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仲並
千里能來兩鄭公,百年英烈尚遺風。
笙歌少讓他時勝,犴獄應從到日空。
畫戟行程春色裹,郵亭離恨雨聲中,
不辭遠為宗見去,一瓣香緣六一翁。
作者:李白
我游東亭不見君,沙上行將白鷺群。白鷺行時散飛去,
又如雪點青山雲。欲往涇溪不辭遠,龍門蹙波虎眼轉。
杜鵑花開春已闌,歸向陵陽釣魚晚。
作者:馮惟敏
三月三日東風惡,滿城桃李都搖落。
乍隨飄揚入重雲,還自低回委深壑。
長安道上東復西,曲江池邊路轉迷。
飛空不解作紅雨,著土豈得為香泥。
風聲如雷塵如墨,行道之人長太息。
春光猶有三之一,千樹萬樹無顏色。
花開花落會有時,抵死不分狂風吹。
但願周流御溝水,寧辭遠別上林枝。
溟濛澒洞滿天地,倉皇未識東君意。
不遣紅英點翠苔,玉階那得留余媚。
君不見昨日花開枝葉青,折來插之雙玉瓶。
畫堂不省紅塵到,裊裊花氣芬中庭。
又不見樓頭小婦深閉門,晨起竟日寂無言。
捲簾欲放飛花入,撲面驚沙總斷魂。
作者:戴叔倫
五逢晬日今方見,置爾懷中自惘然。乍喜老身辭遠役,
翻悲一笑隔重泉。欲教針線嬌難解,暫弄琴書性已便。
還有蔡家殘史籍,可能分與外人傳。
作者:皇甫冉
時難自多務,職小亦求賢。道路無辭遠,雲山並在前。
樟亭待潮處,已是越人煙。
作者:邵寶
清才往往愛君詩,百里為郎奈別離。
州縣未為吾道屈,江湖真見此行宜。
水連晚渡寧辭遠,春入山城卻恨遲。
更愛公餘多古意,蛟峰高處讀遺碑。
作者:陸游
道身隱太華,壯歲客青城。
採藥何辭遠,燒丹久未成。
傅生已醉死,韓子得狂名。
猶有殘詩在,他年遺後生。
作者:蘇軾
清風弄水月銜山,幽人夜度吳王峴。
黃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來不辭遠。
江南又聞出塞曲,半雜江聲作悲劍
誰言萬方聲一概,鼉憤龍愁為余變。
我記江邊枯柳樹,未死相逢真識面。
他年一葉斥江來,還吹此曲相迎餞。
作者:尤袤
射策當年首漢儒,去登雲路只斯須。
飽聞治最誇閩部,已有先聲到益都。
壯略定羌元自許,宗英帥蜀舊來無。
前驅叱馭休辭遠,看取東歸上致塗。
作者:歐陽修
酌君以荊州魚枕之蕉,贈君以宣城鼠鬚之管。
酒如長虹飲滄海,筆若駿馬馳平◇。
愛君尚少力方豪,嗟我久衰歡漸鮮。
文章驚世知名早,意氣論交相得晚。
魚枕蕉,一舉十分當覆盞。
鼠鬚管,為物雖微情不淺。
新詩醉墨時一揮,別後寄我無辭遠。
作者:李復
轉首黃牛百里西,便風不斷滿歸旗。
青山隨客豈辭遠,白浪催船常恐遲。
多米漸聞荊渚近,故宮欲問楚人知。
今朝共話平安喜,更得長魚伴晚炊。
作者:棲白
正是歎羈游,知音拜楚侯。何須辭遠道,自可樂扁舟。
倚棹江洲雨,聞猿島岫秋。謝家山水興,終日待詩流。
作者:鄭伯玉
三篙搖漾彩帆輕,勝賞寧辭遠郡城。
水滿人如天上坐,波澄舟在鏡中行。
都無暑氣侵衣袖,時有荷香入酒觶
野老岸前爭擁看,知公威齊不喧驚。
作者:趙蕃
樹樹春花阜,田田秀來滋。
雖持玉節貴,不廢筍輿詩。
追送寧辭遠,乖離故在茲。
無嗔白頭舊,一見有深知。
作者:王丹桂
早年忘俗累。雲水寄天隅。群峰藏弊捨、養癡愚。寂寥孤淡,默默守如如。深謝崇真友,步*攜筇,不辭遠訪山居。奈門風、冷落清虛。相待禮全疏。微言頻勸諭、省區區。前程路險,認取妙元初。物物頭頭上,一段靈光,本來無欠無餘。
作者:權德輿
嘉招不辭遠,捧檄利攸往。行役念前程,宴游暌舊賞。
征軺星乍動,江信潮應上。煙水飛一帆,霜風搖五兩。
紛紛別袂舉,切切離鴻響。後會杳何時,悠然勞夢想。
作者:梅堯臣
牛背雙鸜鵒,煙陂共入時。
草枯行解美,日晚趁群遲。
閒載寧辭遠,相鳴不間雌。
初驚牧人去,飛上野桑枝。
作者: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
銀河倒掛三石樑。香爐瀑布遙相望,
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
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
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閒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作者:盧綸
五馬臨流待幕賓,羨君談笑出風塵。身閒就養寧辭遠,
世難移家莫厭貧。天際曉山三峽路,津頭臘市九江人。
何處遙知最惆悵,滿湖青草雁聲春。
作者:蔡戡
我來戲作南海游,兩驚落葉鳴新秋。
文書暇日得勝侶,登臨清賞追遨頭。
萬壑爭流如爪裂,天公幻出神仙窟。
巖前滴水七月寒,巖下飛濤四時雪。
要當躡履攜枯籐,躋攀石磴褰裳行。
勿令俗物敗人意,暫止喝道聽松聲。
安期已去寧復見,井灶漫傳丹九轉。
尚餘玉舄在人間,特特追尋不辭遠。
腳力已盡病莫興,好山無窮相送迎。
山林鐘鼎雖異趣,嵌崎犖確皆勞生。
更上危樓臨峭壁,時見疏林鳥飛白。
一峰突兀郁相望,萬頃滄波湛空碧。
此身疑是在蓬壺,下瞰城郭如盤盂。
恨無詩才可八斗,領略群山但卮酒。
人生上壽不百年,白雲駕我我即仙。
從此去天只尺五,俯仰人間自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