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處約
三萬六千頃,湖侵海內田。
逢山方得地,見月始知天。
南國吞將盡,東溟勢欲連。
何當灑為雨,無處不豐年。
作者:牛僧孺
胚渾何時結,嵌空此日成。掀蹲龍虎鬥,挾怪鬼神驚。
帶雨新水靜,輕敲碎玉鳴。攙叉鋒刃簇,縷絡釣絲縈。
近水搖奇冷,依松助澹清。通身鱗甲隱,透穴洞天明。
丑凸隆胡准,深凹刻兕觶雷風疑欲變,陰黑訝將行。
噤癢微寒早,輪囷數片橫。地祇愁墊壓,鰲足困支撐。
珍重姑蘇守,相憐懶慢情。為探湖裡物,不怕浪中鯨。
利涉余千里,山河僅百程。池塘初展見,金玉自凡輕。
側眩魂猶悚,周觀意漸平。似逢三益友,如對十年兄。
旺興添魔力,消煩破宿酲。媲人當綺皓,視秩即公卿。
念此園林寶,還須別識精。詩仙有劉白,為汝數逢迎。
作者:范成大
白霧漫空白浪深,舟如竹葉信浮沉。
科頭晏起吾何敢,自有山川印此心。
作者:史鑒
擾擾百年內,相逢能幾回。
折麻空有意,抱病強登台。
苕水太湖接,故人今雨來。
因風問東老,何日共深杯。
作者:張蘊
訪碑無古跡,丹碧覆嵯峨。
塔向城中共,山從寺右多。
疏鬆涉溪路,遠漊太湖波。
何鍇書堂在,猶嫌隔翠蘿。
作者:李鹹用
雲根劈裂雷斧痕,龍泉切璞青皮皴。直方挺質貞且真,
當庭卓立凝頑神。春雨流膏成立文,主人性靜看長新。
明月夜來回短影,何如照冷太湖濱。
作者:盧炳
再拜識英度,喜氣覺飛福神清骨秀,元是蓬萊謫仙流。盍去沖摩霄漢,剛向平分風月,半刺嶺南州。素蘊未施展,闊步尚淹留。從此去,朝帝闕,侍宸旒。論思獻替,要須直與古人侔。好是羽儀朝著,勒就鼎彝勳業,卻伴赤松游。曳杖太湖曲,笑傲八千秋。
作者:方回
平生不信有升天,今日臨風似欲仙。
海內百年詩客眼,雪中一葉太湖船。
綿綿草樹漁汀遠,續續茅茨野屋偏。
定是丹青不能畫,一澆殊欠酒如泉。
作者:秋潭舷公
寒山太湖東,六月雪埋塢。
時有天耳師,巢居類巢父。
春秋未半百,氣骨自高古。
清泉凍連底,蹲石怒獅虎。
此中除梅花,無物入巖戶。
作者:仇遠
萬家大縣舊留都,一派中江入太湖。
縮項魚肥人鱠玉,長腰米貴客量珠。
府分南北寒蕪合,橋直東西夜市無。
卻是旗亭浮蟻美,杖頭能費幾青蚨。
作者:王叔承
千巖古樹幾浮槎,數盡寒英起暮霞。
百曲清溪歸亦好,五湖春水遍桃春。
作者:王貞白
山立只盈尋,高奇藥圃陰。風濤打欲碎,巖穴蟄方深。
蘚點晴偏綠,蛩藏曉競吟。歲寒終不變,堪比古人心。
徒勞水府尋,宛在玉堂陰。蘭圃安雖窄,盆池映轉深。
山僧來盡愛,詩客見先吟。若是買花者,年年不計心。
作者:史堯弼
孤峰直上散青眸,山峙西東浸碧流。
弱水人言三萬里,是間我已到瀛洲。
作者:喻鳧
只是守琴書,僧中獨寓居。心唯務鶴靜,分合與名疏。
暮雨啼螿次,涼風落木初。家山太湖淥,歸去復何如。
作者:海舟慈禪
海舟名普慈,吳郡海虞錢氏子。
世業儒,出家破山寺。
往參鄧尉山萬峰和尚,付以法偈,遂結廬太湖西洞庭山。
三十年不過湖。
聞虛白旵公在安溪東明說法,親承萬峰祖印,遂往叩。
旬日大悟,遂居東明演法,為萬峰法嗣。
景泰元年,示寂,全身塔在東明左側。
有《頌古詩》行世。
作者:陸龜蒙
嘗聞升三清,真有上中下。官居乘佩服,一一自相亞。
霄裙或霞粲,侍女忽玉奼。坐進金碧腴,去馳飆欻駕。
今來上真觀,恍若心靈訝。只恐暫神遊,又疑新羽化。
風余撼朱草,雲破生瑤榭。望極覺波平,行虛信煙藉。
閒開飛龜帙,靜倚宿鳳架。俗狀既能遺,塵冠聊以卸。
人間方大火,此境無朱夏。松蓋蔭日車,泉紳垂天罅。
窮幽不知倦,復息芝園捨。鏘佩引涼姿,焚香禮遙夜。
無情走聲利,有志依閒暇。何處好迎僧,希將石樓借。
作者:孫何
晚灘如雪起沙鷗,咫尺姑蘇亦勝游。
逸勢瀉歸滄海遠,冷聲分作太湖秋。
葑田幾處連僧寺,橘岸誰家對驛樓。
魯望不存無可語,片帆中夜渡清流。
作者:皮日休
求於花石間,怪狀乃天然。中瑩五寸劍,外差千疊蓮。
月融還似洗,雲濕便堪研。寄與先生後,應添內外篇。
作者:陳孚
滄浪亭下望姑蘇,千尺飛橋接太湖。
故里空傳吳稻蟹,寒祠猶記晉蓴鱸。
芙蓉夜月開天鏡,楊柳春風擁畫圖。
為問館娃歌舞處,鶯花還似昔年無?
作者:沈禧
秋蟾澄皎。影落波心校三萬六千何渺渺。倒浸玉京瑤島。*娥笑倚欄干。素鸞飛處光寒。喚起謫仙同玩,浩歌激碎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