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貫休
天雲如燒人如炙, 天地爐中更何適。 蟬喘雷乾冰井融, 些子清風有何益。 守羊真人聃之役, 高吟招隱倚碧壁。 紫氣紅煙鮮的的, 澗茗園瓜麴塵色, 驕冷奢涼合相憶。
作者:朱慶餘
獨住神仙境, 門當瀑布開。 地多臨水石, 行不惹塵埃。 風起松花散, 琴鳴鶴翅回。 還歸九天上, 時有故人來。
作者:蘇拯
筇杖六尺許, 坐石流泉所。 舉頭看古松, 似對仙鶴語。 是時天氣清, 四迥無塵侶。 顧我笑相迎, 知有丹砂異。
作者:貫休
鶴骨鬆筋風貌殊, 不言名姓絕榮枯。 尋常藜杖九衢裡, 莫是商山一皓無。 身帶煙霞游汗漫, 藥兼神鬼在葫蘆。 只應張果支公輩, 時復相逢醉海隅。
作者:於鵠
去尋長不出, 門似絕人行。 床下石苔滿, 屋頭秋草生。 學琴寒月短, 寫易晚窗明。 唯到黃昏後, 溪中聞磬聲。
作者:齊己
萬重千疊紅霞嶂, 夜燭朝香白石龕。 常寄溪窗憑危檻, 看經影落古龍潭。
作者:張蠙
得道疑人識, 都城獨閉關。 頭從白後黑, 心向鬧中閒。 飢渴唯調氣, 兒孫亦駐顏。 始知仙者隱, 殊不在深山。
作者:顧況
稚子比來騎竹馬, 猶疑只在屋東西。 莫言道者無悲事, 曾聽巴猿向月啼。
作者:修睦
入門空寂寂, 真個出家兒。 有行鬼不見, 無心人謂癡。 古巖寒柏對, 流水落花隨。 欲別一何懶, 相從所恨遲。
作者:於鵠
觸煙入溪口, 岸岸唯檉櫟。 其中盡碧流, 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轉, 絕徑緣峭壁。 把籐借行勢, 側足憑石脈。 gS牙斷行處, 光滑猿猱跡。 忽然風景異, 乃到神仙宅。 天晴茅屋頭, 殘雲蒸氣白。 隔窗梳發聲, 久立聞吹笛。 抱琴出門來, 不顧人間客。 山院不灑掃, 四時自虛寂。 落葉埋長松, 出地才數尺。 曾讀上清經, 知注長生籍。 願示不死方, 何山有瓊液。
作者:李洞
攜文過水宿, 拂席四廊塵。 墜果敲樓瓦, 高螢映鶴身。 點燈吹葉火, 談佛悟山人。 盡有棲霞志, 好謀三教鄰。
作者:貫休
柏梯杉影裡, 頭白藥山孫。 今古管不得, 是非爭肯論。 虎鬚懸瀑滴, 禪衲帶苔痕。 常恨龍鍾也, 無因接話言。
作者:齊己
卻憶西峰頂, 經行絕愛憎。 別來心唸唸, 歸去雪層層。 石塢尋春筍, 苔龕續夜燈。 應悲塵土裡, 追逐利名僧。
作者:皇甫曾
花宮難久別, 道者憶千燈。 殘雪入林路, 暮山歸寺僧。 日光依嫩草, 泉響滴春冰。 何用求方便, 看心是一乘。
作者:齊己
閏年春過後, 山寺始花開。 還有無心者, 閒尋此境來。 鳥幽聲忽斷, 茶好味重回。 知住南巖久, 冥心坐綠苔。
作者:李中
憶昔采芝廬岳頂, 清宮常接絳霄人。 玉書閒展石樓曉, 瑤瑟醉彈琪樹春。 惟恨仙桃遲結實, 不憂滄海易成塵。 似醒一夢歸凡世, 空向彤霞寄夢頻。
作者:王繼勳
白面山南靈慶院, 茅齋道者雪峰禪。 只棲雲樹兩三畝, 不下煙蘿四五年。 猿鳥認聲呼喚易, 龍神降伏住持堅。 誰知今日秋江畔, 獨步醫王闡法筵。
作者:趙嘏
洞庭先生歸路長, 海雲望極春茫茫。 別來幾度向蓬島, 自傍瑤台折靈草。
作者:賈島
獨向山中見, 今朝又別離。 一心無掛住, 萬里獨何之。 到處絕煙火, 逢人話古時。 此行無弟子, 白犬自相隨。
作者:關注
吾鄉陸永仲, 博學高才。 自其少時, 有聲場屋, 今棲自鹿洞下, 絕葷酒, 屏世事, 自放塵埃之外。 行將六十, 而有嬰兒之色, 非得道者能如是乎。 鳳舞龍蟠處, 玉室與金堂。 平生想望真鏡, 依約在何方。 誰信許君丹灶, 便與吳君遺劍, 只在洞天傍。 若要安心地, 便是遠名場。 幾年來, 開林麓, 建山房。 安眠飽館清坐、無事可思量。 洗盡人間憂患, 看盡仙家風月, 和氣滿清揚。 一笑塵埃外, 雲水遠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