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道寬
妙還元,鎮常在。丹藥白銀,那個人不愛。武士將來教君解。琢就銀壺,提向街頭賣。要三成,棄兩壞。最上功夫,巧造十分大。圓滿一旬遍飲快。醉赴蟠桃,歸去君休怪。
作者:釋正覺
心心智通,佛佛道同。
十方圓滿,八面玲瓏。
施時也三乘教備,坐處也一切法空。
應供而來有不受之受,度世而出得無功之功。
動而常靜,用時彌沖。
處處不乖兮水中夜月,物物斯應兮華上春風。
因緣和合而生,生不可生生。
影生於形,響生於聲。
森羅萬像從崢嶸,虛空廓落無虧盈。
杳杳冥冥,靈靈明明。
是其中之精,非其外之情。
見本家曠古之佛,得自己廣大之經。
湛兮若存無跡像,善惡不我相隨行。
物物現成觀自在,人人具足常不輕。
作者:釋印肅
佛是西天之梵語,此土將覺義以同名。
心邊不覺屬眾生,心轉覺時一切佛。
佛開口處為言教,化導迷心轉覺心。
眾生開口成寐語,沙魘群迷叫不醒。
迷悟不同希達者,諸佛方便救迷情。
情忘想盡明心者,海藏琅函不可輕。
在在處處堪聞演,共祝吾皇亙古今。
臣忠子孝那邊靜,風雨調和物物成。
是非一體元無二,佛與眾生不出心。
我今圓滿如來藏,唯願眾生發信心。
等與如來同受用,一聞千悟永瞻欽。
這回針芥若不遇,剎那失足墜幽冥。
閻公問汝將何答,未免刀山火焰林。
地獄皆因心不悟,一十八界杳難尋。
八萬四千城可畏,鐵圍無間苦呻吟。
個中不遇佛光照,萬劫無由得山輪。
忉利諸天因業墜,後聞天鼓復超升。
人生有限空花相,光陰迅速豈堪停。
古人究竟如救頭,後士無依豈不驚。
一失人身難再復,榮華富貴苦來臨。
如今自有非他事,性水澄清理甚深。
海印森羅融萬象,湛然無古亦無今。
化無所化知無二,自肯隨心了此經。
作者:文同
曾讀契嵩輔教編,浮屠氏有不可忽。
後於京師識懷璉,彼上人者尤奇掘。
余嘗從容問其友,璉復為余道民訥。
是三大士才過人,所畜豈肯吾儒屈。
文章汪洋道義富,不止區區事其佛。
余思此等更誰似,蜀有人焉頗超越。
成都敏行字無演,所謂萬星中一月。
想嵩璉訥見須避,不爾往往被呵咄。
通禪曉律兩無礙,前會定預耆闍崛。
群經列史固汗漫,獨泛其深仍出沒。
外之所精者書畫,不問不語常若吃。
計其夏臘殊未幾,在大眾中誠突兀。
余守陵陽至窮陋,雨浸一春泥汩汩。
英磎磽磝磴道嶮,行客欷歔上崷崒。
無演沖冒獨不顧,來款余門手持謁。
呼之使前見已喜,相貌圓滿藏神骨。
清譚坐久愈飄灑,頓遣塵襟落如拂。
新詩古文覽嘉貺,氣格俊健凌霜鶻。
觀其袞袞出論議,收斂便可與簪笏。
試將邀之使從仕,笑指此頂安更發。
日招與語自無厭,何乃告去苦倉卒。
西城曉日照高嶺,倒搭乾陀入深樾。
師歸常宜見嘉佑,此老心中已無物。
好音相與頻寄惠,余在空山正伊郁。
作者:朱翌
琉璃虛空甚圓滿,紫磨山川更新鑄。
作者:釋如珙
設粥慇勤請念誦,白槌各為念摩訶。
上來或德要圓滿,復去廚頭打破鍋。
作者:吳潛
過了中秋後,今夜月方佳。看來前夜圓滿,才自闕些些。掃盡烏雲黑霧,放出青霄碧落,恰似我情懷。把酒自斟酌,脫落到形海問渠儂,分玉鏡,斷金釵。少年心事,不知容易鬢邊華。千古天同此月,千古人同此興,不是旋安排。安得高飛去,長以月為家。
作者:宋太宗
自家未達莫來看,解者從生真是漢。
世塗煩惱一齊休,修取菩提心不亂。
大覺因明凡聖同,苦空圓滿光不散。
含識緣中曉了難,愛河須渡達彼岸。
我見人見眾生見,菩薩行持終不憚。
離貪嗔,絕情慾,
定相安然無反覆。從頭法歸鎮長開,
鬱鬱黃花生翠竹。天高地廣遍周遊,
十方妙色能照燭。七寶山高三界中,
撥去浮雲沈水淥。離他一念是因緣,
珍重賢聖皆知足。
作者:釋印肅
眾生本是佛,悟了一體同。
若人不達本,逐末走西東。
君子當務本,本立佛性同。
通一萬事畢,終不被塵籠。
非塵體不動,本實理含融。
先天唯此物,今古學無蹤。
難了意在處,塞頑空色空。
本無有指,妄言色空。
若得妄消歇,真體者何窮。
真體非形相,不離形相中。
幻質皆虛偽,大智發於中。
幻盡覺圓滿,心光寥廓通。
此通無對待,天地在其中。
森羅並萬像,影現一鏡中。
鏡中實我體,寂湛印倥侗。
若能同道者,與理本相同。
唯守性清淨,眼耳若盲聾。
情忘兼想盡,忽覺已身空。
自了本無物,強以道言通。
此法滯諸學,皆幻質相容。
若離一切相,形體外靈通。
左右逢其源,煩中入胸中。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
眷屬猶如夢,非冤不遇逢。
如今兒女者,皆再來祖宗。
一根來復去,如觀桑葉同。
本樹何曾動,凋葉有來冬。
葉落明年發,根深不怕風。
但能勤力護,勿使火兼蟲。
毀壞本根者,萬劫墮貧窮。
如今憂生死,猶如顛哭空。
不知空本無,如翳生眼中。
眼明雖說實,不可順盲聾。
作者:釋遵式
南無十方三世佛,南無本師大牟尼。
南無西方安樂剎,阿彌陀佛十力尊。
南無過去無數劫,彼世世燈觀世音。
諸佛慧眼第一淨,以不二相觀三界。
如實見我歸命禮,成就大願護眾生。
南無一切法寶海,無邊無盡解脫門。
南無總持功德藏,三世十方諸佛櫻
消除三障無諸惡,五眼具足成菩提。
未來際劫誓修行,普使眾生護無畏。
南無文殊普賢尊,一切智行圓滿海。
金剛藏及金剛手,得大勢等諸大士。
聲聞辟支賢聖眾,願以慈眼普瞻視。
我今南無贊三寶,為欲深游大悲海。
南無大悲救厄者,昔曾值佛觀世音。
入彼如來所入門,故佛授與同名號。
從聞解說六塵縛,如聲度垣不能礙。
由斯遍入微塵國,普現微塵自在身。
一一身宣總持句,施與眾生無畏法。
是故娑婆世界中,皆號為施無畏者。
我昔經中值密言,能除三障名消伏。
佛稱功德難思議,故我常持不敢忘。
誓向當來大劫海,遍將此句救諸苦。
為求大士加持力,故造栴檀持咒形。
爍迦羅首金色容,具足七數端嚴相。
母陀羅臂百千福,次第有六捉持異。
貝多葉經並寶印,華果澡鑵及楊枝。
無隙白檀雕所成,一一皆合契經造。
及狀我身長跪地,頂戴吉祥安樂人。
觀世音名依定實,必聞我今發大願。
牟尼經像比丘僧,願住世間常不滅。
護持國土與眾生,普令攝取菩提願。
三寶神咒天龍等,大悲感應大誓力。
一切同護聖尊儀,猶若金剛常不壞。
如是成就十四願,悉為菩提及含識。
南無聞名救厄者,南無世間慈悲父。
南無施我無畏力,南無令我滿諸願。
聞名見身心念者,南無一切無空過。
我今次第說所願,尊應一一遍垂聽。
作者:王處一
保身功德須圓滿。認取元初面。早把前程同了干。三田運度,二儀交泰,上下光明貫。知音推舉相邀喚。此理誠幽遠。皆作天元真法眷。神超雲外,更留名姓,記在丹霞觀。
作者:王哲
道修真,人會歎。中說得終無斷。也磨出慧鋒開,頭自有仙家贊。動光明,常圓滿。清泉瑩堪教看。前只是這些兒,心認破山頭玩。
作者:馬鈺
脫)治療不痊。忽一夕夢見師叔說,以藥餌治療之法,問其姓名,乃終南和先生也。覺來依此服餌,其病自愈。至甲午歲重九日,張公親詣師叔墳前燒香禮謝,及立碣安於墓塔之上,因以詞贈之和公師叔,升霞之後。奇哉妙矣希有。醫可臨潼必死,張公道友。神仙不求人報,望賢家、省悟回首。誰知道,卻遠來地肺,燒香胡走。作個小詞奉勸,譬無常決烈,疾些拂袖。物外降心修煉,虎龍交媾。一朝行功圓滿,九還丹、自然成就。神光燦,跨鸞歸,謝師拯救。
作者:釋彥泯
妙覺慈生主,身雲瑩碧霞。
光輪停夜月,瓔珞綴千花。
無車臉心普,分形應類差。
圓通斯第一,名號遍恆沙。
處處傳消息,頭頭感歎嗟。
和風飛語燕,斜日噪寒鴉。
昂首清塵眼,稱名斷苦芽。
謗觀圓滿相,砧杵落誰家。
作者:項安世
旬時織女渡銀潢,付與天孫紫錦囊。
又向素娥圓滿後,懸知丹桂異時香。
金魚玉帶傳家舊,犀果銀錢照坐光。
鶴發含飴天下樂,百年重慶侍高堂。
作者:高道寬
撥轉飛天妙本,煉就一粒丹砂。朝求暮采道人茶。圓滿一旬點罷。玉衡纏教定正,運動八面雲霞。小庵獨坐俺仙家。除睡萬緣不*。
作者:曹彥約
老子今年,年登七十,阿婆年亦相當。幾年辛苦,今日小風光。遇好景,何妨笑飲,依前是、未放心腸。人都道,明明瞭了,強似個兒郎。幸償。婚嫁了,雙雛藍袖,拜舞稱觴。女隨夫上任,孫漸成行。慚愧十分圓滿,無以報、辦取爐香。頻頻祝,百年相守,老子更清強。
作者:王處一
深蒙頻見召,驚悚可奔馳。三州緣未盡,不能離諸方主醮,叨忝度群迷。忽承佳翰至,不久親來,再同一話玄微。善稱揚、大道根基。開發眾心疑。前程關要處,謹精持。玄珠收得,時復飲刀圭。寶華圓滿後,透過晴空,玉京別有佳期。
作者:王哲
今與重添惺惺。只是那亙初元性。急急修持,盈盈圓滿,子細剔開周正。通玄傳令。煉鍛出、自然清靜。一顆明珠堪敬。就上揩磨精瑩。不則本師,三真共至,更有虛空賢聖。齊來俱慶。這仙子、此中前定。
作者:陸文圭
細草黏冰,疏林補雪,衰翁未覺春暖。曝背低簾,燎衣破灶,誰識舞台歌館。樂事如今懶。謝鄰伴、東招西喚。何消看試華燈,月光,今夕圓滿。念昔繁華帝裡,侍鳳輦夜遊,棚曉人散。迓鼓方催,韻簫正美,忽被西風吹斷。簌簌梅花落,忍聽得、一聲羌管。懷古傷情,淚痕濕,春衫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