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商隱
東人望幸久咨嗟,四海於今是一家。
猶鎖平時舊行殿,盡無宮戶有宮鴉。
作者:周敦頤
元子溪曰瀼,詩傳到於今。
此俗良易化,不欺顧相飲。
廬山我久愛,買田山之陰。
田間有流水,清泚出山心。
山心無塵土,白石磷磷沈。
潺湲來數里,到此始澄深。
有龍不可測,岸木寒森森。
書堂構其上,隱幾看雲岑。
倚梧或欹枕,風月盈中襟。
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鳴琴。
數十黃卷軸,聖賢談無音。
窗前即疇囿,囿外桑麻林。
芋蔬可卒歲,絹布足衣衾。
飽煖大富貴,康寧無價金。
吾樂蓋易足,名濂朝暮箴。
作者:皮日休
吾聞古君子,介介勵其節。入門疑儲宮,撫己思鈇鉞。
志者若不退,佞者何由達。君臣一殽膳,家國共殘殺。
此道見於今,永思心若裂。王臣方謇謇,佐我無玷缺。
如何以謀計,中道生芽櫱。憲司遵故典,分道播南越。
蒼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別。玄鬢行為霜,清淚立成血。
乘遽劇飛鳥,就傳過風發。嗟吾何為者,叨在造士列。
獻文不上第,歸於淮之汭。蹇蹄可再奔,退羽可後歇。
利則侶軒裳,塞則友松月。而於方寸內,未有是愁結。
未為祿食仕,俯不愧梁糲。未為冠冕人,死不慚忠烈。
如何有是心,不能叩丹闕。赫赫負君歸,南山采芝蕨。
南荒不擇吏,致我交阯覆。綿聯三四年,流為中夏辱。
懦者斗即退,武者兵則黷。軍庸滿天下,戰將多金玉。
刮則齊民癰,分為猛士祿。雄健許昌師,忠武冠其族。
去為萬騎風,住作一川肉。昨朝殘卒回,千門萬戶哭。
哀聲動閭裡,怨氣成山谷。誰能聽晝鼙,不忍看金鏃。
吾有制勝術,不奈賤碌碌。貯之胸臆間,慚見許師屬。
自嗟胡為者,得躡前修躅。家不出軍租,身不識部曲。
亦衣許師衣,亦食許師粟。方知古人道,蔭我已為足。
念此向誰羞,悠悠穎川綠。
天子丙戌年,淮右民多饑。就中穎之汭,轉徙何纍纍。
夫婦相顧亡,棄卻抱中兒。兄弟各自散,出門如大癡。
一金易蘆卜,一縑換鳧茈。荒村墓鳥樹,空屋野花籬。
兒童嚙草根,倚桑空羸羸。斑白死路傍,枕土皆離離。
方知聖人教,於民良在斯。厲能去人愛,荒能奪人慈。
如何司牧者,有術皆在茲。粵吾何為人,數畝清溪湄。
一寫落第文,一家歡復嬉。朝食有麥饘,晨起有布衣。
一身既飽暖,一家無怨咨。家雖有畎畝,手不秉鎡基。
歲雖有札瘥,庖不廢晨炊。何道以致是,我有明公知。
食之以侯食,衣之以侯衣。歸時恤金帛,使我奉庭闈。
撫己愧穎民,奚不進德為。因茲感知己,盡日空涕洟。
作者:釋文珦
漢朝諸公卿,鮮有能自全。
廣愛信明哲,獨悟於機先。
托之老氏訓,辭祿偕歸田。
祖帳東都門,萬口稱其賢。
於今閱千齡,高風猶凜然。
作者:連文鳳
西風客影鬢毛蒼,此去攜琴又一方。
欲向書中消日月,何妨籬下寄文章。
於今蜀道無平地,到處并州即故鄉。
茶灶筆床猶在否,煩君移棹問滄浪。
作者:陳造
儒之宮兮千柱眈如,峨冠綺袂兮群而趨。
食焉稻魚兮隸焉詩書,我侈其成兮繹其初。
誨掖之孔敏兮築興之不徐,僨於昔煥於今兮繄百年其有待。
企三賢而相攸兮遺躅未沫,匪若人之良茂兮吾將奚賴。
芹波搖日兮槐陰轉午,一塵不棲兮重廊邃宇。
執經前兮儀儀而訏訏,君顏舒舒兮而究而語。
有粹其文兮有覿其古,風舞雩兮步趨繩矩。
鄙人留眼兮夫也接前人之武,人今翩鴻兮與南翔。
雲氣蓬瀛兮觀虛皇,膏馥沾被兮淮之鄉,
君之惠兮鄉之人不可忘。
作者:白玉蟾
身在煙霞縹緲間,此心已學白雲閒。
遣懷把酒自酌月,無事捲簾常看山。
老去棋冤休死戰,年來詩債逐時還。
於今養鶴多栽竹,縛住時光且駐顏。
作者:呂巖
窯頭坯,隨雨破,只是未曾經水火。若經水火燒成磚,
留向世間住萬年。稜角堅完不復壞,扣之聲韻堪磨鐫。
凡水火,尚成功,堅完萬物誰能同。修行路上多少人,
窮年煉養費精神。不道未曾經水火,無常一旦臨君身。
既不悟,終不悔,死了猶來借精髓。主持正念大艱辛,
一失人身為異類。君不見洛陽富鄭公,說與金丹如盲聾。
執迷不悟修真理,焉知潛合造化功。又不見九江張尚書,
服藥失明神氣枯。不知還丹本無質,翻餌金石何太愚。
又不見三衢趙樞密,參禪作鬼終不識。修完外體在何邊,
辯捷語言終不實。窯頭坯,隨雨破,便似修行這幾個。
大丈夫,超覺性,了盡空門不為證。伏羲傳道至於今,
窮理盡性至於命。了命如何是本元,先認坎離並四正。
坎離即是真常家,見者超凡須入聖。坎是虎,離是龍,
二體本來同一宮。龍吞虎啖居其中,離合浮沈初復終。
剝而復,否而泰,進退往來定交會。弦而望,明而晦,
消長盈虛相匹配。神仙深入水晶宮,時飲醍醐清更醲。
餌之千日功便成,金筋玉骨身已輕。此個景象惟自身,
上升早得朝三清。三清聖位我亦有,本來只奪乾坤精。
飲凡酒,食膻腥,補養元和沖更盈。自融結,轉光明,
變作珍珠飛玉京。須臾六年腸不餒,血化白膏體難毀。
不食方為真絕糧,真氣薰蒸肢體強。既不食,超百億,
口鼻都無凡喘息。真人以踵凡以喉,從此真凡兩邊立。
到此遂成無漏身,胎息丹田湧真火。老氏自此號嬰兒,
火候九年都經過。留形住世不知春,忽爾天門頂中破。
真人出現大神通,從此天仙可相賀。聖賢三教不異門,
昧者勞心休恁麼。有識自愛生,有形終不滅。歎愚人,
空駕說。愚人流蕩無則休,落趣循環幾時徹。
學人學人細尋覓,且須研究古金碧。金碧參同不計年,
妙中妙兮玄中玄。
作者:陳紀
鳳去台空,庭葉下、嫩寒初透。人世上、幾番風雨,幾番重九。列岫迢迢供遠目,晴空蕩蕩容長袖。把中年、懷抱更登台,秋知否。天亦老,山應瘦。時易失,歡難久。到於今惟有,黃花依舊。歲晚淒其諸葛恨,乾坤只可淵明酒。憶坡頭、老菊晚香寒,空搔首。
作者:程公許
如來藏有大經卷,無古無今無成壞,
卷這可納一毫端,舒之彌綸於法界。
眾生與佛同受持,謂有定法便虛假。
祗園食飽洗缽坐,何曾有意一場話。
空生強起鑒太虛,立字安名為般若。
三十二相不可著,況有卵胎並濕化。
要知人與法俱空,何須到岸筏方捨。
雙林大士更周庶,來對蕭翁間拍報。
於今唱頌四十九,同此經傳四天下。
稽首後溪老尊宿,第一義諦最深解。
以宿誓願悲濟心,具堅固力清淨戒。
父子孫曾一道場,良窳精粗大爐冶。
綵衣堂上春融融,後先十日{奭斗}壽斝。
耆齡天為開九帙,後學心知宗大雅。
吾親千里勤劬,授我軸書字端楷。
金銀絢爛滿雲藍,是不誑語真語者。
鬼神秘護知幾年,持以壽翁翁勿詫。
願翁覺性日圓明,願翁眉壽備純蝦。
如金剛體不可壞,以大方便福朝野。
作者:黃格
富貴不難致,名節幾人全。渡江龍化,於今,五十有三年。歷數朝堂諸老,誰似武夷仙伯,操行老彌堅。吾道適中否,一柱獨擎天。湖南北,江左右,屢藩宣。韓公城下,烽火靜、米斗三錢。人願公歸台鼎,我願公歸中隱,九老要齊肩。歲歲祝公壽,風月伴梅仙。
作者:袁說友
金城玉壘雄西邊,雲崖凜凜摩蒼天。
環城萬井四十里,無處著眼江頭煙。
我來登臨重歎息,搜索勝景披雲巔。
結亭百雉上南郭,山川映帶圍桑田。
春風城南細麥好,夏雨城北圓荷鮮。
長瀾四溢去不斷,茂林百種森當前。
朝光下卷西山霧,界天一白如熔甄。
兩年寂寞誰知己,一日邂逅詩中仙。
品題印可喜所遇,瀾翻筆下源流泉。
平山醉翁何以重,一詞一記垂千年。
於今塵外已獨步,壯觀絕致誰爭妍。
癡兒莫苦簿書債,一笑亭上應忘筌。
春來花柳剩遨樂,念我一舸方東遄。
甘棠遺愛定無有,赤壁懷去猶能全。
他年吳蜀問安好,簡繒各寄滄浪篇。
作者:宋庠
巖曲孤根為底來,婆娑生意畫雲開。
霜繁露重樛枝落,借問於今材不材。
作者:郁達夫
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久歇。
有幾個,如公成就,豐功傳烈。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
到於今,遺餅紀東征,民懷切。
會稽恥,終須雪。
楚三戶,教秦滅。
願英靈,永保金甌無缺。
台畔班師酣醉石,亭邊思子悲啼血。
向長空,灑淚酹千杯,蓬萊闕。
作者:韓愈
知識久去眼,吾行其既遠。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寢飯。
子兮何為者,冠珮立憲憲。何氏之從學,蘭蕙已滿畹。
於何玩其光,以至歲向晚。治惟尚和同,無俟於謇謇。
或師絕學賢,不以藝自車免。子兮獨如何,能自媚婉娩。
金石出聲音,宮室發關楗。何人識章甫,而知駿蹄踠。
惜乎吾無居,不得留息偃。臨當背面時,裁詩示繾綣。
英英桂林伯,實惟文武特。遠勞從事賢,來吊逐臣色。
南裔多山海,道裡屢紆直。風波無程期,所憂動不測。
子行誠艱難,我去未窮極。臨別且何言,有淚不可拭。
吾友柳子厚,其人藝且賢。吾未識子時,已覽贈子篇。
寤寐想風采,於今已三年。不意流竄路,旬日同食眠。
所聞昔已多,所得今過前。如何又須別,使我抱悁悁。
勢要情所重,排斥則埃塵。骨肉未免然,又況四海人。
嶷嶷桂林伯,矯矯義勇身。生平所未識,待我逾交親。
遺我數幅書,繼以藥物珍。藥物防瘴癘,書勸養形神。
不知四罪地,豈有再起辰。窮途致感激,肝膽還輪囷。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實大華亦榮。王官不可闕,未宜後諸生。
嗟我擯南海,無由助飛鳴。
寄書龍城守,君驥何時秣。峽山逢颶風,雷電助撞捽。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發。兩巖雖雲牢,水石互飛發。
屯門雖雲高,亦映波浪沒。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為不忍別,感謝情至骨。
作者:方回
落筆誰雲古意賒,四靈何得擅東嘉。
跨鸞未所吳剛桂,對鶴頻烹魏野茶。
商略春詞犀墮雪,留連夜酌燭生花。
如君三世工文墨,江左於今有幾家。
作者:曾豐
自我生壬戌,於今到戊申。
殊無送端午,獨不負嘉辰。
裹簽金膏凍,糜蒲玉屑勻。
未能全免俗,杯酒饗家人。
作者:晁說之
弟書毗陵來,有同股分刃之刀,
綠管白毫之筆。刀是寶公錫上之所懸,
筆亦江淹夢中之所得。江南刀筆有如此,
不比豐沛吏蕭曹而興鋒鏑。顧惟二物大有恨,
不蒙獨孤府君一言之飾。使君惠出延陸羽,
文章不落翰墨跡。於今有用則勞勞,
破賊露布徵兵檄。小楷帖黃奏北闕,
念弟未歸空歎息。
作者:王安石
初登張公門,公子始冠幘。
於今見公子,與我偕鬢白。
山林坐語笑,宛我在公側。
豈惟貌如之,侃侃有公德。
憶公營瀨鄉,許我歸作客。
我歸公既逝,惆悵難再得。
得子如得公,交懷我忻戚。
漂搖將安往,稅駕止一昔。
寤言且勿寐,庶以永今夕。
何時復能還,裹飯冶城宅。
作者:張埏
洞口巖高著數椽,湫靈聽法護金仙。
騰身一躍進天池後,雲霧於今尚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