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侯楚
常思瀑布幽,晴眺喜逢秋。一帶連青嶂,千尋倒碧流。
濕雲應誤鶴,翻浪定驚鷗。星浦虹初下,爐峰煙未收。
巖高時褭褭,天淨起悠悠。儻見朝宗日,還須濟巨舟。
作者:孟浩然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眇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黤黕容霽色,崢嶸當曉空。
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於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作者:釋正覺
水從烏石山前轉,人在斜川岸上行。
寂漠柴桑古祠下,我來無酒酹淵明。
作者:曹彥約
暮年秋色戀江鄉,酒熟魚肥蟹著黃。
已見廬山非入夢,一帆風穩稱歸航。
作者:羅公升
一別爐峰十載余,重來相對雪消初。
湖中怒長也侯氣,林外先生佛子廬。
鼎鑊夢迴山屐在,塵埃業重草堂疏。
匆匆未副登臨願,終擬誅茅賦卜居。
作者:李嘉祐
西望香爐雪,千峰晚色新。白頭悲作吏,黃紙苦催人。
多負登山屐,深藏漉酒巾。傷心公府內,手板日相親。
作者:張九齡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雲天。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作者:釋正覺
青山放足溪轉腰,蓑翁理網兒搖舠。
先生疇日騎魚去,岸上人家誰姓陶。
作者:張治
廬岳亭亭翠萬重,懸泉千尺掛飛龍。
石鍾山下江如鏡,映出青天五老峰。
作者:羅隱
東南蒼翠何崔嵬,橫流一望幽抱開。影寒已令水底去,
腳闊欲過湖心來。深處不唯容鬼怪,暗中兼恐有風雷。
仙人往往今誰在,紅杏花香重首回。
作者:熊皎
九江山勢盡崢嶸,惟有匡廬最得名。萬疊影遮殘雪在,
數峰嵐帶夕陽明。冷侵醉榻鋪秋色,高亞吟龍送水聲。
只待丹霄酬志了,白雲深處是歸程。
作者:白居易
諫諍知無補,遷移分所當。不堪匡聖主,只合事空王。
龍象投新社,鵷鸞失故行。沉吟辭北闕,誘引向西方。
便住雙林寺,仍開一草堂。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禪床。
手版支為枕,頭巾閣在牆。先生烏幾舄,居士白衣裳。
竟歲何曾悶,終身不擬忙。滅除殘夢想,換盡舊心腸。
世界多煩惱,形神久損傷。正從風鼓浪,轉作日銷霜。
[佛經云:「此生死無休已,如風鼓海浪。」又云:
煩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吾道尋知止,君恩偶未忘。忽蒙頒鳳詔,兼謝剖魚章。
蓮靜方依水,葵枯重仰陽。三車猶夕會,五馬已晨裝。
去似尋前世,來如別故鄉。眉低出鷲嶺,腳重下蛇岡。[廬山岡名]
漸望廬山遠,彌愁峽路長。香爐峰隱隱,巴字水茫茫。
瓢掛留庭樹,經收在屋樑。春拋紅藥圃,夏憶白蓮塘。
唯擬捐塵事,將何答寵光。有期追永遠,[晉時永、遠二法師,曾居此寺。]無政繼龔黃。
南國秋猶熱,西齋夜暫涼。閒吟四句偈,靜對一爐香。
身老同丘井,心空是道常覓僧為去伴,留俸作歸糧。
為報山中侶,憑看竹下房。會應歸去在[一作住],松菊莫教荒。
作者:李綱
多年不省廬山面,江上初從望中見。
秀骨蒼顏五老人,顧我欣然如素善。
香爐頂上紫煙浮,瀑布遙看銀漢流。
雲舒霧卷互明滅,倏忽變態無停留。
卻因幽夢尋邱壑,風花何物宛如昨。
縱令真是夢中看,夢未覺時良不惡。
平生所願今乃償,寬著日月遊山房。
青鞋布襪久已辦,百錢掛杖聊徜徉。
作者:喻良能
平生廬阜去無因,咫尺於今不得親。
顧我塵勞四十九,羨他蕭散二仙人。
會當拄頰看山色,更欲題詩滿澗濱。
為報草堂蓮社友,掃雲開戶待游輪。
作者:孫魴
輟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應不許人全見,長把雲藏一半來。
作者:方回
夜入廬山路,開元萬柱宮。
穿廊石渠水,涼座竹林風。
羽客談霏雪,星郎氣吐虹。
劫灰如可問,無復昔人同。
作者:方回
春風燠江城,樓台眩桃李。
高堂一臨眺,傍觀謂予喜。
予心實不然,俯視憫群蟻。
通衢共塵埃,委巷困泥滓。
膏火煎熬間,樊牆限茅葦。
溷處雜酸呻,清思何由起。
別有天地寶,注此兩眸子。
北拱五老峰,西傾九派水。
冥冥淡煙外,炯炯殘雪裡。
元氣所融結,萬古奠南紀。
中有不死人,神遊常在此。
安得月明夜,嘯風控赤鯉。
導迎呵江神,殿護叱山鬼。
修靜無談玄,慧遠勿析理。
亦不用湘靈,瑤瑟鼓蔥指。
稽首青蓮仙,大雅叩吟髓。
前陶後蘇黃,相與奏宮徵。
靈文九霄秘,玄關一時啟。
恍兮發浩歌,洞見開闢始。
回謝人間世,日夜虱生蟣。
腥膩纏臭帤,聞此穢或洗。
黃冠似予知,具茗亦粲爾。
歸臥不成眠,汲井漱寒齒。
作者: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作者:陳三立
車音嗚咽大江前,縮地勞勞問歲年。
一片匡廬揮不去,來扶殘夢臥雲煙。
作者:晁補之
休說江南青未了,一庵一徑可容身。
宦程正迫西風急,未是盧山佇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