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於穆帝臨,至矣元造。
克配其得,惟我文考。
仁恩廣罩,欒葉永保。
宗祀惟初,以揚孝道。
作者:崔融
江上有長離,從容盛羽儀。一鳴百獸舞,一舉群鳥隨。
應我聖明代,巢君阿閣垂。鉤陳侍帷扆,環衛奉旌麾。
雅量滄海納,完才廟廊施。養親光孝道,事主竭忠規。
貞節既已固,殊榮良不訾。朝游雲漢省,夕宴芙蓉池。
汲黯言當直,陳平智本奇。功成喜身退,時往惜年馳。
鎮國山基毀,中天柱石頹。將軍空有頌,刺史獨留碑。
蕪漫藏書壁,荒涼懸劍枝。昔余參下位,數載忝牽羈。
置榻恩逾重,迎門禮自卑。竹林常接興,黍谷每逢吹。
逸翰金相發,清談玉柄揮。不輕文舉少,深歎子雲疲。
遺愛猶如在,殘編尚可窺。即今流水曲,何處俗人知。
作者:王柏
歲歲天基節,晴和萬國歡。
今年侯國宴,疏雨忽潸潸。
允矣天人際,機緘妙已宣。
聖心方感慕,雲意慘天顏。
誰識天倫重,端為萬化原。
一時名未正,事事盡拘攣。
父母惟生繼,昭昭大義存。
節文斯二者,此外豈容干。
在昔權臣繆,區區欲怙恩。
私心崇義斷,強抑所當尊。
近日劬勞報,猶形厚薄嫌。
一言誰誤主,孝道未純全。
此事書青史,千年不可刊。
勿雲今既往,熟視所難言。
父母人皆有,何稱考叔賢。
只將誠意感,各盡此心天。
作者:李覯
璘師鑿此泉,晨夕奉親老。
因知達者心,豈嘗離孝道。
作者:釋智圓
陰陽家說惑常民,孝道從茲盡失倫。
廬墓三年誰肯也,競談岡勢益生人。
作者:趙菊莊
雲深戶不開,竹屋兩三間。
野水浸官渡,低牆出遠山。
絕葷如鶴瘦,習懶慣童頑。
我亦皈真者,來公半日閒。
作者:王之道
老老恩波今及老。詔書前日新頒到。視膳慈寧先嗜好。隆孝道。慕逾五十前王少。想見天顏溫色笑。東朝上壽稱觴了。易俗功深神且妙。來窈窕。德齊任姒消驕傲。
作者:馬鈺
豪富過人,作為異眾,萊陽姜鑒辛通。文登趁醮,不憚冒霜風。來往近乎千里,投壇告、馬鈺姜公。持孝道,宰公聞得,惠酒勞奇功。虔誠逢感應,醮儀才罷,仙現雲中。命丹青妙手,傳寫奇容。從此住行坐臥,搜斡運、陰裡陽宮。忘塵事,鄉人欽羨,相重更相崇。
作者:樓鑰
聖賢不得見,道散固已久。
學者多自賢,鮮肯事師友。
顛冥聲利中,悔吝皆自齲
動言無媿作,未知果然否。
寡過雲未能,先聖欣善誘。
凜凜孟氏言,幾希異禽獸。
參乎病知免,遂使啟足手。
寧知起易簀,又在此段後。
吾儕況小人,氣質素凡陋。
以其所以養,孝道亦何有。
勉前類水馬,立處只如舊。
儻復不自力,其末當愈謬。
每思攻所媿,扁榜銘座右。
三誦故人書,慚汗幾欲溜。
夫豈為戲言,知君於我厚。
因之更加警,補過尚無咎。
作者:方鳳
人皆構堂思奉身,吳氏構堂養親。
人皆種花圖炫眸,吳氏樹萱可忘憂。
慈親鶴發壽且康,昆弟列羅如雁行。
旦暮升堂直滌瀡,娛親嬉舞斑衣裳。
子能順親親顏悅,和氣盈盈藹堂室。
春風荊樹發條枝,夜雨芝蘭秀芽茁。
由來孝道通神明,吳氏家世應昌榮。
他年移孝事君主,定使芳名書信史。
作者:林同
鄉以孝廉舉,仙為孝道宗。
謂予方不信,君請問蘭公。
作者:佚名
於穆帝臨,至矣元造。
克配其得,惟我文考。
仁恩廣罩,欒葉永保。
宗祀惟初,以揚孝道。
作者:吳芾
吾家謂侄非常兒,自幼讀書嘗下幔
平居事母盡孝道,力供子職曾無違。
辛勤農畝三十載,頓立門戶成家肥。
恥同流俗事驕吝,好賢樂業常怡怡。
聞人急難知在己,見義踴躍無不為。
造橋砌路未為德,折券釋逋未足奇。
究其存心用意處,尤在邑人艱食時。
此邑山多土田少,民貧自昔難支持。
其間歲收數百斛,已為富室他可知。
況復今年苦亢旱,州里遠近鹹告饑。
田疇彌望總如燎,細民未免俱流移。
縱使人能保常產,亦復有甑無米炊。
雖幸朝家行賑濟,正恐未能遍群黎。
往往傾村走山谷,荷鋤掘地尋蕨萁。
取根為粉雖可飽,食之既久人亦羸。
春來必至生疫癘,死填溝壑夫何疑。
吾侄見之軫憂惻,首議倡率輸家貲。
既捐青蚨二百萬,猶恨糴貴難療饑。
庾中僅存二千石,一旦傾倒盡散之。
此心但欲濟鄰里,身外浮名非所希。
吁嗟薄俗務貧鄙,計較升斗爭刀錐。
徒知富有可潤屋,豈慮人怨親戚離。
有如吾侄為此舉,吾鄉自古應亦希
小惠所施固未博,風義自足洗澆漓。
儻使人人皆若爾,千里豈復憂餒時。
第願吾侄廣此意,所為盡從今日推。
陰功在人天心報,會俾爾壽膺繁禧。
梓里遺芳傳未艾,世有子孫攀桂枝。
豈惟同裡共歆艷,亦使吾侄增光輝。
老夫無以示旌勸,聊為吾侄題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