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燮
朱公胸次清絕塵,吳公當日心相親。
風流蘊藉接前輩,寥寥斯世能幾人。
達觀名齋深有意,欲把前修相警厲。
只今吳公德彌劭,始信磨礱成偉器。
古人心廣體亦胖,紛紛世俗爭豪端。
已私未克欲求道,窺見一二皆童觀。
達人大觀觀底事,天地為物原不罰
癢痾疾痛皆吾身,彼我胡為分賤貴。
達觀主人心地明,分符贊幕無虧成。
每言此身非我有,年來直欲非死生。
白髮紅顏難老態,福祿方隆殊未艾。
願君善保千金軀,歸覲紫宸鏘劍佩。
作者:沈約
右率馥時譽。
秀出冠朋僚。
聳茲千仞氣。
振此百尋條。
蘊藉含文雅。
散朗溢風飆。
楸檟今已合。
容範尚昭昭。
作者:憨山大師
匡廬列雲霄,江湖邈天際。
地湧青蓮華,枝葉相鮮麗。
眷彼華中人,超然隔塵世。
夢想五十年,良緣圖未遂。
偶乘空中雲,隨風至吳會。
東南美山水,蘊藉多佳士。
一見素心人,精神恍如醉。
未語肝膽傾,清言入微細。
相對形骸忘,了然脫拘忌。
精白出世心,太虛信可誓。
苦海方洪波,願言駕津濟。
把別向河梁,遂我歸山志。
長揖返匡廬,藏蹤杳深邃。
五老與七賢,日夜常瞻對。
誅茅臥空山,煙霞為衣被。
視此芭蕉身,一擲如棄涕。
緬想未歸人,馳情勞夢寐。
安得駕長虹,凌風倏然至。
暫謝塵世緣,入我真三昧。
作者:釋惟一
雲臥胸中蟠萬卷,舌端筆端皆具眼。
評今論古知幾何,寥寥百年骨不冷。
有孫挺特尤掀騰,富有蘊藉如弗能。
韜光鏟彩事枯硬,不學乃翁牽葛籐。
壁立萬仞出一語,佛祖應無啟口處。
有時一默淵且深,盡大地人難指注。
腳尖踢倒凌霄峰,揮劍活屠潭底龍。
三條椽下四世界,破蒲團邊兜率宮。
秋風忽起故山興,妲本無歸語何剩。
江湖斫額應望君,莫作秤錘落深井。
作者:李流謙
誰澆無邊春,釀成此天色。
文章只引睡,茗碗不著力。
雖無田父邀,欲到野人宅。
日萼斗深妍,風條舞柔碧。
數峰極蘊藉,未到輒目逆。
人心有同然,一樣寄岑寂。
茅茨契不補,吾意嘿有適。
置樽小軒戶,雲氣手闔辟。
蒼蒼萬檀欒,晚吹自蕭瑟。
穿荒取微逕,便曠從短策。
忽與幽興會,照我兩尺璧。
白虹潤山木,取友固多益。
談深近迂怪,理奧煩探索。
鯨杯不足吞,馬肝無用食。
玉虯蟠蜿蜒,萬鱗寒縮澀。
餞春春未闌,尚及三之一。
作者:王千秋
枝垂雲碧長,心展鵝黃嫩。無力倚闌時,掃盡漫山杏。玲瓏影結陰,蘊藉香成陣。誰為祝東風,更莫催花信。
作者:福州運判
曉來人語□□驚,空有三元□□亭。
凍酒點唇浮白蟻,穠桃迷眼落紅星。
地名小酉神仙窟,天設湘陰水墨屏。
蘊藉莫誇洞庭記,移文休勒北山扃。
作者:李清照
紅酥肯放瓊苞碎,
探著南枝開遍未,
不知蘊藉幾多香,
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悶損闌干愁不倚,
要來小酌便來休,
未必明朝風不起。
作者:強至
暮歸紫陌尚鳴珂,夜哭逡巡接浩歌。
漸老為郎逾蘊藉,平生從仕亦蹉跎。
笙沉緱嶺空乘鶴,書絕山陰欲換鵝。
日落九原車馬散,悲風更向白楊多。
作者:戴復古
說與黃花道。九秋深、三光五嶽,氣鍾英表。金馬玉堂真學士,蘊藉詩書奧妙。一一是、經綸才調。斟酌古今來活國,算忠言、讜論知多少。又入奏,金門曉。朝回問寢披萱草。對高堂長說,一片君恩難報。更待癡兒千載遇,膝下十分榮耀。趁綠鬢、朱顏不老。整頓乾坤濟時了,奉板輿、拜國夫人號。可謂忠,可謂孝。
作者:鄭剛中
小比木犀無蘊藉,輕黃碎蕊亂交加。
邦人不解聽誰說,一地再為指甲花。
作者:李進
蹇驢沖雪岸烏紗,夜醉西湖賣酒家。
十六吳姬吹鳳管,捲簾燒燭看梅花。
姜南《蓉塘詩話》極稱此詩,以為蘊藉風流,有唐人之致
。
作者:蘇泂
華顛可笑插茱萸,兒女歡然競挽須。
故國黃花元自好,荒台青草孰為娛。
舉觴感慨悲歌有,落帽風流蘊藉無。
粘起半生鐵如意,今愚何似古之愚。
作者:鄭谷
風神何蘊藉,張緒正當年。端簡爐香裡,濡毫洞案邊。
飾裝無雨備,著述減春眠。旦夕應彌入,銀台曉候宣。
作者:張煒
洛浦風流幾隔年,江南重見色依然。
根從野卉同分品,香與梅花可並肩。
葩白中黃饒蘊藉,臘梅春暖肆芳妍。
慇勤併挾新詩送,領略丰姿夜不眠。
作者:彭龜年
風流蘊藉足儀型,小屈旌旗鎮列城。
筆下雄深過班馬,馬中灑落似張程。
載賡宵雅推多士,寧許皇荂繼大聲。
聞說河南詩有序,從今亦有口傳名。
作者:蕭泰來
昨宵雨過水平平,自不歸耕卻勸耕。
犢臥草根黃蘊藉,鷺飛山腳白分明。
瀹茶僻寺同僧話,送酒芳園見主情。
父老歡呼官長醉,歸鞭止信馬蹄行。
作者:曾豐
分陰分陽天得清,生水生木清降精。
懸知梅與澗為一,交涵互養清難名。
客來強立痛題目,擬這萬物無一足。
巢許立身今古高,夷齊受命乾坤獨。
主人氣與梅俱移,平淡之中余崛奇。
藍田松竹須品題,今年隨牒梅勿疑。
主人心與梅俱化,高潔之中余蘊藉。
瀛洲風月須摹寫,明年入朝梅勿訝。
獨不見淇竹主人衛武公,出相周家了勳庸。
老矣歸與奉從容,主人與竹俱高風。
武公與竹為不朽,萬古淇奧詩一首。
主人有以為梅壽,我請置之淇奧後。
作者:金庸
六經蘊藉胸中久,一劍十年磨在手。
杏花頭上一枝橫,免□天機莫漏口。
一點纍纍大如斗,掩卻半床無所有。
完名掛冠直歸去,本來面目君知否。
(辛未狀元)
作者:虞儔
明經青史不難收,怪底依然處士裘。
誰謂封侯安事筆,我聞定霸必焚舟。
驥騰夷路須聯轡,鰲負三山好擲鉤。
對策清時看第一,未應蘊藉愧裴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