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炳
舟之來兮風高,蕩汩潏兮帆招。
燎薰在堂兮潔涓牲牢,望神儼然兮斂衽,
願速濟我兮不崇朝。舟之去兮風微,
波渺瀰兮迅於,飛帆拂兮茫無涯。
眼眩膽栗兮將安之,我有願兮惟神焉依。
秋深兮木落,葭葦蕭騷兮清日保
神兮今焉在,吞吐月星兮獨處廓。
神甚仁兮寧以為禍,愚有弗虔兮幸賁過。
天地一葉兮相繼,神無波濤兮駭我。
作者:雍正
清涼境界梵王宮,碧染芙蓉聳昊穹。
萬古雲封五頂寺,千株松納四時風。
盤迥鳥道珠幡裡,繚繞爐煙畫障中。
石立儼然如接引,疑逢青髻化身童。
作者:釋慧空
圓時缺處何曾有,缺處圓時自儼然。
舉世盡隨圓缺走,幾人透出未生前。
作者:文天祥
儼然楚君子,一日造王庭。
議論探堅白,精神入汗青。
無書求出獄,有舌到臨刑。
宋故忠臣墓,真吾五字銘。
作者:連希元
神仙誰道杳難窮,老俗相傳住此宮。
山裂舊分三鳧洞,羽飛曾馭九天風。
玉為雙闕無塵到,雲作丹梯有路能。
誰問稚川何處在,儼然金灶列壺中。
作者:袁凱
流塵拂還集,絜糒儼然陳。
歌吹自朝暮,君王寧復聞。
松柏有時摧,妾非百年人。
願為陵上土,歲久得相親。
作者:盧綸
弱齡誠昧鄙,遇勝惟求止。如何羈滯中,得步青冥裡。
青冥有桂叢,冰雪兩仙翁。毛節未歸海,丹梯閒倚空。
逍遙擬上清,洞府不知名。醮罷雨雷至,客辭山忽明。
山明鳥聲樂,日氣生巖壑。巖壑樹修修,白雲如水流。
白雲消散盡,隴塞儼然秋。積阻關河固,綿聯烽戍稠。
五營承廟略,四野失邊愁。吁嗟系塵役,又負靈仙跡。
芝朮自芳香,泥沙幾沉溺。書此欲沾衣,平生事每違。
煙霄不可仰,鸞鶴自追隨。
作者:顧祿
昔人夜投逆旅中,戲將指爪呈神工。
颼颼逸響如飄風,桶底刻出蓬萊宮。
狀如六鰲擁虛空,戴山出沒滄溟東。
瓊台瑤闕知幾重,千門萬戶遙相通。
儼然中坐一老翁,星眸霞臉冰雪容。
群真左右來相從,或翳白鳳騎青龍。
女仙七十如花紅,各執樂器笙與鏞。
鈞天一曲奏未終,雙成勸酒琉璃鐘。
谷神長生壽無窮,出入造化超鴻濛。
我欲上天夬紫虹,高步去逐東王公。
作者:程珌
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為借鞭霆力,驅去附崑崙。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看來天意,止欠士雅與劉琨。三拊當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
作者:馮尊師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說破鬼神驚駭。挾藏宇宙,剖判玄元,真樂世間無賽。靈鷲峰前,寶珠拈出,明顯玉般光彩。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壽同山海。最至極、翠靄輕分,瓊花亂墜,空裡結成雯蓋。金身玉骨,月帔星冠,符合水晶天籟。清淨門庭,聖賢風範,千古儼然常在。願學人、達此希夷微理,共遊方外。
作者:侯善淵
大道玄微,亙古常存,依舊儼然。自心迷不悟,沉淪生死,回頭改面,販骨如山。今日方知,本來模樣,棄假還真物外觀。離生滅,頓無餘真性,出入泥丸。眉間舞弄金蟬。任飛去飛來透玉環。采日魂月魄,收歸鼎運,周天火侯,鍛煉成丹。點化形神無衰老,漸返壯還童永注顏。功成日,向彩雲深處,穩跨祥鸞。
作者:顧逢
空山塵不到,白晝定僧禪。
龍口一泓水,人間第二泉。
殿高雲氣濕,屋斷樹陰連。
張祜曾題品,唐碑尚儼然。
作者:韓曉
東皇發生無賢愚,祝融長養無枯偏。
一般薰風同芊芊,何獨芙蕖多靚妍。
小荷出水浮青煙,沈郎拋下買春錢。
相看高柄綠又圓,誰家紺幰馳長川。
美人酡彥立幰邊,疑是水府集諸仙。
嚴妝一一皆青鈿,凌波羅襪行蹁躚。
望中娟麗未足憐,別有一種尤天然。
珍珠簾卷水晶軿,不有鉛華施紫綿。
冰股玉骨妙無前,恍若廣寒墜嬋娟。
層台細蕊黃最鮮,儼然玉女侍堯天。
揚州盤盂休獨傳,拱手宜推先著鞭。
雖雲紅紫難差肩,未必時人眼所便。
一杯勸花且盤旋,慰我天涯塵土緣。
回首水鄉興益堅,鑒湖十里花相連。
無端名利苦縈牽,簿書叢裹將三年。
何當歸去守一廛,月明重上採蓮船。
作者:胡浩然
遲日融和,乍雨歇東郊,嫩草凝碧。紫燕雙飛,海棠相襯,妝點上林春色。黯然望極。因人天氣渾無力。又聽得。園苑,數聲鶯囀柳陰直。當此暗想,故國繁華,儼然遊人,依舊南陌。院深沈、梨花亂落,那堪如練點衣白。酒量頓寬洪量窄。算此情景,除非殢酒狂歡,恣歌沈醉,有誰知得。
作者:釋宗杲
開雪峰口,出睦州氣。
袖手儼然,眈眈虎視。
我說是言,有語無義。
石火電光,咄哉鈍滯。
伽梨勃窣知是誰,有人續得末後句,
許爾親見渠儂。
作者:丘葵
當時石上誰為鐫,亭已荒蕪字儼然。
七十二年幾陵谷,道人曾共字同年。
作者:釋道沖
瓶錫當年寄此間,山雲冉冉水潺湲。
而今重到經行處,一會水雲猶儼然。
作者:等慈潤公
戊午孟冬丙辰朔,長干塔下聞天樂。
洪公大建華嚴期,賢聖粉紜齊赴約。
百千善信雲從龍,遐邇資糧川就壑。
眾香縹緲煙嵐浮,萬燭煒煌星斗錯。
欲表南詢五十三,法筵清眾仍相若。
繞塔幢幡四色分,開經鐘鼓三通作。
梵唄同宣出妙音,見聞隨喜生歡樂。
始知無礙法門中,處處圓融非住著。
只消半偈悟無生,能使群迷趨正覺。
一體均沾法乳恩,情與無情學無學。
野禽並作迦陵鳴,霜風亦共天花落。
塔頂金光覺倍明,塔心寶相如新琢。
鈴索時時雜《濩》、《韶》,簷廊夜夜棲鸞鶴。
八面玲瓏透碧霄,九層宛轉流丹雘。
卷石三山鍾阜低,彈丸千里輿圖縮。
門門皆得見如來,儼然彌勒開樓閣。
金剛密跡驅雷霆,寶杵靈威失干莫。
慧燈無盡破重昏,甘露洪施濟枯濁。
亦如多寶現全身,為聽蓮華從地躍。
由來此塔非尋常,七寶龕中舍利藏。
往昔神光猶間發,況今大法重敷揚。
啐啄因緣相輳泊,七十二門同放光。
光中出生無量塔,一一懸燈散妙香。
香光莊嚴亦何限,遍湧金蓮坐寶王。
十方菩薩如鱗次,八部天龍若雁行。
化佛光明復如是,法爾神通示寂常。
重重涉入極微妙,梵網珠交心自耀。
此光本是世間稀,見者何人不欣樂。
或齊合掌向虛空,或舉高聲稱佛號。
或投五體拜泥塗,或散千花熏塔廟。
或去忙呼眷屬來,或頻指點傍人道。
或上危梯或倚樓,或轉悲傷或喜笑。
或感禪僧出定看,或留歸客停車眺。
或有晏坐空林中,一任稠人自喧鬧。
頓除熱惱得清涼,病在還蘇老還少。
默奪潛消魔外心,無遮重罪鹹輕報。
其誰不願發菩提,種種皆由塔光照。
此時見者誠有緣,莫因不見空哀憐。
即心自性君知不,見與不見皆天淵。
世尊八萬四千塔,與我無縫相勾連。
窮劫至今曾不昧,海枯山擊光依然。
諸人於此信得及,同泛華嚴大法船。
敬說此偈再禮塔,八萬四千光現前。
作者:釋子益
現成公案,了無遷變。
入得門來,一見便見。
左顧則獅子嚬呻,右盼則像王回轉。
靈山一會儼然存,捏聚春風成一片。
作者:樓鑰
六和久坐趣歸鞭,卻送旌麾水竹邊。
無說可裨新令尹,有詩重送老同年。
城隅綠竹今安否,庭下朱欒定儼然。
回首東州真夢境,羨君此去若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