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轍
披榛入山山路細,鐘聲出寺門將閉。
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
野人茅茨苫竹屋,終身侷促無生計。
天公未勝困人,春田米盡秋田繼。
老妻稚子亦自樂,野草山花還插髻。
長笑人間醉未醒,終老辛勤漫欺世。
作者:釋印肅
學人不了用修行,只應步步踏陰坑。
大光普照盲無識,非時不共野狐爭。
作者:尹志平
法光普照道門昌。出天長。入龍陽。寶殿圓成,朝暮*心香。霞友雲朋休外覓,心地穩,是天堂。燕南河北好悲傷。正窮荒。受風霜。劫運推移,何日到仙鄉。誰解閒居山後意,**秀,小蓬莊。
作者:程珌
境勝由盤古,聞名自謫仙。
一從江國後,又到老坡年。
山頂煙仍紫,樓頭月故圓。
繼今知幾劫,風物更依然。
作者:吳則禮
楷樓澹沲冬日斜,半世三鍾並五車。
處處變禪作居士,年年行腳見僧伽。
偶然摩腹船鳴鼓,聊復捐書雁聚沙。
先遣毛錐交說似,即今鏡裡有霜華。
作者:劉宰
結屋緣崖地苦慳,嘉名猶記壽丘山。
萬家不隔高人眼,日月東西見往還。
作者:林之奇
稽首泗州普照王,曩以寶塔接群品。
塔今敗壞成微塵,隨意分身無不在。
我觀世間有為法,無常遷變同一空。
假饒建塔如恆沙,未有不歸幻滅者。
豈惟惟塔有興廢,阿育王造亦非堅。
菩薩應感常現世,不隨寶塔俱存亡。
耕雨獲晴長淮風,普為眾生作饒益。
我今繪此應感象,常以正念為皈俯。
於此員光一尋中,而興七級浮屠想。
正念皈依無間斷,普願菩薩常感通。
洪鐘小大隨叩鳴,所求所請皆如意。
作者:馮琦
帝握千秋歷,天開萬國歡。
鶯花周正月,燈火漢長安。
長安正月旋璣正,萬戶陽春布天令。
新歲風光屬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五都萬寶集燕台,航海梯山人貢回。
白環銀甕殊方至,翡翠明珠萬里來。
薄暮千門凝瑞靄,當天片月流光彩。
十二樓台天不夜,三千世界春如海。
萬歲山前望翠華,九光燈裡簇明霞。
六宮盡罷魚龍戲,千炬爭開菡萏花。
六宮千炬紛相似,星橋直接銀河起。
赤帝真乘火德符,玉皇端拱紅雲裡。
燈煙散入五侯家,炊金饌玉斗驕奢。
桂燼蘭膏九微火,珠簾繡幌七香車。
長安少年喜賓客,馳騖東城復南陌。
百萬縱博輸不辭,十千沽酒貧何惜。
夜深縱酒復征歌,歸路曾無醉尉訶。
六街明月吹笙管,十里香風散綺羅。
綺羅笙管春如繡,窮簷蔀屋寒如舊。
誰家朝突靜無煙,誰家夜色明於畫。
夜夜都城望月新,年年郡國告災頻。
願將聖主光明燭,普照冰天桂海人。
作者:李白
美人贈此盤龍之寶鏡。
燭我金縷之羅衣。
時將紅袖拂明月。
為惜普照之餘暉。
影中金鵲飛不滅。
台下青鸞思獨絕。
稿砧一別若箭弦。
去有日。
來無年。
狂風吹卻妾心斷。
玉箸並墮菱花前。
作者:洪邁
孤塔鶩霄漢,晴影金碧眩。
重來得寓目,歸枕尾殘汴。
緬懷何姓人,哀禱傾淮甸。
是身如皎月,有水著處現。
彈指遍大千,何止數鄉縣。
惟應因緣地,聊爾洪流轉。
顛危悔勒馬,善涉悟覓扇。
君看悔與悟,只在一轉齒。
至人獨何心,示此禍福變。
當知夙緣定,莫作邪道見。
哀哉眾生愚,積惡稔天譴。
雲何一朝急,賴此香火薦。
我來適燈夕,寶蠟明邃殿。
還揩客眼塵,重睹浮屠面。
朝來塔上鈴,告我風色便。
平淮一回首,岸容失蔥蒨。
作者:余懷
寶林雙樹影婆娑,普照花間系玉珂。
如此春光獨憔悴,可憐只是恨人多。
作者:洪咨夔
巖芳斂空華,谷響答虛牝。
坐看白雲生,會得無生忍。
作者:黃圭
一帶迴環底處山,勢如飛楫下平川。
須知欲到菩提岸,好是常懸般若船。
纜向龍湖宏利濟,撐從苦海度人天。
當年普照如乘此,無復須巾撒向前。
作者:尹志平
素光皎潔暮天晴。十分明。稱幽情。賞玩隨時,高會盡雲朋。今夜澄澄垂普照,無此夕,得和平。碧空如水月盈盈。性珠停。保長生。四海清通,何處不圓成。更謝高明恩德重,臨萬國,教門興。
作者:徐天錫
兄弟八個一個癡,其中一個最蹺蹊。
五個向外能經紀,止留一個看家計。
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景為風。
愛口特種根身立,去後先來作主翁。
不動地邊方捨藏,金剛道後畢然空。
大圓鏡智成無漏,普照十方塵剎中。
作者:程珌
祗愛招提古,那知俗更醇。
寺雖炎漢代,人尚葛天民。
僧定都忘客,林深自鎖春。
我來千載後,更有後題人。
作者:釋印肅
取捨之心成巧偽,只應步步踏陰坑。
大光普照盲無識,非時不共野狐爭。
作者:許尚
高門收畫戟,即此建精藍。
施予恩雖在,緇流絕不談。
作者:侯善淵
公鄰煙水,我弊嵩峰。天涯杳隔難通。悟理非遙,目前不二清風。寶月孤高洞鑒,印千潭、普照玄洞。無彼我,混華元仙景,一體真空。如此知心志友,更何須貢馬,驛路塵紅。念某形疲,不須遠遠相躬。稽首同流勿罪,施寬慈、意莫忡悅。開青眼,用神光體入,不動之宗。
作者:李白
天台國清寺,天下為四絕。
今到普照游,到來復何別。
柟木白雲飛,高僧頂殘雪。
門外一條溪,幾回流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