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堯臣
宵夢宋子語,晝得宋子書。
書意與夢語,曾不異往初。
昔我遭家難,逢子亦在廬。
我南君大梁,千里非隔疏。
念處天地中,天地猶一車。
日月為兩轂,星辰隨徐徐。
晝夜轉不已,載之將焉如。
冉冉趨死鄉,萬古曾無餘。
其間乃有夢,覺實夢何虛。
何虛亦何實,及盡皆同墟。
身世既若此,合離休歎諸。
作者:梅堯臣
衣上大梁雪,門前武昌車。
使君行有期,將逢鳥隼旟。
車動自轣轆,旟輕自舒舒。
去都越千里,城在江上居。
黃鶴有高樓,樓頭掛蟾蜍。
下見鸚鵡洲,葭茁可以菹。
為吊禰處士,沉蹤異三閭。
憶昔我仲父,五馬立躊躇。
願君訪舊跡,因報八行書。
作者:王惲
去年元夕,飄零書劍大梁城。春風九市花燈。尚憶東樓行樂,談笑故人情。對一尊芳酒,滿意歌聲。斷人行。梅花歸夢,正一笑、柴門稚子迎。庭樹鵲、何苦頻驚。
作者:王洋
惟古於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見微旨,
唇舌齒喉母生子,清濁重輕毛髮比。
古者八歲方毀齒,小學師承方肄此。
時及春秋循一軌,台興亦知窺閫壘。
齊人謀莒本秘詭,登樓密語不敢指。
兩唇含合不哆侈,見者能知豈徒爾。
後人學疏忽源委,傳會流俗兼下裡。
庚長吳人記前史,郢永遂令齊亥豕。
少知長老習步跬,紅綠誰能辨朱紫。
縱有是師無是士,聞者一笑或掩耳。
我年六十老書幾,彷彿聲形多取似。
目前趨過或但已,翻覆討論徒纍纍。
方侯大梁舊冠履,結髮儒衣長槐市,
發憤編摩貪寸晷。索摘真能窮骨髓,
持以告人遭詆毀。方侯持心直如矢,
尊吾所聞寧轉徙,若不我從知已矣。
我留龜溪同梵庋,膻蕕偶幸親蘭芷。
時論古意自鞭棰,不覺此心思奮起。
乃知古學惟審是,晚乃紛紜聽華綺。
考永聲律究終始,縱不有疑心固喜。
要好誰雲不傳紙,革誤鋤疑雲糠秕。
慾障東流歸海水,識路直須行不已,
靖節琴中有宮徵。
作者:梅堯臣
身在大梁塵土中,心思隱靜雲山裡,
忽聞乘柸江上歸,月下碧雞啼不巳。
作者:梅堯臣
古堤多長榆,落莢鵝眼校
其下迅黃流,其上鳴黃鳥。
安知舟中人,黑鬢日已少。
千里歸大梁,玉笙聞{上穴下叫}窕。
終朝不成曲,幽響在林表。
莫羨沙路行,金鞭馳裊裊。
作者:元稹
當來日大難行,前有阪,後有坑,大梁側,小梁傾。
兩軸相絞,兩輪相撐。大牛豎,小牛橫。烏啄牛背,
足跌力獰。當來日大難行,太行雖險,險可使平。
輪軸自撓,牽制不停。泥潦漸久,荊棘旋生。
行必不得,不如不行。
作者:盧柟
謝客恣霞想,揮手絕人群。
朝思北燕裡,暮宿大梁雲。
海月照舞席,澄江瀉清澒。
遠遊憩靈境,奇節冠秋雯。
黃鵠思煙侶,長鳴向夕曛。¤
作者:梅堯臣
襄城得圓鯽,留以待吾友。
大梁又得之,始憶終按酒。
今君復持贈,重念滁陽守。
滁陽石瀨中,此物豈無有。
三得實嘉遺,我敢自私口。
口且不爭甘,事亦難利誘。
作者:梅堯臣
大梁國南門,馹騎方騰趨。
波波一何急,蠻寇圍番禺。
番禺本無備,前賴魏大夫。
大夫築子城,今得守以須。
兵雖不滿萬,閉壁堪指呼。
老幼轉木石,壯健操矛唬
廩庫得以完,日月不易圖。
城中舊無井,魏鑿安轆轤。
魏由飛語去,不使立外郛。
古稱時有待,淺薄皆謂紆。
曲突與爛額,看取報功殊。
作者:黃庭堅
風力蕭蕭吹短衣,茅簷霜日淡暉暉,天寒塞北雁行落,歲晚大梁書信希
湖稻初舂雲子白,家雞正有稿頭肥。
割鮮炊黍尋前約,公事可來君不違。
作者:趙蕃
大梁城裡王居士,園有江南數種梅。
亂後只疑隨劫火,那知移向此間來。
作者:沈約
自昔殷代。
哲王迭有。
降及周成。
惟器是守。
上天乃眷。
大梁既受。
灼灼重明。
仰承元首。
體干作罰
命服斯九。
置保置師。
居前居後。
前星比耀。
克隆萬壽。
作者:陳師道
昔人三百篇,善世已有餘。
後生守章句,不足供囁嚅。
一登吏部選,筆硯隨掃除。
閉合畫眉嫵,隔屋聞歌呼。
奉公用漢律,寧復要詩書。
俛首出跨下,枉此七尺軀。
今代陶朱公,不作大梁屠。
計然特未用,意得輕全吳。
為邦得畿縣,政密自計疏。
寧書下下考,不奉急急符。
用意簿領外,築室課典謨。
平生五千卷,還捨不問塗。
近事更漢唐,稍以詩自娛。
復作無事飲,醉臥擁青奴。
桃李春事繁,軒窗畫景舒。
鳴屋鳩渴雨,窺簾燕哺鶵。
休吏散篇帙,風篁獻笙竽。
聽然一啟齒,斯民免為魚。
作者:梅堯臣
王都重兵廩,命使總八方。
淮南舟車沖,三楚籠利長。
惟時有才彥,數計等桑羊。
八月賜詔行,朱旆插大航。
汴湍入秋漲,東鼓下鏜鏜。
今日發大梁,明朝過睢陽。
睢陽授經地,父老認道旁。
同業八十人,或貴或為郎。
先生歿大官,弟子無荷囊。
乃知詩書傳,要在明三綱。
隋未聞仲淹,來學去佐唐。
唐初稱名臣,鮮及杜與房。
親見慕義人,專門起輝光。
我聞房杜流,已顯惟王張。
雲漢幾萬里,星宇爭耀芒。
歸來立螭頭,莫愛魚稻鄉。
作者:杜牧
天下無雙將,關西第一雄。
授符黃石老,學劍白猿翁。
矯矯雲長勇,恂恂卻縠風。
家呼小太尉,國號大梁公。
[太尉季弟司徒德亦封梁國公。]
半夜龍驤去,中原虎穴空。
隴山兵十萬,嗣子握雕弓。
[今鳳翔李尚書太尉長子。]
作者:元稹
當來日大難行。前有阪,後有坑。大梁側,小梁傾。
兩軸相絞,兩輪相撐。大牛豎,小牛橫。烏啄牛背,
足趺力佇。當來日大難行。太行雖險,險可使平。
輪軸自撓,牽制不停。泥潦漸久,荊棘旋生。行必不得,
不如不行。
作者:吳芾
嗚呼哀哉元帥公,百世一人不易逢。
堂堂天下想風采,心如鐵石氣如虹。
正色立朝不顧死,半生常在謫籍中。
真金百鏈愈不變,流水萬折歸必東。
落落奇才世莫識,欲知功草須疾風。
維時中原丁禍亂,塵氛漲天天濛濛。
眾人畏縮公獨奮,毅然來建中興功。
雄圖一定百廢舉,復見南陽起臥龍。
嗚呼哀哉元帥公,翩然遺世何匆匆。
無乃天上亦乏才,故促我公還帝宮。
公還帝宮應有用,何忍坐視四海窮。
吁哉四海正困窮,興僕植僵賴有公。
公雖居東都,天下日望公登庸。
公今既雲亡,天下不知何時康。
正如濟巨川,中流失舟航。
當今士夫豈無人,請問誰有公器業,
誰如公忠良。公雖不為相,
德望震要荒。公雖非世將,
威稜讋豺狼。偉哉奇節冠今古,
我試一二聊鋪張。靖康元年冬,
敵和正披猖。廟堂驚失色,
愁睹赤白囊。公首慨然乞奉使,
欲以口作定擾攘。朝廷是時未知公,
公之蚤志不獲償。憂國耿耿思自效,
再乞守土河之旁。命下得磁州,
翌日徑束裝。下車未三日,
邊騎已及疆。敵人聞之亟退捨,
匹馬不敢臨城隍。頃之得兵數十萬,
康邸賴公王業昌。及公領留守,
北顧寬吾王。恩威兩得所,
春雨兮秋霜。餘刃曾不勞,
危弱成安強。奸雄悉膽落,
誰敢亂紀綱。嗚呼哀哉公死矣,
民今有粟安得嘗。狙詐乘我虛,
近復陷洛陽。洛陽去東都,
雉堞遙相望。不聞敢侵犯,
豈是軍無糧。只畏我公霹靂手,
氣懾不復思南翔。嗚呼哀哉公死矣,
秋高馬肥誰與防。天子久東狩,
去冬幸維揚。都人心戀主,
謂言何相忘。朝夕望回輦,
斷腸還斷腸。公獨以死請,
再請意愈剛。嗚呼哀哉公死矣,
萬乘何當歸大梁。咄咄食肉人,
尚踵蔡與王。奸諛蔽人主,
痛毒流萬邦。人怨天且怒,
意氣猶洋洋。所冀我公當軸日,
盡死此曹膏劍鋩。嗚呼哀哉公死矣,
始知國病在膏肓。我公我公經濟才,
設施曾未竟所長。但留英聲與後世,
永與日月爭輝光。此死於公亦何憾,
顧我但為天下傷。我聞天下哭公者,
哀痛不起父母喪。父母生我而已耳,
豈能保我身無殃。邦人此時失所依,
波迸東下紛蒼黃。我公我公不復見,
秋風在處生淒涼。百身儻可贖,
我願先以微軀當。靈丹儻可活,
我願萬金購其方。彷徨愧無起公計,
安得長喙號穹蒼。嗚呼哀哉元帥公,
太平時節君不容。及至艱難君始用,
民之無祿天不容。嗚呼哀哉元帥公,
古來有生皆有終。唯公存亡孫休戚,
千年萬口長怨恫。嗟我草茅一賤士,
念此抑鬱氣拂胸。銜哀揮涕何有極,
願以此詩銘鼎鐘。
作者:趙由濟
悠悠我祖,始於軒轅。
既歷高陽,秩秩大猷。
爰自伯益,舜賜皂斿。
中衍仕商,造父御周。
征彼徐方,營營有功。
邑於趙城,大河之東。
建仕晉國,耿光其封。
成宣諭日,畏夏愛冬。
岸賈作難,嬰臼立孤。
襄子始大,常山得符。
於赫烈侯,懋建丕圖。
肅侯武靈,兆配有虞。
西漢子都,生長河間。
暨於唐末,今族居燕。
卜遷大梁,世系綿綿。
厚德豐功,宜永其傳。
中罹多難,西曆江沱。
眷焉吾族,豐水居多。
百川有源,眾條有柯。
庸修家牒,克俾無訛。
顧及伯仲,憂患更多。
瞻歎古烈,自憐其生。
厥生豈偶,三辰垂精。
德業未進,敢不戰兢。
我心伊何,當念於初。
感彼霜露,愴然躊躇。
奉先如在,宗戚相依。
椿台萱草,高堂可娛。
惟忠惟孝,立身有本。
嗟爾後進,勖哉自勉。
萬有能銷,期道無泯。
溫恭朝夕,雲胡不謹。
顯親揚名,俾昌俾熾。
善保家聲,期於不替。
尚念前人,留心譜系。
受天之慶,爰及苗裔。
作者:梅堯臣
大梁有公子,洛陽有遊俠。
昔時意氣相憑陵,不問興亡事栽插。
栽紅插綠斗青春,春風與開春雨颯。
兩都富貴不相殊,走馬尋芳何合雜。
只聞年少競爭先,摘葉嗅花身更捷。
安知遺愛舊留守,馳獻百葩光浥浥。
尚書最重歐陽公,盈盤分去蜂偷獵。
但能為樂飲醇酒,何必署名黃紙牒。
翰林職清文字稀,灴比外官煩應接。
曩公為花曾作譜,端相用意隨蝴蝶。
擬王擬妃姚與魏,歲歲年年千萬葉。
獨將顏色定高低,綠珠雖美猶為妾。
從來鑒裁主端正,不藉娉婷削肩胛。
舊品既著新品增,偏惡忌芽須打拉。
嘗憶同朋有七人,每失一人淚緣睫。
唯我與公今且存,無復名園共攜榼。
公因尚書戴紅紫,白髮欺公生吽選?/p>
磨墨揮亮興不衰,作詩坐使劉曹怯。
副本能傳幸一觀,口誦舌搖徒囁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