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汝言
春雨正霏霏,春林筍蕨肥。
魚驚花下艇,犬吠柳間扉。
溪水濃如酒,山雲白似衣。
悠然玩清景,慮淡已忘機。
作者:乾隆
靜聽迢迢宮漏長,齋居暫屏萬機忙。
那無詩句娛清景,恰有梅梢送冷香。
案積陳編閒檢點,志期舊學重商量。
灰飛子夜調元律,又喜天心復一陽。
作者:鄭清之
陸地芳洲擁翠翹,巨靈穿石滾雲濤。
搏空蒼鳳欲飛舞,奔海玉龍爭怒號。
萬象橫陳坤軸富,一亭平挹月輪高。
獨醒未覺孤清景,笑酌寒泉讀楚騷。
作者:田游巖
信彼稱靈石,居然狎遁棲。裴回承翠巘,斌駁帶深溪。
夕陰起層岫,清景半虹霓。風來應嘯阮,波動可琴嵇。
僕也穎陽客,望彼空思齊。儻見山人至,簪蒿且杖藜。
作者:強至
不覺春過半,開花始見桃。
年光雙鳥翼,世事一鴻毛。
有興撫清景,將愁付濁醪。
家林應爛漫,南望首空搔。
作者:李瑋
萬里瑤天界白河,夜深清景坐來多。
水雲寬窄疑樓望,蓮葉東西空棹歌。
暗閣生苔懷曲宴,畫屏留月冷秋羅。
人生聚散原如夢,莫把傷心恨綠波。
作者:李白
清景南樓夜,風流在武昌。庾公愛秋月,乘興坐胡床。
龍笛吟寒水,天河落曉霜。我心還不淺,懷古醉餘觴。
作者:趙長卿
一夜西風響翠條。碧紗窗外雨,長涼飆。朝來綠漲水平橋。添清景,疏韻入芭蕉。坐久篆煙銷。多情人去後,信音遙。即今消瘦沈郎腰。悲秋切,虛度可人宵。
作者:秦觀
過秦淮曠望,
迥瀟灑、絕纖塵,
愛清景風蛩。
吟鞭醉帽,時度疏林,
秋來政情味淡。
更一重煙水一重雲,
千古行人舊恨,
盡應分付今人。
漁村。望斷衡門。
蘆荻浦、雁先聞。
對觸目淒涼,
紅凋岸蓼,翠減汀萍,
憑高正千嶂黯。
便無情到此也銷魂。
江月知人念遠,
上樓來照黃昏。
作者:陳文蔚
人生邂後如岐路,南北東西忽離聚。
淵明本賦歸去來,保社乃今隨所寓。
讀書不雜囂塵聲,好在園林最幽處。
朱橋跨出林陰外,一水繞庭將綠護。
有時小立憑危欄,臨風不忍空歸去。
矧逢暑夕遠燈火,杖策月林時散步。
更深每與二三子,輟寐每為清景駐。
山高望望北斗低,花香拂拂南薰度。
擬將胸次滌河漢,不管衣巾濕風露。
清談未必真廢事,言下應當有微悟。
不妨俯仰更觀察,此意直須起訓詁。
郊墟次第新涼入,自可燈窗窮入暮。
凡人努力在年少,老大悲傷欲何訴。
嗟予學古雖有志,蹭蹬獨為一生誤。
鳶魚性分信機淺,風月情懷乃天賦。
歸哉要結園綺徒,清夜團欒繞庭樹。
作者:寇准
高桐深密間幽篁,乳燕聲稀夏日長。
獨坐水亭風滿袖,世間清景是微涼。
作者:劉渙
野色滿庭戶,晝涼清景佳。
一雙白練帶,飛上石榴花。
作者:王以寧
雲收天碧。漸風高露冷,群喧初寂。遠浦歸舟荒渡口,搴篷橫棹堤側。一帶澄江,十分蟾影,千里寒光白。襟懷迎爽,有人獨步攜策。遙想簾卷瓊樓,憑闌凝望,此意知何極。聲斷琴簫雙鳳駕,凌厲飛仙同籍。問漢乘槎,採珠臨海,往事空蹤跡。莫辭吟賞,終宵清景難得。
作者:周紫芝
濯錦橋邊月,幾度照中秋。年年此夜清景,伴我與君游。萬里相隨何處,看盡吳波越嶂,更向古徐州。應為霜髯老,西望倚黃樓。天如水,雲似掃,素魂流。不知今夕何夕,相對語羈愁。故國歸來何事,記易南枝驚鵲,還對玉蟾羞。踏盡疏桐影,更復為君留。
作者:徐鉉
石渠冊府神仙署,當用明朝第一人。
腰下別懸新印綬,堂中皆是故交親。
龍池樹色供清景,浴殿香風接近鄰。
從此翻飛應更遠,偏尋三十六天春。
作者:宋太宗
逍遙裡外混諸天,澹蕩其中四敘間。
拂拭塵埃明印月,遍驅神鬼鎖驪山。
裝添出沒何奇異,秘隱藏真未是閒。
但好消詳清景內,勿生疑慮動機關。
作者:吳兆
山館雨聲秋,秋燈照石樓。
興因清景發,宿為故情留。
往事言難盡,涼風吹不休。
少年行樂處,多夢秣陵游。
作者:皎然
春意賞不足,承夕步東園。事表精慮遠,月中華木繁。
開襟寄清景,遐想屬空門。安得纚芳屣,看君幽徑萱。
作者:強至
白玉盤從海面浮,閒雲一點即時收。
山川表裡無遺照,天地尋常可是秋。
清景似偏孫相閣,高情更屬庾公樓。
暫紓化筆歸詩句,不泯長隨洛水流。
作者:張九齡
嘗聞薛公淚,非直雍門琴。竄逐留遺跡,悲涼見此心。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尋。人事已成古,風流獨至今。
閒情多感歎,清景暫登臨。無復甘棠在,空餘蔓草深。
晴光送遠目,勝氣入幽襟。水去朝滄海,春來換碧林。
賦懷湘浦吊,碑想漢川沉。曾是陪游日,徒為梁父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