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裘萬頃
中興以前作山水,只說李成與郭熙。
誰知淳熙有此老,健筆不減巨然師。
作者:仇遠
貌得人間真乘黃,曹將軍後有韋郎。
奚官牽挽猶西望,似憶春風芷蓿長。
作者:李處權
平生丘壑幾欲顛,誰使老來逢鄭虔。
蒼須對我三千尺,黑頭聽渠十八年。
已有霜雪入晏座,寧無風雷浮屋椽。
個中得句不敢吐,可人何許心悠然。
作者:王柏
虎嘯風生壑,龍藏氣吐雲。
草廬勿高臥,天地正絪縕。
作者:方蒙仲
後村畫卷四方來,輸與先生作襪材。
貌就寒林差易事,玉堂雲霧欠人裁。
作者:方回
浪多年二十,是事弗如之。
老我初登第,聞君早解詩。
風霜懸齒頰,錦繡簇肝脾。
才是通漫刺,誰非獻屈卮。
貴人遺世患,寒士扼時危。
道泰官猶冷,身窮氣未衰。
雖無間屋妾,已有肯堂兒。
村擬芭齋卜,山將畫卷隨。
賀成良匪易,裒益復奚疑。
歲稔田收倍,秋涼渚泛宜。
定應爭倒屣,不惜共捐貲。
千斛歸舟駛,梁文想預為。
作者:楊公遠
鐘鼎簞瓢信宿緣,且將閒逸度餘年。
詩敲雪月風花夜,畫卷江湖煙雨天。
三尺焦桐方外友,一泓老硯郭邊田。
自慚野趣無拘束,敢和清吟一十篇。
作者:趙汝茪
著破荷衣,笑西風吹我,又落西湖。湖間舊時飲者,今與誰俱。山山映帶,似攜來、畫卷重舒。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紅翠相扶。一目清無留處,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虛。殘燒夕陽過雁,點點疏疏。故人老大,好襟懷、消減全無。慢贏得、秋聲兩耳,冷泉亭下騎驢。
作者:方回
今有二異僧,一虎隨之入城市,
一曳布袋引群小兒,民間不鼎沸喧哄乎。
以人情觀之,書本相傳如此,
既未親見,不可信也。
惟寒山、拾得有道之士,實有其人,
有其事,有其詩數十百篇。
如秦樓有美女,雜佩何珊珊;鸚鵡花間養,
琵琶月下禪;長歌三月響,短舞萬人看;未必常如此,
芙蓉不耐寒。詩律精妙,
尾句有開有闔。朱文公深賞之,
愚亦賞之,故作如是題。
作者:王柏
浩浩乾坤闊,微微見斷山。
頗興浮海意,吾道正多艱。
作者:裘萬頃
何處移來一川竹,空濛煙霧染人衣。
其間應有葛陂杖,時出林梢帶雨飛。
作者:陸文圭
妍丑何須間畫工,美人終日侍宮中。
奉春初計真堪恨,慾望音於敬外翁。
作者:范成大
春陰十日溪頭暗,夜半西風雨腳收。
但覺奔霆吼空谷,遙知萬壑正爭流。
作者:陳起
前月相過了無恙,小窗畫卷手親開。
不知翁作仙遊去,忽見兒封壙記來。
寂寂芸居香不斷,恓恓公塢韻堪哀。
客中為灑秋風淚,尚想吟魂繞夜台。
作者:王柏
一雲山萬重,天地混不分。
須臾風浪惡,舟楫泊江濆。
作者:韓元吉
少年喜登臨,兩腳不憚軟。
支筇上雲山,得酒輒三返。
一從老將至,所向意先懶。
豈惟心事乖,要自腳力短。
不如空齋坐,此畫一舒捲。
超然函丈間,意作千里遠。
漁舟已逍遙,茅屋更蕭散。
江干所遊歷,物色猶在眼。
浮生固幻景,況乃幻中幻。
低頭顧吾廬,何如住山澗。
作者:裘萬頃
謖謖風前荷葉枯,搖搖霜後蓼花疏。
舂鉏舊有江湖約,數輩相依正要渠。
作者:陸文圭
當歸隨列與黃金,不遺君王有悔心。
近使來傅延壽死,回思終是漢恩深。
作者:魏了翁
聖學不嗣千餘年,並與小學遺其傳。
其間明道寧乏賢,謂書小伎姑捨旃。
十字九舛不可鐫,楮生墨墨色有冤。
動以經史為執言,豈知魏晉幾變遷。
況今經字宗開元,請觀未有韻書前。
訓纂字林形相沿,形聲迭推義乃全。
韻書既作人趨便,未能書法窮根原。
但以聲韻求諸篇,形存聲亡韻亦牽。
叔重少溫工磨研,二徐鄭郭相後先。
書法賴此差綿延,許李焉得無謬愆。
楚金分韻猶拘攣,若更捨此徇俗妍。
不學操縵求安弦,玉清道士來臨川。
用意周鼓兼泰山,攜書過我渠江邊。
試令立拄與畫卷,椳闃畿礎杗桷椽。
已能諧世而取憐,猶欲度外求方圜。
眉山夫子思湧泉,相與共講扶其偏。
道士梱載明當還,更以一語申卷卷。
能於此處知其端,事事物物誰非天。
九章八封莫不然,一毫人力無加焉。
作者:吳哲
淞陽之居何處尋,展卷聊復尉幽心。
門前鶯去春事畢,屋裡雨鳴江樹深。
微茫漢月墮燕草,窈窕吳成越吟。
南宮仙人獨不死,白雲峨峨蒼山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