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白
少年不得意,落魄無安居。願隨任公子,欲釣吞舟魚。
常時飲酒逐風景,壯心遂與功名疏。蘭生谷底人不鋤,
雲在高山空卷舒。漢家天子馳駟馬,赤軍蜀道迎相如。
天門九重謁聖人,龍顏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萬歲,
拜賀明主收沉淪。翰林秉筆回英眄,麟閣崢嶸誰可見。
承恩初入銀台門,著書獨在金鑾殿。龍鉤雕鐙白玉鞍,
象床綺席黃金盤。當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
一朝謝病游江海,疇昔相知幾人在。前門長揖後門關,
今日結交明日改。愛君山嶽心不移,隨君雲霧迷所為。
夢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長價登樓詩。別後遙傳臨海作,
可見羊何共和之。
作者:喻良能
平生師友子王子,四海襟期錄事君。
白髮紅顏俱異物,高山流水欲誰聞。
作者:李東陽
文廟臨朝日,英皇復辟年。
我公台鼎貴,臣職始終全。
舊錫恩榮榜,仍居侍從員。
皂囊繁出入,彤陛儼周旋。
擾擾群疑會,皇皇《四牡》篇。
路應窮地軸,歲屢變星躔。
曉謁班留筍,宵歸炬擁蓮。
至今天上語,不遣外人傳。
少海驚波定,金縢密疏虔。
論功同李泌,辱命豈張騫。
南國非旁郡,東僚亦左遷。
獻陵貽睿想,宣室問遺賢。
典禮煩咨岳,為舟億濟川。
廟廊資治理,帷幄贊兵權。
討逆東平漢,從征北過燕。
從容陳俎豆,談笑卻戈篔。
仗鉞風塵際,留司雨露邊。
兩曹兼掌握,三少累登延。
紫詔蛟龍織,珍羞玳瑁筵。
篆分銀印細,花簇錦袍鮮。
棨戟城西第,桑麻海上田。
雲霄三接近,優遇一時專。
綠野家山在,丹心聖主憐。
掛冠雙鳳闕,歸棹五湖船。
老子元知足,陶朱不愛錢。
弟兄頭總白,賓客戶常闐。
面受婁公唾,身無董氏弦。
恩魚隨網散,馴犬上階眠。
碑板尋常見,醫方次第詮。
甕留京口釀,瓶引惠山泉。
壽愷堂何愧,忠安謚有焉。
相台秋正坼,卿月夜虛圓。
異骨殊凡品,前身本解禪。
浮生過九十,空界出三千。
海內文章伯,人間富貴仙。
姓名兒女說,簪笏子孫聯。
桃李當時盛,葭莩後代連。
高山嗟仰止,先輩已茫然。
日月居諸裡,江湖涕淚前。
賦詩裨國史,詎有筆如椽。
作者:袁燮
符竹剖千里,休戚系一方。
田里息愁歎,民安由吏良。
方今重茲選,俾近天子光。
臨遣重丁寧,考察何精詳。
吾兄富才業,敏銳鋒莫當。
論事切時務,玉音屢褒揚。
都梁雖遠郡,於今為邊防。
帝曰惟汝諧,專城賴紀綱。
吾兄勤布宣,德意達窮鄉。
朝夕念此民,啟處幾不遑。
世方急催科,下令嚴秋霜。
罷癃因鞭笞,男女失耕桑。
財貨豈不足,眾弊實蠹傷。
但能澄其源,府庫有餘藏。
無告深可憫,盻盻將流亡。
根本不護惜,忍以斤斧戕。
吾兄獨反是,屬邑賴小康。
願言堅此志,益使仁風翔。
此邦介荊蠻,其俗氣稟剛。
宜以寬治之,馴擾狡與強。
用法人固畏,中心要易忘。
十步有茂草,多士詠思皇。
況有賢師儒,德年侔珪璋。
薰陶亦既亦既久,濟濟觀趨蹌。
儒風果大振,鄒魯相頡頏。
為政有先務,本固末乃昌。
規模欲傳後,計慮宜深長。
天下久無事,武備弛不張。
干戈朽且鈍,卒伍驕而狂。
教飛不可緩,常若赴敵常
軍陣日修明,奸宄敢陸梁。
塞下憂空虛,積粟乃金湯。
郡事無不宜,休譽寢以彰。
吾君不忘遠,大明燭無疆。
承宣有如此,促召歸周行。
嗟予寡所合,幽居空激昂。
每懷濟川志,自愧非艅艎。
吾兄捨我去,矯首遙相望。
我懷不能已,作詩述肺腸。
微塵裨高山,可笑不自量。
相期配古人,豈徒出尋常。
努力進此道,千古垂芬芳。
罔俾循吏傳,專美龔與黃。
作者:陳肅
躡屐上高山,亭在半山側。
猿鳥戲層台,煙霞含秀色。
復知名利心,到此堪俱息。
作者:李曾伯
徙倚上危梯,雲空望眼迷。
雁聲秋信北,鴉背夕陽西。
岸遠舟逾小,水高山陡低。
家鄉天際是,何日賦歸兮。
作者:章甫
全身當作冥飛鴻,無心要似雲行空。
逢人未用青白眼,與世不妨牛馬風。
暇日出門聊散步,雪晴愛此山無數。
骨寒那得使鬼錢,腸枯漫索驚人句。
邇來筆研欲生埃,舊雨來人今不來。
百歲光陰能幾許,一春懷抱未曾開。
古人元不貴多技,大道由來常簡易。
隨呵之義復何憂,知我者希方足貴。
華陽道士亦能詩,不覺餐霞坐忍饑。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卮。
相思不見頻搔首,幾欲招呼無鬥酒。
從今與子遂忘年,有懷欲語子來前。
作者:李鹹用
伯牙鳴玉琴,幽音隨指發。不是鍾期聽,俗耳安能別。
高山閒巍峨,流水聲嗚咽。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
分明古雅聲,諷諭成淒切。皴磧老松根,晃朗驪龍窟。
荊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金多醜女妍,木朽良工拙。
奸宄欺雷霆,魑魅嫌日月。蝶迷桃李香,鮒惘江湖闊。
不寐孤燈前,舒捲忘飢渴。
作者:范祖禹
山行無晨暮,日暝崖谷昏。
哀猿落客淚,永路驚旅魂。
憑陵高山巔,俯視大江奔。
迴環島嶼合,縈轉洲渚屯。
行雲赴楚天,飛鳥下蜀門。
地遐怪物聚,寺古深殿存。
憶昔李氏末,煙塵暗中原。
奸雄競草竊,割據窮海根。
干戈百年後,見此敗屋垣。
我來屬清秋,登覽無俗喧。
山深虎豹歸,水靜蛟鼉騫。
臨風獨笑吒,浩蕩欲飛翻。
作者:鄧肅
門前如市不入耳,忘言隱幾心如水。
紛華時逐長安兒,清爽何似毛錐子。
我雖事業未如人,天公不等吾弗嗔。
獨步高山尋兀室,默坐燒香已悟真。
世事繽紛俱謝絕,叩角自歌愚且拙。
誰暇投書追賈誼,更憂銅弊雜鉛鐵。
作者:乾隆
懿德嘉言在簡編,憂勤想見廿三年。
燭情已自同懸鏡,從諫端知勝轉圜。
房杜有容能讓直,魏王無事不繩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作者:張憲
太湖之水通吳淞,綠波冷浸青芙蓉。
巨靈神斧斫不去,帝命留與歷代賢聖鐫奇功。
奇功曠世信希有,至德乃可齊不朽。
嗟哉王生習此藝,功德不逢長袖手。
虞黃歐揭牛毛多,筆端佞語如懸河。
銀鉤鐵畫衒奇麗,天下匠石勞礱磨。
王生手握三寸鋼,肥深瘦淺能自量。
神椎輕重心應手,白蠹食鐵森成行。
詞嚴筆勁逼晉漢,學士何人美詞翰。
窅亭五彩護龜趺,峙立通衢人不看。
人不看,恐淚垂,晉朝羊公今為誰?高山深水苦自置,後
世誰人想見之。
王生王生女當知,功德豈在多文辭?君不見延陵季子碑上
僅十字,千載萬載生光輝。
作者:吳芾
平生好山水,至老心不移。
每聞有佳處,欲見唯恐遲。
相去雖雲遠,不憚腳力疲。
縱不能得到,夜夢必見之。
晚歲卜築地,一半在翠微。
山水既俱勝,景物還相宜。
旁人來睹此,已自心目怡。
若乃夢中見,則又遠過斯。
高山與流水,到處皆崛奇。
其間有樓觀,金碧仍相輝。
幽深極險怪,皆世所未窺。
謂必神仙窟,非世所得知。
不謂我凡骨,乃獲來游嬉。
恍然若驚覺,有如天上歸。
是豈造物者,不與人相違。
知我有雅好,特以此見貽。
嗟我今老矣,萬事都棄遺。
猶有山水債,未能忘夢思。
他日或蟬蛻,百態不願為。
只願海山去,赴我赤松期。
作者:梅堯臣
昔在少年時,辛勤事諸父。
諸父為桃州,物宜皆可數。
事君勤職貢,采茗先谷雨。
劭農井田桑,科薅重鋤斧。
城西大靈祠,措意初似禹。
將通吳境河,身自同豕伍。
期婦來餉時,壇上必鳴鼓。
一為烏所誤,愧恨去不睹。
至今存遺堤,五丈立堅土。
正如開轘轅,黃熊慚啟姥。
功利慾及民,血食宜簋簠。
祠後有高山,山頭多棟宇。
此實諸父為,禾麻可就俯。
歲登有樂事,或亦作歌舞。
賦詩當清明,解禊思洛浦。
其言在黑石,往往被樂府。
於今三十年,追想漸成古。
公將乘朱輪,去問民疾苦。
治術自有具,薄言無所補。
缺將陳跡書,又且劇莽鹵。
作者:儲光羲
上在蓬萊宮,莫若居華清。朝朝禮玄閣,日日聞體輕。
大聖不私己,精禋為群氓。
上出蓬萊時,六龍儼齊首。長道舒羽儀,彤雲映前後。
天聲殷宇宙,真氣到林藪。
昔在軒轅朝,五城十二樓。今我神泉宮,獨在驪山陬。
群方趨順動,百辟隨天游。
正月開陽和,通門緝元化。穆穆睟容歸,豈為明燈夜。
高山大風起,肅肅隨龍駕。
上林神君宮,此地即明庭。山開鴻濛色,天轉招搖星。
三雪報大有,孰為非我靈。
作者:孟郊
方憑指下弦,寫出心中言。寸草賤子命,高山主人恩。
游邊風沙意,夢楚波濤魂。一日引別袂,九回沾淚痕。
自悲何以然,在禮闕晨昏。名利時轉甚,是非宵亦喧。
浮情少定主,百慮隨世翻。舉此胸臆恨,幸從賢哲論。
明明三飛鸞,照物如朝暾。
作者:王*
家住孤峰,門臨曲澗,木作橫橋。與世事相違,心求活計,蓑衣掛體,斧柄懸腰。出入玄關,往來幽徑,直上高山采古樵。時攀就,把千枝攢簇,一擔平挑。歸來快樂逍遙。且放下千斤飲一瓢。這日用家常,隨緣隨分,今朝明日,自有新條。一曲高歌,三聲短笛,遏斷行雲透碧霄。其中樂,有山猿獻果,四皓相招。
作者:陸文圭
流水高山不用彈,巴人下里眾皆歡。
只今何處求鍾子,多向文蘭作考官。
作者:羅燁
靜坐閒窗對短檠,曾將往事廣搜尋。
也題流水高山句,也賦陽春白雪吟。
世上是非難入耳,人間名利不關心。
編成風月三千卷,散與知音論古今。
作者:林憲
春雨暗前山,春雲行遠林。
月落雞犬靜,誰聞梁甫吟。
巍巍兮高山,泠泠兮好音。
誰聞梁甫吟,惟恐山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