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咨夔
瓔珞垂垂萼綠華,光明淡佇自成家。
枕幃醞藉風流足,甘放朝來被底衙。
作者:釋心月
頂戴阿彌,不假花冠之纍纍。
肩披藕絲,不必瓔珞之垂垂。
孤然不倚,儼然若思。
我於一十九類三十二應身中次第觀之,而無如是抱膝安閒大自在之風規。
作者:林迪
姑射山前雪照人,長安水畔態尤真。
步搖翹玉中心整,瓔珞塗金四面勻。
常笑荼醾藏浪蕊,獨陪芍葯殿餘春。
自從唐代來天女,直到平園見後陳。
作者:盧仝
常州賢刺史,從諫議大夫除。天地好生物,
刺史性與天地俱。見山客,狎魚鳥。坐山客,北亭湖。
命舟人,駕舫子,漾漾菰蒲。酒興引行處,正見漁人魚。
刺史密會山客意,復念網羅嬰無辜。忽脫身上殷緋袍,
盡買罟擭盡有無。鰻鱣鱧鰍,涎惡最頑愚。鱒魴見豳風,
質干稍高流。時白噴雪鯽鯉,此輩肥脆為絕尤。z
老鯉變化頗神異,三十六鱗如抹朱。水苞弘窟有蛟鼉,
餌非龍餌唯無鱸。叢雜百千頭,性命懸須臾。天心應刺史,
刺史盡活諸。一一投深泉,跳脫不復拘。得水競騰突,
動作詭怪殊。或透藻而出,或破浪而趨。或掉尾孑孓,
或奮鬣愉愉。或如鶯擲梭,或如蛇銜珠。四散漸不見,
島嶼徒縈紆。鸂鶒鴒鷗鳧,喜觀爭叫呼。小蝦亦相慶,
繞岸搖其須。乃知貪生不獨頑癡夫。可憐百千命,
幾為中腸菹。若養聖賢真,大烹龍髓敢惜乎。苦痛如今人,
儘是魚食魚。族類恣飲啖,強力無親疏。明明刺史心,
不欲與物相欺誣。岸蟲兩與命,無意殺此活彼用賊徒。
亦憶清江使,橫遭乎余且。聖神七十鑽,不及泥中鰍。
哀哉托非賢,五臟生冤仇。若當刺史時,聖物保不囚。
不疑且不卜,二子安能諛。二子倘故諛,吾知心受誅。
禮重一草木,易封稱中孚。又曰釣不綱,又曰遠庖廚。
故仁人用心,刺史盡合符。昔魯公觀棠距箴,
遂被孔子貶而書。今刺史好生,德洽民心,
誰為刺史一褒譽。刺史自上來,德風如草鋪。衣冠興廢禮,
百姓減暴租。豪猾不豪猾,鰥孤不鰥孤。開古孟瀆三十里,
四千頃泥坑為膏腴,刺史視之總若無。訟庭雀噪坐不得,
湖上拔茭植芙蓿勝業莊中二桑門,時時對坐談真如。
因說十千天子事,福力當與刺史俱。天雨曼陀羅花深沒膝,
四十千真珠瓔珞堆高樓。此中怪特不可會,
但慕刺史仁有餘。刺史敕左右兼小家奴,慎勿背我沉毒鉤。
念魚承奉刺史仁,深僻處,遠遠遊。刺史官職小,
教化未能敷。第一莫近人,惡人唯口腴。第一莫出境,
四境多網罟。重傷刺史心,喪爾微賤軀。
作者:蘇軾
亭下佳人錦繡衣,滿身瓔珞綴明璣。
晚香消歇無尋處,花已飄零露已晞。
作者:陳巖
花花結結淨無塵,卻笑莊嚴未是真。
五色明珠光照水,湛然清淨本來身。
作者:范成大
火齊寶瓔珞,垂於綠繭絲。
幽禽都未覺,和露折新枝。
作者:王逢
周南風俗漢衣冠,五色雲中憶駐鑾。
瓔珞檜高藏白獸,蕊珠花發降文鸞。
河通織女機絲濕,雨歇巫娥翠黛寒。
滿地吳山誰灑淚?一江春水獨憑闌。
作者:李長庚
陽華近七里,不到余十年。
乃知聲名鎖,能障山水緣。
今日與鄰曲,勝游追斜川。
瘦籐穿犖確,一葉弄潺湲。
巖扃隱翠竹,梵宇淨青蓮。
一笑躡飛虹,毛骨清欲仙。
婆娑寶瓔珞,放浪玉壺天。
曲肱臥盤石,滌耳聽流泉。
片雲飛雨來,更覺秋凜然。
酒盡與歸去,千林昏暝煙。
作者:蘇轍
伯時作《龍眠山莊圖》,由建德館至垂雲沜,著錄者十六處,自西而東凡數里,巖崿隱見,泉源相屬,山行者路窮於此。
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勝金巖、寶華巖、陳彭漈、鵲源。
以其不可緒見也,故特著於後。
子瞻既為之記,又屬轍賦小詩,凡二十章,以繼摩詰輞川之作雲。
建德館龍眠淥淨中,微吟作雲雨。
幽人建德居,知是清風主。
墨禪堂此心初無住,每與物皆禪。
如何一丸墨,舒捲化山川。
華巖堂佛口如瀾翻,初無一正定。
畫作正定看,於何是佛性。
雲薌閣清溪便種稻,秋晚連雲熟。
不待見新春,西風薌自足。
發真塢山開稍有路,水放亦成川。
遊人得所息,真意方澹然。
薌茅館山居少華麗,牽茅結淨屋。
此間不受塵,幽人亦新沐。
瓔珞巖泉流逢石缺,脈散成寶網。
水作瓔珞看,山是如來想。
棲雲室石室空無主,浮雲自去來。
人間春雨足,歸意帶風雷。
秘全庵世道自破碎,全理未嘗違。
溪山亦何有,永覺平日非。
延華洞共恨春不長,逡巡就搖落。
一見洞中天,真知世間惡。
澄元谷石門日不下,潭鏡月長臨。
細細溪風渡,相看識此心。
雨花巖巖花不可攀,翔蕊久未墮。
忽下幽人前,知子觀空坐。
泠泠谷層崖落飛泉,微風泛喬木。
坐遣谷中人,家家有琴築。
玉龍峽白龍晝飲潭,修尾掛石壁。
幽人欲下看,雨雹晴相射。
觀音巖倚巖開翠屏,臨潭置苔石。
有所獨無人,君心得未得。
垂雲沜未見垂雲沜,其如歸興何。
路窮雙足熱,為我洗盤陀。
勝金巖置馬步巖間,巖前得平地。
餚蔬取行簏,粗飽有遺味。
寶華巖團團寶華巖,重重蔭珍木。
歸來得商鼎,試鬻溪邊綠。
陳彭漈蒼壁立精鐵,縣泉瀉天紳。
山行見已久,指與未來人。
鵲源溪深龜魚驕,石瘦椿楠勁。
借子木蘭船,寬我芒鞋玻
〈四詩皆記伯時所畫。
〉
作者:蘇軾
先生魯諸儒,飲食清不溽。
空腸出秀句,吟嚼五味足。
華堂鬧絲管,眸子漲春淥。
先生疾走避,面冷毒在腹。
歸來煮瓠葉,弟子歌《旱麓》。
聲淫及《靈台》,中有麀鹿伏。
功名一走兔,何用千人逐。
故應容我輩,清坐時閉目。
高亭石排衙,木杪掛飛屋。
我來無時節,客亦不待速。
似聞雪髯叟,西嶺訪遺躅。
朝陽入潭洞,金碧涵水玉。
泉扉夜不扃,雲袂本無幅。
慈皇付寶偈,神侶得幽讀。
訥庵有老人,宴坐天魔哭。
時來獻瓔珞,法供燈相續。
吾儕詩酒污,欲往無乃觸。
齊廚費晨炊,車騎滿山谷。
願聞第一義,缽飯非所欲。
便投切雲冠,予幼好奇服。
作者:張元干
倚格天峻閣。舞庭槐陰轉,盆榴紅爍。香風泛簾幕。擁霞裾瓊佩,真珠瓔珞。華陽慶渥。誕蘭房、流芳秀萼。有赤繩系足,從來相門,自然媒妁。遊戲人間榮貴,道要元微,水源清濁。長生大藥。綵鸞韻,鳳簫鶴。對木公金母,子孫三世,婦姑為壽滿酌。看千齡,舉家飛昇,玉京更樂。
作者:王逢
好風東來快雨俱,夫須亭觀《職貢圖》。
厥酋高鼻深目胡,冠插翟尾服繡襦,革帶鞮戺貂襜褕。
左女執盞右執壺,手容恭如下大夫。
酋妻髻椎將湛盧,五采雜佩相縈紆。
轉顧飛虎飛龍旟,鎪耳者殿帕首驅。
瓔珞袒跣兩侏儒,一擎木難珊瑚株,一戴五琢狻猊爐。
神獒髬髵狀乳沄,復誰牽之鬈發須。
最後峨弁飾寶珠,若將入朝謹進趨。
禿奚踉蹡亦在途,錦膊驄帶汗血駒。
尊貴卑賤各爾殊,經營意匠窮錙銖。
唐稱二閻道元吳,今也少監稱京都。
少監材抱豈畫史,禹跡曾為帝親理。
河伯川後備任使,無支祈氏甘胥靡。
大德延祐貞觀比,輦陸航海填筐篚。
鳥言夷面遠能邇,少監臨古不無以。
趙公商公暨高李,頡霄漢嗟已矣。
霱雲曙開儼斧扆,包茅不入顙誰泚。
周編大書王會禮,安得臣臣奉天紀。
陋儒作歌歌正始。
作者:馬鈺
跳出紅爐,身無燒烙。水雲遊歷非流落。晨昏調弄自然琴。清清滋味勝酥酪。逗引靈童,常交歡樂。八渠流水成瓔珞。兀誰佔得此家風,知新
作者:廖行之
纍纍瓔珞作新裝,萬蘤勻開細細香。
好是花時最清絕,月明珠露夜初長。
作者:莫儔
久聞勝地有蓮宮,乘興來游杖瘦筇。
庭老樛枝翠瓔珞,地生並蒂玉芙蓉。
飛仙何意來題柱,開澗當年想斬龍。
歸騎回看樓閣處,雲深隱隱度疏鐘。
作者:可旻
彼土因何名極樂。蓮華九品無三惡。雖有頻伽並白鶴。非彰灼。如來變化宣流作。九品一生離五濁。自然身掛珠瓔珞。宛轉白毫生額角。長輝爍。百千業障都消卻。
作者:岳珂
我佛住世,大開方便。
有大士者,現自在身。
以千手眼,一一接引。
指示群迷,照破諸妄。
如是我聞,佛說了義。
諸鈴杵鐸,寶塔經卷。
輪拂瓔珞,種種所執。
凡所執者,俱非有相。
智慧清淨,肉眼慧眼,
佛法天眼,種種所見。
凡所見者,俱非有著。
以無相故,釋諸纏縛,
一切眾生,得大解脫。
以無著故,具足圓明,
一切眾生,得大知見。
佛尚無相,何況於贊。
佛身常住,即心是佛。
稻麻竹葦,無限劑數。
彼頂戴者,皆真實相。
百千萬億,何況於身。
涪皤說法,如標月指。
標本在手,何者為月。
寶晉寫贊,如轉輪王。
運轉隨人,終不成道。
我不見燈,我不執筆。
非見非□,手眼皆具。
稽首大士,大慈悲故。
去我妄想,即見如來。
作者:馮時行
東君已了韶華媚。未快芳菲意。臨居傾倒向荼。十萬寶珠瓔珞、帶風垂。合歡翠玉新呈瑞。十日傍邊醉。今年花好為誰開。欲寄一枝無處、覓陽台。
作者:釋寶曇
春潮不到石城腳,十丈樓船淺沙閣。
楚天袞入秦淮流,白日黃塵亦冥漠。
胡兒走馬沙上歸,青兕豪豬載氈橐。
旌旗不動弓矢閒,百金硨磲作瓔珞。
龍盤虎踞天地靜,稽首清明可終托。
當時被發飲此水,鐵騎如山照秋郭。
鳥驚獸駭人莫知,天欲以血洗伊洛。
三山砥礪水濯磨,萬夫相望在雕鶚。
東風兩鬢今蕭蕭,何當以此叩寥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