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勸學的古詩,勸學詩詞,形容勸學的詩,勸學有關的詩

古詩詞查詢

查詢關鍵詞:

查詢範圍:    

作者:陸游

斷編殘稿本徒勞,橫得虛名亦已叨。

不識狐書那是博?尚分鶴料敢言高。

巢山且欲營丹灶,跨海何當看雪濤。

與世不諧終自許,笑人苦勸學餔糟。

作者:鄭清之

士惟食志非食力,於陵奚事親屨織。

靜樂一門自師友,簣進不為子貢息。

元仲季方從太丘,海內人士俱願識。

案上惟作羽籥聲,室中定無鋤帚色。

申旦督課如園蔬,子夜程書過衡石。

舉似翁嫗笞其兒,教育英才笑安得。

文獻超群王謝家。韋布當磨鐵硯墨。

作者:陸游

吾家世守農桑業,一掛朝衣即力耕。

汝但從師勸學問,不須念我叱牛聲。

作者:朱翊鈞

斗大黃金印,天高白玉堂。

不因書萬卷,那得近君王。

作者:蘇軾

我昔識子自武功,寒廳夜語樽酒同。

酒闌燭盡語不盡,倦僕立寐僵屏風。

丁寧勸學不死訣,自言親受方瞳翁。

嗟余聞道不早悟,醉夢顛倒隨盲聾。

邇來憂患苦摧剝,意思蕭索如霜蓬。

羨君顏色愈少壯,外慕漸少由中充。

河車挽水灌腦黑,丹砂伏火入頰紅。

大梁相逢又東去,但道何日辭樊籠。

未能便乞勾漏令,官曹似是錫與銅。

留詩河上慰離別,草書未暇緣匆匆。

作者:陳著

山屋著孤嫠,采薇人更誰。

寒鐙長夜影,春帖去年詩。

後死只多感,獨來能幾時。

願言相勸學,西席佇賢師。

作者:陳普

太極肇判兩儀生,其中人為萬物靈。

人亦天地一物耳,獨以道義超眾形。

立為三才中宇宙,發揮天地經人倫。

茲事初非外爍伐,毫髮皆奮七尺身。

後生可畏如日出,千金之軀豈可輕。

寸陰可惜莫虛擲,百年安得長青春。

有力如虎當猛省,何況責望深父兄。

不通六籍不是學,未了三才未是人。

希聖必須志堯舜,希賢必有為顏曾。

義理彝倫精講究,禮樂制度須詳明。

體用源流務透徹,血脈文理仍流行。

會通兩盡始無礙,範圍未始離曲成。

無塵胸次貯萬卷,拔出筆力找千鈞。

不用高枕臥丘壑,用之家齊國治天下平。

不但匹無匹婦皆獲所,草木魚鱉鹹清寧。

此皆後進本分事,不為干利與求名。

更須掃除謔浪傲惰熊,打並嗜欲聲色情。

一物一則同一敬,牢守孔孟張朱程。

吃緊工夫決有效,令聞廣譽垂千齡。

英雄氣概為則是,一變至道非難能。

君不見四十五十無聞不足觀,總是惰而不學昏昏貿貿枉生天地間。

作者:姚勉

事業功名在讀書,聖賢妙處著工夫。

區區只為潭潭府,不敢如韓訓阿符。

作者:謝枋得

千古興亡我盡知,一家消息又何疑。

古來聖哲少才子,世亂英雄多義兒。

靖節少陵能自解,孔明王猛使人悲。

只虞錯改金根字,焉用城南勸學詩。

作者:張耒

昔見將軍破虎韉,玉堂曾共掃千言。

功名老去皆蹉跌,相見諄諄勸學仙。

作者:張栻

元化首萬類,聖學極幾深。

有如亞聖賢,尚謹殆與淫。

淺見僅一斑,歡喜不自禁。

豈知天地全,於穆千聖心。

嗟哉我學子,進道宜駸駸。

立志務弘毅,異說毋交侵。

仁端驗發見,精微試控尋。

超然見大體,皎日破重陰。

重新鄒魯傳,挽回韶濩音。

當年不自勉,與物終堙沉。

神龍倏變化,豈復顧泥涔。

有來南山友,更唱共迭吟。

群材欲封殖,杞梓看成林。

慇勤勸學子,逆耳成良箴。

作者:廖行之

為邦何所急,勸學最留情。

數仞新儒館,千年繼武城。

梁間珍篆古,門外碧波平。

會有明倫士,培風縱鶚橫。

作者:無名氏

勸學人,悟取靈台,休得外求。這天機玄妙,非容易,與君今日,細說根由。沒口婆婆,偏能言語,沒腳童兒,擅蹴戲*。真消息,見雲埋玉洞,月照金樓。有誰似我能修。把獅子擒來變作牛。向黃河浪裡翻觔斗。太陽宮裡,捉住獼猴。白雪花開,青雲子結,佔得玄關第一籌。仙宮捨,跨驪龍歸去,永玩瀛洲。

作者:蘇軾

稚川真長生,少從鄭公游。

孝章偶不死,免為文舉憂。

餘齡會有適,獨往豈相攸。

由來警露鶴,不羨撮蚤。

願加視後鞭,同駕躅空輈。

寧餐墮齒堇,勿憶齊眉羞。

何時遂縱壑,歸路同首丘。

東岡松柏老,西嶺橘柚秋。

著意尋彌明,長頸高結喉。

無心逐定遠,燕頷飛虎頭。

君方卒功名,一泛范蠡舟。

我亦沾沛渥,漸解鍾儀囚。

寧須張子房,萬戶自擇留。

猶勝嵇叔夜,孤憤甘長幽。

南窗可寄傲,北山早歸櫌。

此語君勿疑,老彭跨商周。

作者:張矩

善端天賦本無殊,力穡之餘好讀書。

莫訝勸農因勸學,須知公相起犁鋤。

作者:薛能

羽人仙籍冠浮丘,欲作酇侯且蜀侯,導騎已多行劍閣,

親軍全到近綿州。文翁勸學人應戀,魏絳和戎戍自休。

唯有夜樽歡莫厭,廟堂他日少閒遊。

作者:陳普

七閩四海東南曲,自有天地惟篁竹。

無諸曾擁漢入秦,歸來依舊蠻夷俗。

未央長樂不詩書,何怪天涯構板屋。

人民稀少禽獸多,雲盤霧結成烜燠。

樓船橫海未入境,淮南早為愁蛇蝮。

自從居股徙江淮,鳥飛千里惟溪谷。

經歷兩世至孫氏,始聞種杏匝廬麓。

依然未識孔聖書,徒能使虎為收谷。

異端神怪非正學,但可出野驚麋鹿。

三分南北又幾年,匹士單夫無或錄。

開元天寶唐欲中,闌干始見盤中蓿。

日南韶石出名公,新羅二士非碌碌。

七閩轉海即洙泗,僅有令孜與思勗。

令人不忍讀唐書,不勝林壑溪山辱。

天心地氣信有時,二三百年漸堪目。

述古大年創發跡,義理文章相接續。

蔡襄風任獬廌司,陳烈氣壓龍虎伏。

介夫當仁意不讓,了翁守義窮彌篤。

天開道統游楊胡,一氣北來若蘭馥。

了翁責沈先識程,子容聞風亦知肅。

劍龍化作李延平,道理益明仁益熟。

遂生考亭子朱子,撐拓三才開{左右上亡下一}育。

植立綱常鰲戴地,開發蒙昧龍銜燭。

三胡三蔡與五劉,新安建安知一族。

直卿幸作東床客,照耀乾坤兩冰玉。

四書才老多有見,楚辭全甫尤能讀。

正叔安卿親聞道,稍後景元亦私淑。

禮書身後得直卿,遺經未了留楊復。

奎宿分野忽在茲,神光秀氣相追隨。

燈窗眉宇轍不同,金玉滿堂珠萬斛。

遂令四書滿天下,西被東漸出九服。

方將相與作齊魯,邇微覺忘南梳沐。

賢良文學偶未設,牆角短檠充何速。

相看一一皆鳳麟,相薰漸漸隨雞鶩。

古今最重是習氣,聖賢為此多顰蹙。

一落千丈不可回,堅冰都在坤初六。

詩書自古不誤人,明經不但為干祿。

聰明才智萬景春,家國子孫千百福。

作者:蔡襄

骾亮馳名久,孤高進路難。

富文平日業,勸學晚年官。

隧外春江靜,林邊曉露漙。

唯應墳上土,猶解是芝蘭。

作者:陳普

百川皆望東,三才同面離。

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兒。

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

要須辨方位,乃識窮陬維。

自從學校廢,俗敝柏梁詩。

英才陸沈盡,卓犖非無資。

下車眾皆悅,苟且遂成癡。

混澒聲一概,沈痼星千期。

天生紫陽子,纓冠而救之。

萬類始根理,六經初有師。

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

曾參作門戶,夫子為根涯。

有位民物康,在家兄弟宜。

敬義貫心筠,德業暢根枝。

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不從灑掃起,何以為類推。

群居不及義,游宴日相追。

失學莫此甚,一成而百隳。

時文築衰末,不直埋馬幔

六經不勤讀,學荒身亦危。

二劉與三蔡,相牖如塤篪。

師門賴有嗣,流澤今未衰。

子孫欲不墜,祖訓勤奉持。

不失伯牙心,不患無子期。

作者:鄭清之

仕學優於服田力,公儀之家廢葵織。

詩書為府道德林,樂在藏修洎游息。

濃薰班馬有餘香,暗摸曹劉豈難識。

插架牙籤映隙曛,近竹芸編侵晚色。

諸生競詫邊腹笥,正音如聞孔堂石。

從知車馬自稽古,須信熊魚可兼得。

四科褒進惟尚賢,欽想昌黎方讀墨。

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
oneiromancy
解夢大全
詩詞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