在,亭下瀟湘古亦愁。
萬里再驚金馬客,一家重上木蘭舟。
卻令二水知人意,合勢相邀向北流。
作者:楊維楨
周家十圓鼓,散落陳倉野。
猶有夏駕石,盤盤駕之下。
秦鞭血山骨,吳獵焦野火。
夏鼓建不拔,石鳴知者寡。
父老懼讖言,山空石長啞。
作者:周薰
金精山高絕塵俗,中通洞天石削玉。
仙家庭院晝不扃,草色迷階秋雨綠。
香爐峰前青可掬,石鼓壇邊翠如沐。
道人採藥青牛還,鐵笛聲穿山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