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伯成
項羽自刎虎視鯨吞相並, 滅強秦已換炎劉姓。 數年逐鹿走中原, 創圖基祚隆興。 各馳騁, 布衣學劍, 隴畝興師, 霸業特昌盛。 今日悉皆掃蕩, 上合天統, 下應民情。 睢河岸外勇難施, 廣武山前血猶腥。 恨錯放高皇, 懊失追韓信, 悔不從范增。 【】行走行迎, 故然怒激剛強性。 迤逗向垓心, 預埋伏掩映山形, 猛圍定。 澗溪溝壑, 列介冑寒光瑩, 晝夜攻催劫掠, 爪牙脫落, 羽翼彫零。 一個向五雲鄉里賀昇平, 一個向八卦圖中競殘生, 更那堪時月嚴凝。 【麻婆子】漢祖勝乘威勢, 上蒼助顯號令。 四野布層陰重, 六花飛萬片輕。 不添和氣報豐年, 特呈凶兆害生靈。 手拘束難施展, 足滑擦豈暫停。 【】自清曉徹終日, 從黃昏睚五更。 趁水澤身難到, 奪樵路力不能。 旋消冰雪潤枯腸, 凍燒器械焰荒荊。 馬無草人無飯, 立不安坐不寧。 【牆頭花】軍收雪霽, 起凜冽嚴風勁, 汗濕征衣背似冰。 戰欣欣火滅煙消, 干剝剝天寒地冷。 【】征夫楚寐清, 深夜疆場靜, 四面悲歌忍淚聽。 便不思敗國亡家, 皆子想離鄉背井。 【急曲子】帳周回立故壁, 陣東南破去程。 眾兒郎已杳然, 總安眠睡未驚。 忽聞嘶困乏征馬宛, 猛喚回淒涼夢境。 【耍孩兒】唯除個植夢懷忠政, 錯認做奸人暗等。 誤截一臂不任疼, 猛魂飄已赴幽冥。 碧澄澄萬里天如水, 明朗朗十分月滿宮。 馬首立虞姬工, 翠蛾低斂, 粉淚雙擎。 【】絕疑的寶劍揮圓頸, 不二色的剛腸痛。 怎教暴露在郊墟, 惜香肌難入山陵。 望碧雲芳草封高塚, 對黃土寒沙赴淺坑。 傷情興, 須臾天曉, 彷彿平明。 【三煞】衡路九條, 山垓九層, 區區縱塹奔荒徑。 開基創業時皆盡, 爭帝圖王勢已傾。 軍逐, 因尋江路, 誤入陰陵。 【二】付能歸船路開, 卻懶將踏板登, 喪八千子弟無蹤影。 羞歸西楚親求救, 恥向東吳再起兵。 辭了槍騎, 伏霜鋒閃爍, 從二足奔騰。 【一】殺五侯雖懼怯, 奈隻身枉戰爭, 自知此地絕天命。 壯懷已喪英雄氣, 巨口全無叱吒聲。 尋思到一場長歎, 百戰衰形。 【尾】解委頷把頓項推, 舉太阿將咽頸稱。 子見紅飄飄光的的絳纓先偏側了金盔頂, 磣可可濕浸浸鮮血早淋漓了戰袍領。 贈長春宮雪庵學士過隙駒難留時暫, 百年幾度聰明暗。 塵事飽經諳, 歎狙公暮四朝三。 抵自慚, 遠投蒼海, 平步風波, 空擘驪龍頷。 謾贏得此身良苦, 傢俬分外, 活計尷尬。 寢食玉鎖緊牽連, 行坐金枷自披擔。 世累相縈, 陰行難修, 業緣未減。 【】因見無常, 謾勞供養看經懺。 雖有六親人, 誰能替入棺函。 勸省咱, 從今白甚, 則管教人, 吃粉羹餐酸餡, 皮骨這回絕卻。 三年乳哺, 十月懷耽, 長春有景悶時游, 大道無極靜中參。 出凡籠再不爭攙。 【耍孩兒】牽衣妻子情傷感, 一任紅愁綠慘。 頓然脫便奔騰, 不居土洞石龕。 四時風月雙鄰友, 萬里乾坤一草庵。 鬅松鬢, 不分髻角, 焉用冠簪。 【】浮雲世態將人賺, 識破也誠何以堪。 布袍獨駕九天風, 玩無窮綠水青嵐。 東遊瀛海思徐福, 西度流沙慕老聃。 拋持盡雀巢燕壘, 虎窟龍潭。 【一煞】從釋縛, 自脫監, 紙鳶無線舟無纜。 風寒暑濕非吾患, 味色聲香莫我貪。 休只待, 船中滿載, 水低俱淹。 【二煞】莫苦求, 休強攬, 莫教邂逅遭坑陷。 恐哉笞杖徒流絞, 慎矣公侯伯子男。 爭誇衒, 千種美祿, 一品高銜。 【三煞】衣錦裘, 乘駿驂, 與朋共敝雖無憾。 簞瓢自樂顏回巷, 版築誰親傅說巖。 君不見, 花飛樹底, 日轉天南。 【四煞】手欲翻, 眼未貶, 鏡中華發霜勻糝。 生來忙似塵中蟻, 老去空如繭內蠶。 明圖甚, 形骸傴僂, 涕唾月音臢。 【五煞】飯已熟, 睡正酣, 盡他世味無如淡。 詩囊經卷隨藜杖, 蒼木黃菁滿藥籃。 回頭笑, 青錢拍板, 烏帽藍衫。 【六煞】耳若聾, 口似緘, 有人來問佯妝憨。 胡蘆提了全無悶, 皮袋肥來最不憨。 漁樵伴, 山聲野調, 闊論高談。 【七煞】不動心, 已喪膽, 丹田飽養難搖撼。 身欺古柏衰中旺, 味勝青瓜苦後甘。 功成處, 臉同蓮萼, 頭類松杉。 【收尾】甲配了庚, 離應了坎。 是非不在天公鑒, 那道輪迴近得俺。
作者:程垓
蕭蕭梅雨斷人行。 門掩殘春綠蔭生。 翠被寒燈枕自橫。 夢初驚。 窗外啼鵑催五更。
作者:吳文英
一片游塵拂鏡灣。 素影護梅殘。 行人無語看春山。 背東風、兩蒼顏。 夢飛不到梨花外, 孤館閉、五更寒。 誰憐消渴老文園。 聽溪聲、瀉冰泉。
作者:楊朝英
日日醉紅樓, 歸來五更頭。 問著諸般諱, 揪ㄎ不害羞。 敲頭, 敢設個牙疼咒。 揪揪, 揪得來不待揪。 庭院正無聊, 單枕擁鮫綃。 細雨和愁種, 孤燈帶夢燒。 難熬, 促織兒窗前叫。 焦焦, 焦得來不待焦。 花影下重簷, 沉煙裊繡簾。 人去青鸞杳, 春嬌酒病厭。 眉尖。 常鎖傷春怨。 , 得來不待。 一笑自生嬌, 春風蘭麝飄。 夜月紅牙按, 青螺雙鳳高。 妖嬈, 那裡有惹多俏。 囂囂, 囂得來不待囂。
作者:鄭畋
朱夏五更後, 步廊三里餘。 有人從翰苑, 穿入內中書。 漏響飄銀箭, 燈光照玉除。 禁扉猶鎖鑰, 宮妓已妝梳。 紫府游應似, 鈞天夢不如。 塵埃九重外, 誰信在清虛。
作者:張可久
秋思自從玉關人去也, 寂寞銀屏夜。 風寒白藕花, 露冷青桐葉, 雁兒未來書再寫。 幽居紅塵是非不到我, 茅屋秋風破。 山村小過活, 老硯閒工課, 疏籬外玉梅三四朵。 桐柏山中松風小樓香縹緲, 一曲尋仙操。 秋風玉兔寒, 野樹金猿嘯, 白雲半天山月小。 湖山避暑好山盡將圖畫寫, 詩會白雲社、桃笙捲浪花, 茶乳翻冰葉, 荷香月明人散也。 春思二首杜鵑幾聲煙樹暖, 風雨相攛斷。 梨花月未圓, 柳絮春將半, 夜長可憐歸夢短。 繡針懶拈閒素手, 倦枕金釵溜。 鶯啼綠柳春, 燕舞紅簾晝, 東風院落人病酒。 九日湖上西風又吹湖上柳, 畫肪攜紅袖。 鷗眠野水閒, 蝶舞秋花瘦, 風流醉翁不在酒。 山居春枕門前好山雲佔了, 盡日無人到。 松風響翠濤, 槲葉燒丹灶, 先生醉眠春自老。 春晚二首黃昏閉門誰笑語, 燕子飛不去。 珠簾濺雨花, 翠塢埋煙樹, 酒醒五更聞杜宇。 離愁困人簾未卷, 上下飛雙燕。 孤雲帶雨痕, 暗水流花片, 湖邊日長春去遠。 湖上晚望東西往來船斗蟻, 拍手胡姬醉。 歌聲落照邊, 塔影孤雲際, 荷風夜涼大似水。 秋懷西風信來家萬里, 問我歸期未? 雁啼紅葉天, 人醉黃花地, 芭蕉雨聲秋夢裡。
作者:李曾伯
同此三秋端正月, 地高先得光輝。 分明身世玉琉璃。 不妨人未老, 長與月相期。 我有芳尊供玩事, 從渠魏鵲無枝。 直須飲到五更時。 大家眠玉界, 莫羨宴瑤池。
作者:毛滂
風過冰簷環珮響, 宿霧在華茵。 剩落瑤花衫月明。 嫌怕有纖塵。 鳳口銜燈金炫轉, 人醉覺寒輕。 但得清光解照人。 不負五更春。
作者:蘇軾
手種堂前桃李。 無限綠陰青子。 簾外百舌兒, 驚起五更春睡。 居士。 居士。 莫忘小橋流水。
作者:無則
千愁萬恨過花時, 似向春風怨別離。 若使眾禽俱解語, 一生懷抱有誰知。 長截鄰雞叫五更, 數般名字百般聲。 饒伊搖舌先知曉, 也待青天明即鳴。
作者: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作者:方干
異術閒和合聖明, 湖光浩氣共澄清。 郭中雲吐啼猿寺, 山上花藏調角城。 香起荷灣停棹飲, 絲垂柳陌約鞭行。 遊人今日又明日, 不覺鏡中新發生。 雲霞水木共蒼蒼, 元化分功秀一方。 百里湖波輕撼月, 五更軍角慢吹霜。 沙邊賈客喧魚市, 島上潛夫醉筍莊。 終歲逍遙仁術內, 無名甘老買臣鄉。
作者:黃升
西風半夜驚羅扇。 蛩聲入夢傳幽怨。 碧藕試初涼。 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 不許雙鴛宿。 又是五更鐘。 鴉啼金井桐。
作者:姚雲文
昨夜佳人憑酒。 隔著羅衾廝守。 聽徹五更鐘, 陡覺霜飛寒逗。 卻又。 卻又。 陪笑倩人溫手。
作者:劉辰翁
一年春事幾何空。 杏花紅。 海棠紅。 看取枝頭, 無語怨天公。 幸自一晴晴太暖, 三日雨, 五更風。 山中長自憶城中。 到城中。 望水東。 說盡閒情, 無日不匆匆。 昨日也同花下飲, 終有恨, 不曾濃。
作者:趙以夫
古城陰、一川新浸, 天然塵外幽絕。 誰家幻出千機錦, 疑是蕊仙雲織。 環燕席。 便縱有萬花, 此際無顏色。 清風兩腋。 炯玉樹森前, 碧ˍ滿注, 共作醉鄉客。 長堤路, 還憶西湖景物。 遊船曾點空碧。 當時總負凌雲氣, 俯仰頓成今昔。 愁易極。 更對景銷凝, 悵望天西北。 歸來日夕。 但展轉無眠, 風欞水館, 冷浸五更月。
作者:劉辰翁
少日都門路。 聽長亭、青山落日, 不如歸去。 十八年間來往斷予往來秀城十七八年, 自己巳夏歸, 又十六年矣, 白首人間今古。 又驚絕、五更一句。 道是流離蜀天子, 甚當初、一似吳兒語。 臣再拜, 淚如雨。 畫堂客館真無數。 記畫橋、黃竹歌聲, 桃花前度。 風雨斷魂蘇季子, 春夢家山何處。 誰不願、封侯萬戶。 寂寞江上南輪四角, 問長安、道上無人住。 啼盡血, 向誰訴。
作者:令狐楚
荒雞隔水啼, 汗馬逐風嘶。 終日隨征旆, 何時罷鼓鼙。 孤心眠夜雪, 滿眼是秋沙。 萬里猶防塞, 三年不見家。 卻望冰河闊, 前登雪嶺高。 徵人幾多在, 又擬戰臨洮。 胡風千里驚, 漢月五更明。 縱有還家夢, 猶聞出塞聲。 暮雪連青海, 陰霞覆白山。 可憐班定遠, 生入玉門關。
作者: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 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 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 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 人事依依漫寂寥。 歲暮陰陽催短景, 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 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 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 人事音書漫寂寥。
作者:石孝友
一夜冰澌滿玉壺。 五更喜氣動洪爐。 門前桃李知麟集, 庭下芝蘭看鯉趨。 泉脈動, 草心蘇。 日長添得繡工夫。 試詢補袞彌縫手, 真個曾添一線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