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干
大片紛紛小片輕, 雨和風擊更縱橫。 園林入夜寒光動, 窗戶凌晨濕氣生。 蔽野吞村飄未歇, 摧巢壓竹密無聲。 山陰道士吟多興, 六出花邊五字成。
作者:羅隱
孤舟欲泊思何窮, 曾憶西來值雪中。 珠履少年初滿座, 白衣遊子也從公。 狂拋賦筆琉璃冷, 醉倚歌筵玳瑁紅。 今日斯文向誰說, 淚碑棠樹兩成空。
作者:李益
山陰尋道士, 映竹羽衣新。 侍坐雙童子, 陪游五老人。 水花松下靜, 壇草雪中春。 見說桃源洞, 如今猶避秦。
作者:羅隱
吹台高倚圃田東, 此去軺車事不同。 珠履舊參蕭相國, 綵衣今佐晉司空。 醉離淮甸寒星下, 吟指梁園密雪中。 到彼的知宣室語, 幾時征拜黑頭公。
作者:白居易
秦中歲雲暮, 大雪滿皇州。 雪中退朝者, 朱紫盡公侯。 貴有風雪興, 富無饑寒憂。 所營唯第宅, 所務在追游。 朱門車馬客, 紅燭歌舞樓。 歡酣促密坐, 醉暖脫重裘。 秋官為主人, 廷尉居上頭。 日中為一樂, 夜半不能休。 豈知閿鄉獄, 中有凍死囚。
作者:王維
積雪滿阡陌, 故人不可期。 長安千門復萬戶, 何處躞蹀黃金羈。
作者:韓愈
朝鶯雪裡新, 雪樹眼前春。 帶澀先迎氣, 侵寒已報人。 共矜初聽早, 誰貴後聞頻。 暫囀那成曲, 孤鳴豈及辰。 風霜徒自保, 桃李詎相親。 寄謝幽棲友, 辛勤不為身。
作者:李鹹用
玄發難姑息, 青雲有路岐。 莫言多事日, 虛擲少年時。 松色雪中出, 人情難後知。 聖朝公道在, 中鵠勿差池。
作者:高適
季冬憶淇上, 落日歸山樊。 舊宅帶流水, 平田臨古村。 雪中望來信, 醉裡開衡門。 果得希代寶, 緘之那可論。
作者:白居易
兔園春雪梁王會, 想對金罍詠玉塵。 今日相如身在此, 不知客右坐何人。
作者:陳德和
茶煙細, 酒力微, 都不索比評風味。 翳桑兒悄聲私自提:省可裡臘前呈瑞! 謝女比絮騷人謝, 女論吟, 雪飄時絮飛還恁? 七言句兒誇到今, 偏梨花比他爭甚? 袁安高臥身貧暴, 志趣高, 羨袁安那時清操。 縱如今閉門僵睡著, 道是儘教他忍寒干傲。 陶谷烹茶龍團細, 蟹眼肥, 竹爐紅小窗清致。 試烹來是覺風韻美, 比羊羔較爭些滋味! 浩然騎驢窮東野, 忒好奇, 凍得來戰欽欽地。 待吟詩滿前都是題, 偏則麼灞橋驢背。 李擊鵝翻銀漢, 戰玉龍, 遍乾坤似粉妝胡洞。 擊鵝群亂軍成了大功, 全不道藍關路馬蹄難動。 孫康映雪無燈蠟, 雪正積, 想孫康向學勤力。 映清光展書讀較畢, 待天明困來恰睡。 游楊侍立立來倦, 睡未足, 覷門前雪深迷路。 師父覺來遲半步, 忍不得也索回去。 泛剡王猷乘雪夜, 訪故人, 剡溪冰短篷難進。 凍歸來怕人胡議論, 強支吾道「興來還盡。 」寒江釣叟寒江暮, 獨釣歸, 玉蓑披滿身祥瑞。 他道縱如圖畫裡, 則不如銷金帳暖烘烘地。
作者:白居易
自我從宦游, 七年在長安。 所得惟元君, 乃知定交難。 豈無山上苗, 徑寸無歲寒。 豈無要津水, 咫尺有波瀾。 之子異於是, 久處誓不諼。 無波古井水, 有節秋竹竿。 一為同心友, 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游, 雪中杯酒歡。 衡門相逢迎, 不具帶與冠。 春風日高睡, 秋月夜深看。 不為同登科, 不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 心源無異端。
作者:張籍
應得煙霞出俗心, 茅山道士共追尋。 閒憐鶴貌偏能畫, 暗辨桐聲自作琴。 長嘯每來松下坐, 新詩堪向雪中吟。 征南幕裡多賓客, 君獨相知最校深。
作者:白居易
九江十年冬大雪, 江水生冰樹枝折。 百鳥無食東西飛, 中有旅雁聲最饑。 雪中啄草冰上宿, 翅冷騰空飛動遲。 江童持網捕將去, 手攜入市生賣之。 我本北人今譴謫, 人鳥雖殊同是客。 見此客鳥傷客人, 贖汝放汝飛入雲。 雁雁汝飛向何處, 第一莫飛西北去。 淮西有賊討未平, 百萬甲兵久屯聚。 官軍賊軍相守老, 食盡兵窮將及汝。 健兒飢餓射汝吃, 拔汝翅翎為箭羽。
作者:白居易
南窗背燈坐, 風霰暗紛紛。 寂寞深村夜, 殘雁雪中聞。
作者:賈島
一雙千歲鶴, 立別孤翔鴻。 波島忽已暮, 海雨寒濛濛。 離人聞美彈, 亦與哀彈同。 況茲切切弄, 繞彼行行躬。 雲飛北嶽碧, 火息西山紅。 何以代遠誠, 折芳臘雪中。
作者:李頎
少年學騎射, 勇冠并州兒。 直愛出身早, 邊功沙漠垂。 戎鞭腰下插, 羌笛雪中吹。 膂力今應盡, 將軍猶未知。
作者:李白
我家敬亭下, 輒繼謝公作。 相去數百年, 風期宛如昨。 登高素秋月, 下望青山郭。 俯視鴛鷺群, 飲啄自鳴躍。 夫子雖蹭蹬, 瑤台雪中鶴。 獨立窺浮雲, 其心在寥廓。 時來顧我笑, 一飯葵與藿。 世路如秋風, 相逢盡蕭索。 腰間玉具劍, 意許無遺諾。 壯士不可輕, 相期在雲閣。
作者:李山甫
地聳蒼龍勢抱雲, 天教青共眾材分。 孤標百尺雪中見, 長嘯一聲風裡聞。 桃李傍他真是佞, 籐蘿攀爾亦非群。 平生相愛應相識, 誰道修篁勝此君。
作者:方干
都緣相府有宗兄, 卻恐妨君正路行。 石上長松自森秀, 雪中孤玉更凝明。 西陵曉月中秋色, 北固軍鼙半夜聲。 幸有清才與洪筆, 何愁高節不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