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楞嚴的古詩,楞嚴詩詞,形容楞嚴的詩,楞嚴有關的詩

古詩詞查詢

查詢關鍵詞:

查詢範圍:    

作者:張景脩

天與晴來抵萬金,更逢詩伯共登臨。

輟公一夜楞嚴講,慰我十年方廣心。

白雪陽春雖寡和,高山流水有知音。

石橋天下無雙景,好盡平生得處吟。

作者:顧隨

自著袈裟愛閉關。

楞嚴一卷懶重翻。

任教春去復春還。

南浦送君才幾日,東家窺玉已三年。

嫌他新月似眉彎。

作者:劉翼

一自浮光抵玉融,東林山曲世為農。

前場歲計禾麻麥,後圃年深竹荔松。

博我多聞千載史,喚人深省五更鐘。

不消更會楞嚴語,面面披雲挹曉峰。

作者:釋智圓

經妙蕩煩惑,藥靈醫病身。

道明無去住,方驗有君臣。

靜玩知心寂,時餐覺氣均。

徘徊感知己,於我分彌親。

作者:蘇轍

元明散諸根,外與六塵合。

流中積緣氣,虛妄無可托。

敝陋少空明,婦姑相攘奪。

日出暵焦牙,風來動危蘀。

喜汝因病悟,或免終身著。

更須誦楞嚴,從此脫纏縛。

作者:釋宗杲

這漢一生空倔強,偏向人前放軟頑。

涅槃路上栽荊棘,解脫門前緊著關。

不別法身三種病,豈識楞嚴義八還。

謾把少林無孔笛,等閒吹過汨羅灣。

作者:釋正覺

溫溫氣象半篙津,匏杓調和冷暖勻。

直得通身渾是水,端知赤肉了無塵。

風埃面目揩磨淨,丘壑形骸洗濯春。

妙觸宣明佛子住,首楞嚴會有斯人。

作者:釋智圓

疇昔學為文,擬盡周孔道。

心勞道未至,壯歲成衰花,

疇昔學為詩,模範風雅詞。

立言多瘋喻,反為時人嗤。

為詩復為文,嗟嗟不復古,

訓世無織益,何為自勞苦。

權門既不游,青山寧合負。

一來林下居,四載不出戶。

退省為佛徒,講經自裨補。

憧憧來學輩,往往入深塢。

智者乃吾宗,龍猛乃吾祖。

寒窗夜摛毫,虛堂畫揮塵。

翼此二聖心,欲令萬物睹。

羸羸長抱疾,行年四十五。

草堂三四間,牢落連雲洞。

經時無客人。衝門絕迎送。

榻有無絃琴,向風時一弄。

窗列楞嚴典,要言長諷誦。

真妄一無得,超然誰與共。

凡聖病眼花,死生春夜夢。

病差夢已醒,萬彙徒營營。

作者:錢鍾書

映河面皺看成翁,參到楞嚴法相空。

輸汝風流還自賞,臨波照影學驚鴻。

作者:趙不群

庵枕青溪四面山,爐煙未斷日初殘。

高僧丈室修然靜,案上楞嚴久不看。

作者:沈瀛

野叟長年。一室蕭然。都齊收、萬軸牙籤。只留三件,三教都全。時看周易,讀莊子,誦楞嚴。闋會得,萬語千言。得魚兒、了後忘筌。行行坐坐,相與周旋。待將此意,尋老孔,問金仙。

作者:劉克莊

綠染庭蕪一尺深,老師閱世幾駒陰。

自言不看傳燈了,只讀楞嚴見佛心。

作者:蔡卞

覺海性澄圖,圖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相想澄國土,知覺乃眾生。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初心人三昧,遲速不同倫。

色想結成塵,精子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於是獲圓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恆一,去何獲圓通。

觸以所角明,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雲何獲圓通。

法稱為內塵,憑塵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雲何獲圓通。

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支何獲圓通。

鼻息出入通,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雲何獲圓通。

舌非入無端,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雲何獲圓通。

身與所觸同,如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雲何獲圓通。

知根雜亂思,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說,雲何獲圓通。

識見雜三和,話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雲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雲何獲圓通。

識見雜三和,話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雲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漢有入,雲何獲圓通。

鼻息本權機,只令攝心祝

住成心所住,雲何獲圓通。

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雲何獲圓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雲何獲圓通。

神通本宿因,何關性分別。

念緣非離物,雲何獲圓通。

若以地性觀,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雲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雲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雲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雲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厭有非真為。

非初心方便,雲何獲圓通。

若以風性觀,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雲何獲圓通。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雲何獲圓通。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祝

存心乃虛妄,雲何獲圓通。

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

因果今殊感,雲何獲圓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

於恆沙動中,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甯,出世獲常祝

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水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聞復翳根除。

塵消覺圓淨,淨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塵登如在夢。

誰能留汝形,如切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

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念消,成圓明淨妙。

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

反□□自性,性成無上道。

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盤門,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

今各人圓明,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登。

非唯觀世音,誠如佛世尊。

訋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盤心。

觀世音□□,自余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捨塵勞。

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

原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沈淪,但心引根修。

圓通超餘者,真實心如是。

作者:劉克莊

一筆受楞嚴義,三書贈大顛衣。

取經煩猴行者,吟詩輸鶴阿師。

作者:蘇轍

聞公歸橐尚空虛,近送楞嚴十卷書。

心地本無生滅處,定逢生日亦如如。

作者:蘇軾

行遍天涯意未闌,將心到處遣人安。

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嚴》已不看。

欹枕落花餘幾片,閉門新竹自千竿。

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

作者:釋道寧

晷運推移,日南長至。

分明一道恩光,照徹十方三世。

全彰諸祖玄關,漏洩衲僧巴鼻。

靈雲剛道無疑,彌勒徒誇授記。

爭如李四張三,相賀街頭巷尾。

不是海印發光,亦非楞嚴三昧。

林下高人,休要瞌睡。

令余暗裡笑舒眉,直是清風動天地。

作者:蘇轍

生日元同小趙公,里閭相接往還通。

怪公日夜歸心切,欲寄此生丹灶中。

〈世謂叔平大趙參政、閱道小趙參政趙公善養生,故有丹灶之句。

聞公歸橐尚空虛,近送《楞嚴》十卷書。

心地本無生滅處,定逢生日亦如如。

作者:郭印

金仙入漢夢,始聞佛法東。

梁武好尤篤,上下爭尊崇。

尋譯到李唐,伽藍棟宇充。

煌煌五千卷,披讀未易終。

楞嚴明根塵,金剛了色空。

圓覺祛禪病,維摩現神通。

四書皆等教,真可發愚蒙。

我常日寓目,清晨課其功。

油然會心處,喜樂浩無窮。

寄語看經人,勿墮文字中。

作者:裘萬頃

石室雲山鎮日扃,午雞啼處睡初醒。

案頭上有爐熏在,試讀楞嚴一卷經。

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
oneiromancy
解夢大全
詩詞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