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轅
色象*慮育,具足辟支離。大於人我,總名無量阿僧只。男則給孤捨衛,女則普門覺海,愛慾受根基。若樂蘭那行,福報尚愆期。善財施,多寶積,廣參師。因緣殊勝,頓超彼岸掬曹溪。佛說須陀含果,我得阿羅漢道,如是證菩提。第一波羅蜜,諦聽可思維。
作者:宋太宗
我一囊盛寬世界,從頭點取人數在。
萬里山河寬更寬,一切眾生智者解。
因緣殊勝是因緣,方便法門天最大。
天最大,無比擬,
經文秘在無生理。知之修煉是聖人,
光陰急速流如水。孤雲野鶴笑龍吟,
扣寂希夷求妙旨。但知慚愧常親善,
更能通達解區遣。辜負琴書得自由,
勿令縈恨金刀剪。金刀剪。
離煩惱,天仙上品十洲好。
利他貴重無親疏,便是菩提心至老。
作者:歐陽修
春巖瀑泉響,夜久山已寂。明月淨松林,千峰同一色。
作者:白居易
百千萬劫菩提種,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
將何報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諸天眼,清淨無塵幾地心。
每歲八關蒙九授,慇勤一戒重千金。
作者:釋正覺
菩提無樹鏡非台,虛淨光明不受埃。
照處易分雪裡粉,轉時難辨墨中煤。
鳥歸無影樹頭宿,華在不萌枝上開。
際會風雲底時節,寒梭出蟄一聲雷。
作者:釋智圓
迷真渺無始,飄業產錢唐。
外族宗南郡,門風祖偃王。
微緣先劫種,宿習妙齡彰。
父母憐多病,親實怪異常。
布花模講道,畫石學題章。
戒印亂年佩,心猿志學狂。
榮名虛準擬,簪組妄思量。
禮樂師周孔,虛無學老莊。
躁嫌成器晚,心競寸陰忙。
翼翼修天爵,孜孜恥面牆。
內藏儒志氣,外假佛衣裳。
每惡銷金口,時勞疾惡腸。
手中期得桂,箭下待穿楊。
騃鹿方隨焰,堅冰忽遇陽。
系珠知在體,甘露忝親嘗。
要道傳三觀,真機得妙常。
不然心跡火,任結鬢根霜。
覺路雙輪駕,真空兩翅翔。
饑來還遇膳,渴去已逢漿。
靜處如來室,高眠解脫床。
理高山峭拔,道大海汪洋。
力戰魔軍散,功扶佛化昌。
空山憐寂寂,塵路笑茫茫。
觸境知無著,閒居貴坐忘。
消搖希自了,言說亦何妨。
撰疏鬆窗冷,揮松古殿涼。
來蒙隨力化,真誥應機揚。
達理雖雲短,尋文或有長。
圓伊令了悟,法愛教消亡。
性任融凡聖,修宜示否臧。
冥心潛應夢,取驗敢垂祥。
事佛身多累,為師道實荒。
衝門連竹石,草屋帶林塘。
冬服和絺綌,中餐管稻梁。
水邊雲作伴,巖下柏為香。
景物看無厭,幽棲興未央。
晚籬啼翡翠,春沼浴鴛鴦,
菡萏花如畫,嶔崟岫若妝。
飄窗松韻淡,翻砌菊花黃。
放鶴時登嶺,觀魚或在梁。
豈愁身病害,長喜世平康。
無處求煩惱,隨時任寂光。
昏行懸慧日,苦海泛慈航。
誓坐菩提樹,高躋寂滅常
冥真周法界,垂應遍諸方。
頓漸門皆邃,偏圓藥盡良。
驚迷辯雷震,摧惑法輪彊。
鷲嶺先開會,金河後秘藏。
留形歸後德,遺法益無疆。
四等心彌廣,三慈化甚詳。
道齊諸妙覺,事類釋迦皇。
生滅非吾土,圓澄是故鄉。
一空長寂寂,萬類本惶惶。
庶了無生旨,無生更可傷。
作者:蔡卞
覺海性澄圖,圖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相想澄國土,知覺乃眾生。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初心人三昧,遲速不同倫。
色想結成塵,精子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於是獲圓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恆一,去何獲圓通。
觸以所角明,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雲何獲圓通。
法稱為內塵,憑塵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雲何獲圓通。
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後。
四維虧一半,支何獲圓通。
鼻息出入通,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雲何獲圓通。
舌非入無端,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雲何獲圓通。
身與所觸同,如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雲何獲圓通。
知根雜亂思,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說,雲何獲圓通。
識見雜三和,話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雲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雲何獲圓通。
識見雜三和,話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雲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漢有入,雲何獲圓通。
鼻息本權機,只令攝心祝
住成心所住,雲何獲圓通。
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雲何獲圓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雲何獲圓通。
神通本宿因,何關性分別。
念緣非離物,雲何獲圓通。
若以地性觀,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雲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雲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聖性,雲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雲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厭有非真為。
非初心方便,雲何獲圓通。
若以風性觀,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雲何獲圓通。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雲何獲圓通。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祝
存心乃虛妄,雲何獲圓通。
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
因果今殊感,雲何獲圓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
於恆沙動中,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甯,出世獲常祝
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水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聞復翳根除。
塵消覺圓淨,淨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塵登如在夢。
誰能留汝形,如切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
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念消,成圓明淨妙。
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
反□□自性,性成無上道。
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盤門,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
今各人圓明,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登。
非唯觀世音,誠如佛世尊。
訋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盤心。
觀世音□□,自余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捨塵勞。
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
原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沈淪,但心引根修。
圓通超餘者,真實心如是。
作者:歐陽修
野色混晴嵐,蒼茫辨煙樹。行人下山道,猶向都門去。
作者:曾燠
蓮社虛無人,留此一尊宿。
巋然同五老,相望鬚眉綠。
想當侍遠師,長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樹,已非凡草木。
仲堪臨北澗,僧徹嘯南麓。
師也摩其頂,千年繕性熟。
無心弄神通,變化駭流俗。
老態益婆娑,支離復拳曲。
氣作香爐雲,聲如石樑瀑。
六朝棟樑材,摧朽何太速!
作者:釋心月
倚杖而立,示真般若。
手中冊子,雲何抄寫。
長老若不放下,疑殺後生尊者。
作者:釋印肅
塑個泥佛兒,肚裹藏深機。
聚沙為佛塔,猶尚獲菩提。
父見諸子劣,且教令讀書。
一日成名後,天下總皆知。
作者:黃庭堅
翰墨場中老伏波,菩提坊裡病維摩。
近人積水無鷗鷺,時有歸牛浮鼻過。
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吹淚古籐州。
作者:神秀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莫使有塵埃。
作者:譚處端
修行休覓虎龍兒。只要靈明識本機。昏則彌陀成外盜,悟來煩惱是菩提。常搜己過心明顯,唯見他非性轉邊。打破般般休歇去,虛堂深處伴牟
作者:郭印
智慧比金剛,能碎諸煩惱。
良哉須菩提,為眾非草草。
再三立問端,一起復一倒。
要以撼瞿曇,俾之攄懷抱。
瞿曇了不惜,意切如老媼。
始終談四相,畢竟盡除掃。
為言福德性,勝施千萬寶。
因果本來空,種種惟心造。
默觀契予意,披味恨不早。
已喜識真吾,何妨行六通。
作者:釋印肅
喚取機關木人問,觸目菩提誰辨論。
亡僧可喻木人機,玄沙直指何勞頓。
作者:王之道
菩提古精舍,兵余但茅茨。
我行倦午暑,少憩容奴炊。
山僧老夫子,養蠶如養兒。
奈何煮白繭,乃欲繅青絲。
燕泥固可惡,覆巢似非宜。
不聞兩足尊,頂鵲安無隳。
我亦學佛者,言之為興悲。
作詩書壁間,以為浮屠規。
作者:譚處端
本來真性是玄機。只有靈明悟得時。火滅煙消成大藥,境忘心盡見菩提。虛閒清淨真仙路,寂寞無為出世梯。一法不生無掛礙,修行唯是這些
作者:釋印肅
菩提元等平,摩尼一顆明。
非色非非色,了自本無名。
作者:空室禪師
南能北秀同一師,朝參暮請同一時。
胡為分宗作南北,匹似骨肉成乖離?只緣見性有差別,究
竟也知無二說。
明鏡非台火裡漚,菩提有樹空中橛。
丈夫豈肯師於心,便從陸地甘平沉。
直是循流了源委,三乘教外求知音。
空室老矣無機智,吃飯有時忘卻箸。
因子凌晨覓贈言,掇筆不覺書長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