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復古
獨立秋風裡,悵然思故鄉。
渚頭沽美酒,船上作重陽。
籬菊一枝瘦,溪魚三寸長。
客中聊爾耳,亦可慰淒涼。
作者:范成大
凍蕊粘枝瘦欲乾,新年猶未有春看。
雪花祗欲欺紅紫,不道梅花也怕寒。
作者:司馬光
翰苑昔陪侍,天光辱顧瞻。
寵雖承渙汗,功不立毫織。
山鹿纓頻頓,鉛刀礪不銛。
拭花眸子缺,撚雪頷髭添。
跼影慚屍素,胡顏處禁嚴。
辭盈雖免戾,取少詎因廉。
定鼎分都異,張官執法兼。
剡章愚墾盡,出綍茂恩沾。
原憲非無粟,胡威尚有縑。
求田近瀍洛,買宅混閭閻。
地僻宜花卉,兒勤付米監。
倦游良足悔,居吉不煩占。
裘葛膚無見,囷倉飲屬饜。
僧居間可借,野步靜無嫌。
行樂筇枝瘦,延賓稻醴甜。
麥田泥試屐,桑蔭帽低簷。
愛竹忙猶種,貪書老未厭。
松煙溪石潤,檀燼圾山尖。
箋啟來慵拆,衣冠脫怕拈。
紫毫斜倚架,黃卷密垂簽。
涸轍猶蒙潤,寒灰免附炎。
所憂資秩滿,但願歲時淹。
自是散無用,非為智養恬。
聖朝英顏富,興許一夫潛。
作者:梅堯臣
斗覺瓊枝瘦,慵開寶監妝。
臨風恐僊去,倚扇怯歌長。
綠桂薰輕服,靈符佩縹囊。
西鄰空自賦,不解到君傍。
作者:仲並
冰清玉映,自是閨房秀。十里卷朱簾,好紫陌、家家未有。天然情素,高壓一城春,花艷麗,月精神,梅韻腰枝瘦。曲屏虛幌,枉著鴛鴦繡。不是不相逢,淚空滴、年年別袖。從他蘭菊,秋露與春風,終不似,玉人人,一片心長久。
作者:艾性夫
為僧不游醯甕雞,游不名山沮澤龜。
見山無詩僧亦俗,詩不高古猶無詩。
吾謙年少鍾老氣,髮根甫斷撥雲去。
歸來笠雪兩肩寒,已覺囊中有佳句。
一枝瘦杖萬里心,策策尚欲窮幽尋。
湖光山綠上下竺,谷花溪月東西林。
我亦愛山行不得,把酒高歌壯行色。
為語春風九里松,題詩野客今頭白。
作者:黃庭堅
鴛鴦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裊裊,恰近十三餘,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尋花載酒。肯落誰人後。只恐遠歸來,綠成陰、青梅如豆。心期得處,每自不由人,長亭柳。君知否。千里猶回首。
作者:周必大
造化平心混萬殊,高低一色眩離朱。
如何尚愛南枝瘦,偏以凝脂助曼膚。
作者:陳亮
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人︽。格調還依舊。
作者:楊萬里
岸樹枝枝瘦,汀蕪節節枯。
雲留雪也且,風與屋相呼。
一老凍欲死,群仙知也無。
更緣詩作祟,病骨轉清臞。
作者:段克己
臘盡春來,還又是、新年入手。人共喜、新年入手。人共喜、丹山仙桂,一枝初秀。轉首黃金都散盡,酒酣彈鋏蛟龍吼。想平生、豪氣尚依然,沖星斗。紅未透,花枝瘦。人不老,花依舊。老生涯正要,東山歌酒。翠壁崢空山玉立,長河瀉浪風雷走。挽山河、勝概入金尊,為君壽。
作者:梅堯臣
穎傍成蹊李,其實小於拳。
誰知皴枝瘦,生此紺玉鮮。
摘以筠梢籠,沈以石根泉。
濛濛粉未落,粲粲葉猶連。
蔭樹咀甘液,安知有苦煎。
報君惜茲樂,時詠逍遙篇。
作者:林洪
冰肌生怕雪未禁。翠屏前、短瓶滿簪。真個是、疏枝瘦,認花兒、不要浪吟。等閒蜂蝶都休惹,暗香來、時借水沉。既得個、廝偎伴,任風霜、盡自放心。
作者:魏了翁
底處呼滕六,催將歲事闌。
窗明朝采爛,枝瘦夜光蟠。
炫晃山林老,模糊天地寬。
曉琴弦欲折,驗忍溧陽酸。
作者:徐照
紫琳聯坳蘸黟漆,破帽籠頭醉拈筆。
解返冰魂化墨倦,青皇盡把韶華失。
巧分六出騃滕六,迅折千葩怯殷七。
笑笑先生懶學畫,花光仁老毛欲栗。
可笑梅山翁,一夜吟詩便來乞。
無聲與有聲,畫妙詩騷兩清逸。
見說鵝溪出好絹,誰能為買三百疋。
長條短棘椒藟萌,折榦稀枝瘦虯屈。
畫取西湖三兩朵,摘索映空花不密。
更畫庾嶺三十本,雪月風煙意非一。
君不同見翰林走旁訪消息,寒城日日騎驢出。
又不見杜老當年酒不。
作者:朱敦儒
白菊好開遲。冷蝶空迷。沾風惹露也隨時。何事深藏偏在後,天性難移。陶令最憐伊。同病相醫。寒枝瘦葉更栽培。直待群芳零落後,獨殿東籬。
作者:李彌遜
漫遊蹤跡成浮家,一身四海驚年華。
不禁草木競時節,忽見霜干排新花。
曉雲生寒日未透,南枝半肥北枝瘦。
就中一枝最先發,浪蕊浮花敢居右。
山翁涉世如狼胡,功名日遠凌霜須。
與花同是江南客,一笑為解東陽臞。
吟哦繞樹正百匝,未放零落空殘株。
春風雜花盡明媚,此君風味懸知無。
雨中著子尚不惡,可堪老葉繙蟲書。
作者:謝逸
縠紋波面浮鸂鶒。蒲芽出水參差碧。滿院落梅香。柳梢初弄黃。衣輕紅袖皺。春困花枝瘦。睡起玉釵橫。隔簾聞曉鶯。
作者:柴望
登高回首,歎山河國破,於今何有。台上金仙空已去,零落逋梅蘇柳。雙塔飛雲,六橋流水,風景還依舊。鳳笙龍管,何人腸斷重奏。聞道凝碧池邊,宮槐葉落,舞馬銜杯酒。舊恨春風吹不斷,新恨重重還又。燕子樓高,樂昌鏡遠,人比花枝瘦。傷情萬感,暗沾啼血襟袖。
作者:梅堯臣
桃花夭紅竹淨綠,春風相間連溪谷。
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
徐熙下筆能逼真,繭素畫成才六幅。
萼繁葉密有向背,枝瘦節疏有直曲。
年深粉剝見墨縱,描寫工夫始驚俗。
從初李氏國破亡,圖書散入公侯族。
公侯三世多衰微,竊貿擔頭由婢僕。
太學楊君固甚貧,直緣識別爭來鬻。
朝質綈袍暮質琴,不憂明日鐺無粥。
裝成如得驪頷珠,誰能更問龍牙軸。
竹真似竹桃似桃,不待生春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