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鹹用
大波相拍流水鳴,蓬山鳥獸多奇形。琴心不喜亦不驚,
安弦緩爪何泠泠?水仙縹緲來相迎,伯牙從此留嘉名。
嶧陽散木虛且輕,重華斧下知其聲。檿絲相糾成淒清,
調和引得薰風生。指底先王長養情,曲終天下稱太平。
後人好事傳其曲,有時聲足意不足。始峨峨兮復洋洋,
但見山青兼水綠。成連入海移人情,豈是本來無嗜欲!
琴兮琴兮在自然,不在徽金將軫玉。
作者:李復
剝剝啄啄初叩扃,主人立門雙眼青。
籃輿遽下屏徒御,脫帽解帶風泠泠。
倦思經時一日縱,乍離涸轍游滄溟。
靚深曲折任吾向,度橋繞徑足不停。
芍葯晚花猶泫露,櫻桃滿樹垂繁星。
萬竹森嚴擁幢蓋,蒼松夭矯呼風霆。
空歎春時不得到,枯香落蒂今飄零。
徒倚歷覽意稍滿,自具野飯追淥醽。
卻呼主人坐對酌,脯醢間錯魚蝦腥。
共歎羈硐市菹荊燴昧畝鄰?/p>
病余量隘不禁醉,騎馬歸捨猶未醒。
解衣拂榻欲假寐,傳呼有客來造庭。
作者:王問
閒齋白日靜,時至變鳴禽。
凱風來自南,飄飄吹帶襟。
談師本道流,窗下拂素琴。
歷歷七弦上,泠泠發清音。
唯有歸來曲,可以寫吾心。
作者:儲光羲
真人居閬風,時奏清商音。聽者即王母,泠泠和瑟琴。
坐對三花枝,行隨五雲陰。天長崑崙小,日久蓬萊深。
上由玉華宮,下視首陽岑。神州亦清淨,要自有浮沉。
惻惻苦哉行,呱呱遊子吟。廬山逢若士,思欲化黃金。
雨雪沒太山,誰能無歸心。逍遙在雲漢,可以來相尋。
作者:馮信可
桃源東回溪轉長,桃花開時春日光。
幽禽出樹亂紅落,游魚吹花流水香。
山人正住溪之滸,屋角花開自成塢。
尋源未許武陵人,隱者但作桃花主。
拄杖穿花來水頭,禽魚亦解識風流。
往來況有樵雲叟,何惜銜杯同唱酬。
一尊如出桃花色,花落尊中已無跡。
醉鄉泠泠白日閒,黃塵滾滾青山隔。
明年此日桃花開,何人淨掃溪陰苔。
我亦天台約劉阮,春風一棹酒船來。
作者:黃溍
雞鳴秣吾馬,晚飯山中行。
何以慰旅懷,赤城有嘉名。
灘長石齒齒,樹細風泠泠。
時見巖壁間,粲若丹砂明。
溫泉發其陽,摠訶勤百靈。
前峰指金閣,真境標殊庭。
白道人跡稀,青崖雲氣生。
信美無少留,緬焉起深情。
作者:章鑒
泠泠雙澗瀉秋音,萬齒溪頭奏一琴。
雨後更添猿鶴操,夜寒真是水龍吟。
年光送盡從朝暮,律調含來自古今。
借得許由當日耳,聽頻誰不為清心。
作者:司馬光
歷歷山頭雪,泠泠松下風。
樽中說有酒,恨不與君同。
不獨山頭白,人頭亦垂素。
積雪有時消,青山色如故。
作者:李白
嵐光深院裡,傍砌水泠泠。
野燕巢官舍。溪雲入古廳。
日斜孤吏過,簾卷亂峰青。
五色神仙尉,焚香讀道經。
作者:王安石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旁圍。
欲窮源而不得,竟悵望以空歸。
作者:耿湋
側弁向清漪,門中夕照移。異源生暗石,疊響落秋池。
葉擁沙痕沒,流回草蔓隨。泠泠無限意,不獨遠公知。
作者:華岳
溪泠泠,鼓鼕鼕,
虛堂淅瀝生寒風。寒風繞我夢魂去,
飛揚直上蓬萊宮。蓬萊宮殿女如玉,
霓裳羽扇環簾櫳。月娥留我宴珠翠,
玳筵間列花叢叢。酒酣萬象羅心胸,
舉杯話別殊匆匆。青鸞命駕下空闊,
一聲璫佩鳴丁東。被衣起坐週四顧,
庭戶悄悄無人蹤。銀河萬里倒澄碧,
冰鑒半輪斜倚空。
作者:陳克
樹頭初日鵓鳩鳴。野店山橋新雨晴。短褐無泥竹杖輕。水泠泠。梅片飛時春草青。
作者:孫應時
峽中翠壁何崢嶸,排空百雉如層城。
重樓復道明丹青,神剜鬼刻斧鑒精。
呀然裂入兀不崩,飛流罅出懸珠瓔。
旌旆夾道繽逢迎,霜鋒雪鍔立萬兵。
奇峰十二劍削成,真膺等好不可評。
天柱拔立千仞擎,團團石骨蒙玉冰。
傍有巖穴半開扃,飛仙之宅凝神清。
蝦蟆下飲腹不盈,背負陰壑深窈冥。
金碧滿洞層雲生,泓泉泠泠琴築鳴。
林端黃牛老不耕,灘回白日隨人行。
石馬只耳夢偶靈,神祠簫鼓何鏗鏗。
江流萬古郁不平,四時雷霆風雹聲。
天垂匹練相回縈,日月避隱韜光明,
朝雲暮雨犬吠晴。山腹人家真畫屏,
亦有竹閣連松亭。褰裳可登呼可應,
但愁蠻語無由聽。我來泝峽才幾程,
所見如許心骨驚。陽台灩澦次第經,
磨礪筆鋒吾敵勍。
作者:權德輿
上人遠自西天竺,頭陀行遍國朝寺。口翻貝葉古字經,
手持金策聲泠泠。護法護身唯振錫,石瀨雲溪深寂寂。
乍來松徑風更寒,遙映霜天月成魄。後夜空山禪誦時,
寥寥掛在枯樹枝。真法常傳心不住,東西南北隨緣路。
佛川此去何時回,應真莫便游天台。
作者:王冕
仙子步輕盈,泠泠玉珮聲。
羅浮煙水遠,詩夢不勝情。
作者:辛棄疾
九畹芳菲蘭佩好。空谷無人,自怨蛾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朱絲絃斷知音少。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
作者:沈端節
楚山千疊傷心碧。傷心只有遙相憶。解佩揖巫雲。愁生洛浦春。香波凝宿霧。夢斷消魂處。空聽水泠泠。如聞寶瑟聲。
作者:蘇軾
公退清閒如致仕,酒余歡適似還鄉。
不妨更有安心病,臥看縈簾一炷香。
心有何求遣病安,年來古井不生瀾。
只愁戲瓦閒童子,卻作泠泠一水看。
小閣低窗臥晏溫,了然非默亦非言。
維摩示病吾真病,誰識東坡不二門。
作者:李遠
高倚霞梯萬丈餘,共看移步入宸居。曉隨鵷鷺排金鎖,
靜對鉛黃校玉書。漠漠禁煙籠遠樹,泠泠宮漏響前除。
還聞漢帝親詞賦,好為從容奏子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