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強至
蜀江濯錦含文漪,竹生江岸初綠滋。
錦波一浸入竹肌,萬洗不落斑在皮。
又聞淚點灑舜妃,遺跡漸染傳今時。
搯不受爪滑可持,隱起高節無屈欹。
江神雖寶莫自私,煙根忽逐霜刀離。
截而為杖得者誰,龐眉大士今一枝。
{左文右扁}斕頗與壞衲宜,朝躋山巔暮江湄。
山備兕虎江蛟螭,爾杖未折莫汝危。
足力自健無險巇,安用童子兩肩為。
當年常竹紋無奇,猶托變化神葛陂。
況此已是斑龍兒,長恐一旦風雲隨。
復整頭角還天逵,未必久為師有之。
作者:黃力敘
詩在天地間,風清月明處。
若為深閉門,而可覓佳句。
夫君小元龍,豪氣隘區宇。
青春發詩材,秀茁長膏雨。
流水與行雲,吾不見滯祝
乘月滌吟毫,玉碗三危露。
超詣自透脫,悟在觀劍舞。
入宮畫蛾眉,胡為眾女妒。
君詩亦何憾,千載一時遇。
向也詩道昌,吟聲喧禁御。
應制沈香亭,龍巾曾拭唾。
今焉詩道厄,短筇策江路。
悲嘯梁甫吟,侘傺離騷賦。
浮雲時卷舒,睨此知出處。
此其隨之義,大隱會境趣。
天地梅又春,風緊雪飛絮。
一笠灞橋驢,吟鞍且臨汝。
得句從人傳,傳今亦傳古。
要知是家傳,審言以傳甫。
傳之而又傳,衣缽傳宗武。
作者:高得暘
騷壇逸響何寥寥,作者逝矣誰能招。
詵然七子美風度,乃有遺像圖生綃。
衣冠半帶晉秀氣,人物絕是唐中朝。
想當朝事得休暇,擬采野景歸風謠。
青騾黃犢踏凍雨,寒驢瘦馬沖寒飆。
醉鞭笑停以按轡,吟鐙戲拍摧聯鑣。
有花多情且少待,尋梅有興非無聊。
此圖我嘗見十數,高林大樹風蕭蕭。
掃除閒冗存簡素,吳興筆老才尤超。
方之粉墨巧塗染,奚止天地相懸遼。
尚疑高李六君子,當時未見潘逍遙。
道同氣合志相感,雖曠百世如同僚。
畫師晚出有深意,況自昔日傳今朝。
屋樑落月見顏色,妙處不待窮摹描。
君不見袁安僵臥寒正驕,王維乃作雪裡之芭蕉。
作者:戴表元
有耳不聽下巴人,有手不寫劇秦美新。
天生靈物寄我體,可惜穢棄同埃塵。
清風百世希文老,一字流傳今是寶。
誰知堂堂伯夷頌,曾借春暉發枯槁。
韓子也復英雄姿,冰寒半峻余文辭。
吹噓自起北海隱,膾炙聊慰西山饑。
天荒地老精靈在,處處江湖紅散彩。
青離孔氏忽自歸,今遇龔侯如有待。
世情愛古兼愛奇,書奴滿眼非吾師。
請君焚香盥手拜此帖,歸洗人間兒女癡。
作者:魏了翁
才過結柳送貧日,又見簪花迎富時。
誰為貧驅竟難逐,素為富逼豈容辭。
貧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為。
裡俗相傳今已久,謾隨人意看兒嬉。
作者:吳芾
登覽茲山古到今,流傳今有幾何人。
如今勝踐懸知少,況有新詩為寫真。
作者:茅榛
曉渡滹沱雪滿河,轅門鼙鼓雜《鐃歌》。
為傳今日新司馬,原是南征舊伏波。
作者:王柏
好古博雅時遁澤,往歲贈我墨圖柏。
今年揆予初度臨,又復持贈竹石屏。
柏以祝我老,竹以堅我心。
長歌短歌先後發,書室夜夜生光熒。
君才固磊落,愛我何獨深。
此石不知出何地,來自紫陽夫子門。
紫陽緣督兩授受,謂宜永作傳家珍。
所寶又有大於此,餘光委照非其人。
以我所願紫陽學,以我生作石筍孫。
石筍固宜有石竹,筍竹生成同一根。
當時竹上歲寒句,先達難賞流傳今。
去年忽得紫陽歲寒字,如約屏石來同盟。
朝夕斂身對二妙,儼然拱侍滄洲之竹林,
寓物敬慕度義全幽貞。不有畏友相勉勵,
安得準繩磨琢箴。句中雅意已佩服,
石中有竹誰能評。歐梅蘇范六君子,
絕識雄辨萬口稱。珠犀砂玉亦得矣,
髣拂未得此理真。顧我生既晚,
欲說口已瘖。造化發育固難測,
嘗聞古有剛柔分。柔土既發萬物之生氣,
剛土故涵萬物之陰精。人之所見自有限,
熟識萬象俱妙凝。此非物之影,
真是竹之形。遺梢墜葉積於土,
土化為石竹自存。生物不隨凝結變,
請觀琥珀與水晶。我疑此石生渭濱,
土石變化歲一層。歲歲層層應萬狀,
直欲盡磨翠壁鋪作千畝帳。
作者:陳造
密雪何自來,雨襧雲其祖。
史臣紀上瑞,外此可無語。
帝豈為詩設,偏為詩人齲
梁園謝家庭,麗句傳今古。
玄冥老更事,厥職甚修舉。
屬者甫見白,今者復接武。
賦形想像殊,玉田瓊作圃。
定知懷璧人,蹍足不向楚。
天孫事遨嬉,開關叱九虎。
剪冰幾何時,下土均付與。
群仙燕青冥,酒所未徹俎。
狂撼白榆花,笑看風處舞。
林巒帶城堞,變滅眩所睹。
安得鶴背游,一覽了九宇。
頗煩孟光請,杯覆詩不吐。
海圖折曲折,兒女粗紉補。
明年麥秋好,落磨收鵝羽。
盍賡屢豐謠,少慰田家苦。
嘉應自丘禱,不待書閔雨。
飽飯對翻飛,此惠仍地主。
作者:趙長卿
囂塵盡掃,碧落輝騰,元宵三五。更漏永、遲遲停鼓。天上人間當此遇。正年少、盡香車寶馬,次第追隨士女。看往來、巷陌連甍,簇起星逑無數。政簡物阜清閒處。聽笙歌、鼎沸頻舉。燈焰暖、庭幃高下,紅影相交知幾戶。恣歡笑、道今宵景色,勝前時幾度。細算來、皇都此夕,消得喧傳今古。排備綺席成行,爐噴裊、沈檀輕縷。睹遨遊彩仗,疑是神仙伴侶。欲飛去、恨難留祝漸到蓬瀛步。願永逢、恁時恁節,且與風光為主。
作者:葛立方
高材博識服簪紳,玉樹瑤林絕點塵。
氏族源流推肉譜,春秋褒貶藉調人。
膝間韻磬傳山水,枰上枯棋戰楚秦。
妙處不傳今已矣,遙瞻遺像淚沾巾。
作者:方回
顛楊僕墨底蘇張,推挽時君可帝王。
軻死不傳今再見,一時無數起臧倉。
作者:曾班
凜凜河南已百年,維公高行繼前賢。
早施帳崇觀師席,晚入金華侍講筵。
斯道未傳今逝矣,彼蒼難問竟茫然。
回思昨日論交地,不見牙籤列簡編。
作者:儲嗣宗
澄潭昔臥龍,章句世為宗。獨步聲名在,千巖水石空。
野禽悲灌木,落日吊清風。後學攀遺址,秋山聞草蟲。
萬樹影參差,石床籐半垂。螢光雖散草,鳥跡尚臨池。
風雅傳今日,雲山想昔時。感深蘇屬國,千載五言詩。
作者:朱翌
尺一催公想疾驅,盛傳今已過羌廬。
紛紛眼底何時定,鬱鬱江南更久居。
陛下不防高枕臥,先生來草射聊書。
銅駝可惜埋荊棘,會有人能為掃除。
作者:無名氏
參玄齟齬,強鑽研道法,堅如鋼鐵。鳥噪猿啼談不二,切忌隨他分別。喝下明心,杖頭見性,此理固難說。疑團打破,本來頭面輕洩。無根樹上花開,脈傳今古,脫落輪迴劫。拂子龜毛敲兔角,*烏噪猿啼談不二,切忌隨他分別。喝下明心,杖頭見性,此理固難說。疑團打破,本來頭面輕洩。無根樹上花開,脈傳今古,脫落輪迴劫。拂子龜毛敲兔角,漱石流泉長舌。五派宗乘,六傳祖意,空立齊腰雪。為君舉似,碧潭冷浸秋月。
作者:陳邕
春丁逢上日方中,涓吉修誠薦泮宮。
奠璧采玲誠可格,代庖越俎數徒充。
八音合奏東南少,一道相傳今古同。
我輩因文須識本,浴沂好詠舞雩風。
作者:釋正覺
佛燈未寒,祖華未殘。
其傳今到你,其事素來難。
座須諸法空為句,經在微塵破處看。
而今呈似,莫道相茫
作者:李石
我來一登石經堂,從以諸生行兩廡。
諸生讀經半白頭,問以始終箝不語。
我聞此經昔中都郎中所隸乃其祖。邇來離亂已亡失,
楷本僅能傳蜀土。蜀王閏位供掃除,
獨此仍為盛時齲為將嚴鐍守重扃,
護以繚垣崇邃宇。列之學官豈無意,
不但闕文存夏五。大開明鏡別妍媸,
時扣洪鐘諧律呂。後生不復事丹鉛,
抵死唯知守籐楮。字音隨口妄蜺霓,
點畫分毫謬魚魯。日月當天空委照,
盲俗相欺紛莫睹。石經雖古奈爾何,
人競傳今不傳古。行行矧肯捩眼覷,
蘚剝苔封費撐拄。堅鑱僅免飽蟫魚,
隘道爭來宅狐鼠。此間鄒人儻借問,
為問石經誰是主。憶昨敲門肆訶斥,
幾度循牆誇傴僂。登登閣閣隱金槌,
耳聒散空垂雹雨。蠟薰煤染連作卷,
玉軸錦裝如束杵。豈無一物媚權豪,
幾紙才堪博圭組。爾之所得固麼麼,
我則何由寬擊拊。一槌只作一字訛,
訛至萬千那複數。石經之害此其大,
給有鬼神誰可御。憶昔嘗為博士官,
首善堂中容接武。心知不是世間書,
雲漢森然城百堵。恢恢帝所有餘地,
忍使石經留外府。便當連舸下瞿塘,
飛上三山如插羽。縑緗舛謬鐘鼎暗,
天罅豈容無一補。巍巍玉帝殿中央,
河洛東西翼龍虎。雖然斯文屬興廢,
帝既有心天亦許。作詩未用擬韓公,
考篆庶幾追石鼓。
作者:宋太宗
妙手彈琴無向束,知之修煉五音足。
先辨浮沈有指歸,弦頭制度相催促。
左手抑揚禁淫邪,右手徘徊堪瞻矚。
法於天,像於地,
伏羲所造與心契。先明理世見其真,
六律含徽聲嘹唳。從茲化被先賢慕,
激濁揚清肖喜怒。太素仁風去住間,
元和之氣皆遍佈。飛鳳在天不可測,
大小龍吟不費力。響應聽時有自然,
舉措安詳能雅飾。南風思政民俗化,
順從平等無高下。淳樸相傳今復興,
逍遙道德後宗亞。指要直掌須反善,
拊安排齊似剪齲聲來往,
玄更玄,振兼文武情展轉。
古與今來千萬來弄,幾人通達能妙用。
廣陵散好足仙蹤,胡笳十八堪鄭重。
堪鄭重,何清切,
依憑伎倆能撥刺。輕佻重打善間鉤,
連蠲掄下輕微抹。伯牙彈時如何美,
汪汪洋洋似流水。類例研究剛柔,
壞陵秋思無比擬。敘志神和慢調{左車右爾},
修身治性藏幽隱。蒼龍鶴舞白雉飛,
防奢止欲皆相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