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商
童稚牽衣雙在側, 將來不可留又憶。 還鄉惜別兩難分, 寧棄胡兒歸舊國。 山川萬里復邊戍, 背面無由得消息。 淚痕滿面對殘陽, 終日依依向南北。
作者:杜甫
天寒霜雪繁, 遊子有所之。 豈但歲月暮, 重來未有期。 晨發赤谷亭, 險艱方自茲。 亂石無改轍, 我車已載脂。 山深苦多風, 落日童稚饑。 悄然村墟迥, 煙火何由追。 貧病轉零落, 故鄉不可思。 常恐死道路, 永為高人嗤。
作者:吳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 殘月照吟鞭。 黃花細雨時候, 催上渡頭船。 鷗似雪, 水如天, 憶當年。 到家應是, 童稚牽衣, 笑我華顛。
作者:杜甫
魯鈍乃多病, 逢迎遠復迷。 耳聾須畫字, 發短不勝篦。 澤國雖勤雨, 炎天竟淺泥。 小江還積浪, 弱纜且長堤。 歸路非關北, 行舟卻向西。 暮年漂泊恨, 今夕亂離啼。 童稚頻書札, 盤餐詎糝藜。 我行何到此, 物理直難齊。 高枕翻星月, 嚴城疊鼓鼙。 風號聞虎豹, 水宿伴鳧鷖.異縣驚虛往, 同人惜解攜。 蹉跎長泛鷁, 展轉屢鳴雞。 嶷嶷瑚璉器, 陰陰桃李蹊。 餘波期救涸, 費日苦輕繼。 支策門闌邃, 肩輿羽翮低。 自傷甘賤役, 誰愍強幽棲。 巨海能無釣, 浮雲亦有梯。 勳庸思樹立, 語默可端倪。 贈粟囷應指, 登橋柱必題。 丹心老未折, 時訪武陵溪。
作者:譚銖
憶聞九華山, 尚在童稚年。 浮沉任名路, 窺仰會無緣。 罷職池陽時, 復遭迎送牽。 因茲契誠願, 矚望枕席前。 況值春正濃, 氣色無不全。 或如碧玉靜, 或似青靄鮮。 或接白雲堆, 或映紅霞天。 呈姿既不一, 變態何啻千。 巍峨本無動, 崇峻性豈偏。 外景自隱隱, 潛虛固幽玄。 我來暗凝情, 務道志更堅。 色與山異性, 性並山亦然。 境變山不動, 性存形自遷。 自遷不阻俗, 自定不失賢。 浮華與朱紫, 安可迷心田。
作者:權德輿
達人曠跡通出處, 每憶安居舊山去。 乞身已見抗疏頻, 優禮新聞詔書許。 家法遙傳闕里訓, 心源早逐嵩丘侶。 南史編年著盛名, 東朝侍講常虛佇。 角巾華發忽自遂, 命服金龜君更與。 白雲出岫暫逶迤, 鴻鵠入冥無處所。 歸路依依童稚樂, 都門藹藹壺觴舉。 能將此道助皇風, 自可殊途並伊呂。
作者:周曇
童稚逢蛇歎不祥, 慮悲來者為埋藏。 是知陽報由陰施, 天爵昭然契日彰。
作者:韋莊
南鄰酒熟愛相招, 蘸甲傾來綠滿瓢。 一醉不知三日事, 任他童稚作漁樵。
作者:杜牧
惟帝憂南紀, 搜賢與大藩。 梅仙調步驟, 庾亮拂櫜鞬.一室何勞掃, 三章自不冤。 精明如定國, 孤峻似陳蕃。 灞岸秋猶嫩, 藍橋水始喧。 紅旓掛石壁, 黑槊斷雲根。 滕閣丹霄倚, 章江碧玉奔。 一聲仙妓唱, 千里暮江痕。 私好初童稚, 官榮見子孫。 流年休掛念, 萬事至無言。 玉輦君頻過, 馮唐將未論。 庸書酬萬債, 竹塢問樊村。
作者:韋莊
海內昔年狎太平, 橫目穰穰何崢嶸。 天生天殺豈天怒, 忍使朝朝喂猛虎。 關東驛路多丘荒, 行人最忌稅人場。 張彥雄特製殘暴, 見之叱起如叱羊。 鳴弦霹靂越幽阻, 往往依林猶抵拒。 草際旋看委錦茵, 腰間不更抽白羽。 老饕已斃眾雛恐, 童稚揶揄皆自勇。 忠良效順勢亦然, 一劍猜狂敢輕動。 有文有武方為國, 不是英雄伏不得。 試征張彥作將軍, 幾個將軍願策勳?
作者:蘇軾
其陋。 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 有卜鄰之意。 乃取歸去來詞, 稍加概括, 使就聲律, 以遺毅夫。 使家僮歌之, 時相從於東坡, 釋耒而和之, 扣牛角而為之節, 不亦樂乎為米折腰, 因酒棄家, 口體交相累。 歸去來, 誰不遣君歸。 覺從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 征夫指予歸路, 門前笑語喧童稚。 嗟舊菊都荒, 新松暗老, 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閉柴扉。 策杖看孤雲暮鴻飛。 雲山無心, 鳥倦知還, 本非有意。 噫。 歸去來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親戚無浪語, 琴書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嶇, 泛溪窈窕, 涓涓暗谷流春水。 觀草木欣榮, 幽人自感, 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內復幾時。 不自覺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誰計。 神仙知在何處, 富貴非吾志。 但知臨水登山嘯詠, 自引壺觴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還止。
作者:楊無咎
單于吹罷, 望西山乞得, 斜陽收腳。 素魄旋升, 聽桂子、風裡時時飄落。 瑩徹杯盤, 冷侵毛髮, 渾不勝衣著。 天公有意, 為人掀盡雲暮。 童稚猶也多情, 廣庭掃淨草, 不容纖惡。 步繞週遭, 疑便是、踏雪當年東郭。 慢引歌聲, 響穿雲際, 直使姮娥覺。 一尊重酹, 為言千載同約。
作者:皇甫冉
舊國迷江樹, 他鄉近海門。 移家南渡久, 童稚解方言。
作者:吳泳
杏花時候匆匆別。 又欲迫、黃花節。 過了三年經八月。 驪駒聲裡, 青鴻頭畔, 幾見刀頭折。 諸生立盡門前雪。 半偈重翻為渠說。 且莫從頭烹瓠葉。 已呼童稚, 多藏酒秫, 共醉陶彭澤。
作者:葛長庚
三徑就荒, 松菊猶存, 歸去來兮。 歎折腰為米, 棄家因酒, 往之不諫, 來者堪追。 形役奚悲, 途迷未遠, 今是還知悟昨非。 舟輕揚, 問征夫前路, 晨色熹微。 歡迎童稚嘻嘻。 羨出岫雲閒鳥倦飛。 有南窗寄傲, 東皋舒嘯, 西疇春事, 植杖耘耔。 矯首遐觀, 壺觴自酌, 尋壑臨流聊賦詩。 琴書外, 且樂天知命, 復用何疑。
作者:杜甫
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 夔府別駕元持宅, 見臨穎李十二娘舞劍器, 壯其蔚跂, 問其所師, 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 」開元三載, 余尚童稚, 記於郾城觀公孫氏, 舞劍器渾脫, 瀏漓頓挫, 獨出冠時, 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 曉是舞者, 聖文神武皇帝初, 公孫一人而已。 玉貌錦衣, 況余白首, 今茲弟子, 亦非盛顏。 既辨其由來, 知波瀾莫二, 撫事慷慨, 聊為《劍器行》。 昔者吳人張旭, 善草書帖, 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 自此草書長進, 豪蕩感激, 即公孫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孫氏, 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 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 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 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穎美人在白帝, 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 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 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 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 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 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 足繭荒山轉愁疾。
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 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 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 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 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 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 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 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 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 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 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 盡日不能忘。
作者:元稹
傷禽我是籠中鶴, 沉劍君為泉下龍。 重纊猶存孤枕在, 春衫無復舊裁縫。 檢得舊書三四紙, 高低闊狹粗成行。 自言並食尋高事, 唯念山深驛路長。 公無渡河音響絕, 已隔前春復去秋。 今日閒窗拂塵土, 殘弦猶迸鈿箜篌。 婢僕曬君餘服用, 嬌癡稚女繞床行。 玉梳鈿朵香膠解, 盡日風吹玳瑁箏。 伴客銷愁長日飲, 偶然乘興便醺醺。 怪來醒後傍人泣, 醉裡時時錯問君。 我隨楚澤波中梗, 君作咸陽泉下泥。 百事無心值寒食, 身將稚女帳前啼。 童稚癡狂撩亂走, 繡球花仗滿堂前。 病身一到繐帷下, 還向臨階背日眠。 小於潘岳頭先白, 學取莊周淚莫多。 止竟悲君須自省, 川流前後各風波。
作者:孟雲卿
草草閭巷喧, 塗車儼成位。 冥冥何所須, 盡我生人意。 北邙路非遠, 此別終天地。 臨穴頻撫棺, 至哀反無淚。 爾形未衰老, 爾息才童稚。 骨肉安可離, 皇天若容易。 房帷即靈帳, 庭宇為哀次。 薤露歌若斯, 人生盡如寄。
作者:杜甫
故舊誰憐我, 平生鄭與蘇。 存亡不重見, 喪亂獨前途。 豪俊何人在, 文章掃地無。 羈游萬里闊, 凶問一年俱。 白首中原上, 清秋大海隅。 夜台當北斗, 泉路著東吳。 得罪台州去, 時危棄碩儒。 移官蓬閣後, 谷貴沒潛夫。 流慟嗟何及, 銜冤有是夫。 道消詩興廢, 心息酒為徒。 許與才雖薄, 追隨跡未拘。 班揚名甚盛, 嵇阮逸相須。 會取君臣合, 寧銓品命殊。 賢良不必展, 廊廟偶然趨。 勝決風塵際, 功安造化爐。 從容拘舊學, 慘澹閟陰符。 擺落嫌疑久, 哀傷志力輸。 俗依綿谷異, 客對雪山孤。 童稚思諸子, 交朋列友於。 情乖清酒送, 望絕撫墳呼。 瘧病餐巴水, 瘡痍老蜀都。 飄零迷哭處, 天地日榛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