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室宗泐
茲山如鷲形,昂然欲騫翥。
稽首天人師,浩劫長此祝
山中數招提,窗戶散煙霧。
勝流不起席,鐘鼓自朝暮。
下有王捨城,民俗尚淳古。
所嗟給孤園,民俗已非故。
吾生一何幸,良遊遂平素。
一笑天風生,白雲掩高樹。
作者:黃公度
夫子賢堯舜,老彭嘗竊比。
郯子及師襄,下問曾不恥。
河汾一書生,自謂聖復起。
西京投閣士,敢與孟軻齒。
古人取名廉,後人取名侈。
誰知今人中,復見古君子。
方君帥南越,千載少倫擬。
燕居榜師吳,一謙具四美。
隱之經石門,得名一杯水。
伯始萬事優,可但清而已。
官曹服公德,廉仁革貪鄙。
民俗陶公化,淳厚勝奸宄。
蠻獠畏公威,折箠制千里。
老猾憚公明,束手敢干紀。
三城有餘力,一堂仍舊址。
裘帶自清閒,賓僚多燕喜。
惟昔開元相,勳業照青史。
胸蟠活國計,試手曾向此。
我公廊廟具,勞外亦久矣。
尺一趣歸裝,高蹈廣平軌。
作者:陳份
天欲亡佗開漢境,將軍英武契風雲。
遠驅函谷三千騎,南下番禺十萬兵。
自此河山消壘拒,至今民俗荷庸勳。
後來扼腕征蠻者,祿重功輕不似君。
作者:李石
民俗瀕蠻詔,邊城異土宜。
竹筒連水脈,板屋怯風吹。
藥叟鴉隨噪,樵童虎不窺。
愛山來九折,人笑此翁癡。
作者:曹學佺
溫江離省近,民俗向稱饒。
處處是流水,時時當度橋。
漚麻成白雪,釀酒比紅蕉。
底事歸心發,驚聞估客橈。
作者:陶弼
新亭序立郡城樓,樽酒登樓未免愁。
家住斗星天北野,路隨潮水海南頭。
古憂蛟蜃今思濟,從說魚蝦不直鉤。
民俗不知官況薄,上書重把寇君留。
作者:何孟春
秋雨彌天來,秋風動地發。
秋官方用權,暑氣掃七月。
四牡復何之,時當奉天罰。
黃紙下青冥,欽哉惟帝曰。
罪毋脫秦黥,法勿加楚刖。
三覆五覆間,務使事情核。
宸衷一寸丹,載拜書之笏。
年來民俗漓,肯長其告訐。
年來吏事冗,肯聽其唐突。
持此直如弦,何人行請謁。
持此平如衡,何人得乾沒。
莫將五德鳳,擬以獨擊鶻。
筆端有造化,還解肉冤骨。
山川幾經歷,歲月去飄忽。
簿書盈幾席,肯作塵勞咄。
夜分燈火孤,清興諒難汩。
檢點紀行篇,浮蹤遍吳越。
歸朝擬何時,欲及眾芳歇。
民物哀矜余,轉覺心如齕。
好為萬言書,伏奏蒼龍闕。
作者:晁補之
文章之子日翹翹,恐不能如豈有超。
助我彤襜問民俗,煩君泮水采風謠。
預知薄宦妨同處,且可清樽約屢招。
十月驅車漢函谷,冷雲高處望中條。
作者:梅堯臣
藹藹尚書郎,出為二千石。
伯公歷將相,兄弟皆烜赫。
前罷永嘉守,民俗遮阡陌。
獨將海松歸,誇與都下客。
今去烏江邊,寂寞空舊跡。
當求虞姬草,無風舞隨拍。
城頭可曠望,千里波月白。
俱助使君歡,平時遺吏責。
作者:梅堯臣
渭入秦宮古,褎分蜀道難。
泉聲春雨後,月色曉程寒。
蠶浴桑芽短,禽啼杏萼丹。
從來稱召杜,民俗在君安。
作者:邵寶
漕堤楊柳昔人功,六日清陰處處同。
東國共看歸海水,南船方趁過淮風。
尋常民俗兵興後,百萬軍儲歲挽中。
我有瓣香何所致,禮官新祀宋司空。¤
作者:皇甫汸
山居無別業,民俗半為農。
樹杪開山閣,溪彎置水舂。
采薪朝候艇,乞火夜聞鐘。
歲晏收盧橘,猶堪比戶封。
作者:劉基
惟民食為命,王政之所先。
海鹺實天物,厥利何可專。
貪臣務聚財,張羅密於氈。
厲禁及魚蝦,滷水不得煎。
出門即陷阱,舉足遭纏牽。
炰烋用鞭棰,冤痛聲相連。
高牙開怨府,積貨重奸權。
分攤算戶口,滲漉盡微涓。
官征勢既迫,私販理則然。
遂令無賴兒,睚眥操戈鋋。
出沒山谷裡,陸梁江海邊。
橫行荷{累}籠,方駕列船舷。
拒捕斥後懦,爭強誇直前。
盜賊由此起,狼藉成蔓延。
先王務廣德,如川出深淵。
外本而內末,民俗隨之遷。
自從甲兵興,奄忽五六年。
借籌計得喪,耗費倍萬千。
回憶至元初,禁網疏且平。
家家有衣食,畏刑思保全。
後來法轉細,百體皆拘孿。
厚利入私家,官府任其愆。
大哉乃祖訓,典章尚流傳。
有舉斯可復,庶用康迍邅。¤
作者:張耒
憶昨戊午寄東都,人事紛紛相見疏。
補官洛陽我西走,君理舟楫歸江湖。
往來相失頃刻爾,坐使一別三年餘。
他鄉滿眼非故舊,南北耿耿無音書。
福昌古邦廢已久,莽莽榛棘藏麇鼯。
空宮蕭條唐舊路,古堞斷續韓遺墟。
商頑余民俗未泯,習尚凶獷羞為儒。
高堂塵埃坐無客,雖復強接非歡愉。
嗟君尚復記憶我,兩得書札何勤劬。
最後新詩意不淺,知君過我山陽居。
人間翩翩輕薄子,交友暫爾久則渝。
歡欣憂患心不易,我視一世無君如。
念昔登科各年少,君中第一名傳呼。
春風朝游踏廣陌,夜雨縱飲傾金壺。
當時意氣今在否,十年我困官庭趨。
君宜騰達上寥廓,何乃失足遭崎嶇。
人生難必但如此,付委造物隨所驅。
得之幾何失未損,七尺可貴惟吾軀。
洛川春風來已久,桃李次第爭芬敷。
登臨想君不可見,夢逐流水游東吳。
東吳舊遊我所樂,飲有美酒烹有魚。
何當相逢兩披豁,擺落萬累無嗟吁。
作者:戴良
自入東膠路,鄉邦此地賒。
人悲西候日,帆亂北溟霞。
民俗農為業,州城土作家。
驛樓何處是,庭樹暮棲鴉。
作者:宋太宗
妙手彈琴無向束,知之修煉五音足。
先辨浮沈有指歸,弦頭制度相催促。
左手抑揚禁淫邪,右手徘徊堪瞻矚。
法於天,像於地,
伏羲所造與心契。先明理世見其真,
六律含徽聲嘹唳。從茲化被先賢慕,
激濁揚清肖喜怒。太素仁風去住間,
元和之氣皆遍佈。飛鳳在天不可測,
大小龍吟不費力。響應聽時有自然,
舉措安詳能雅飾。南風思政民俗化,
順從平等無高下。淳樸相傳今復興,
逍遙道德後宗亞。指要直掌須反善,
拊安排齊似剪齲聲來往,
玄更玄,振兼文武情展轉。
古與今來千萬來弄,幾人通達能妙用。
廣陵散好足仙蹤,胡笳十八堪鄭重。
堪鄭重,何清切,
依憑伎倆能撥刺。輕佻重打善間鉤,
連蠲掄下輕微抹。伯牙彈時如何美,
汪汪洋洋似流水。類例研究剛柔,
壞陵秋思無比擬。敘志神和慢調{左車右爾},
修身治性藏幽隱。蒼龍鶴舞白雉飛,
防奢止欲皆相準。
作者:司馬光
聖主褒優鼎軸臣,金觴玉醴照青春。
萬家煙火朝來靜,九陌風光雨後新。
高燕翔飛驚紫綬,余花點綴吒朱輪。
問牛因得觀民俗,不獨嬉游惜令辰。
作者:程公許
坤維以文瑞,民俗本柔淑。
何代無戰爭,冤哉今爾酷。
戎馬塞裡墟,劫鈔遍林谷。
平生金石交,屈指半鬼錄。
從子尤可哀,別歸奉水菽。
伯侄並伐殞,荼毒。
探囊幅與書,吞聲不忍讀。
昆崗烈西烯,寧辨石與玉。
叩首一爐香,請為遺黎贖。
作者:梅堯臣
王屋山高無猿猱,下有黃河水滔滔。
天壇半夜見海白,光動古邑雞先嗥。
雞先嗥,絕吠獒,巖居林棲吏莫搔。
山膚有時得虞獵,不比彘肉烹連毛。
聞君今去將效陶,縣前種柳芟蓬蒿。
不問公田問民俗,民安事簡教兒曹。
河南太守喜愷悌,如此可以無厭勞。
作者:李處權
惟昔清獻公,二年蜀中歸。
歸載無長物,一琴而一龜。
龜屬煙霞想,琴寓山水思。
婆娑二物間,德容儼怡怡。
元龍豈時輩,康樂匪俗期。
書齋質不陋,覆之以茆茨。
手植參天松,亭亭歲寒姿。
公去幾霜露,高風猶在茲。
可使貪夫廉,至今仰伯夷。
使君挺孤潔,後身蓋亡疑。
治體簡而肅,民俗醇不疵。
竭虔拜公像,雅有賓僚隨。
置酒延公孫,誠意公所知。
表表孝弟裡,人物固未衰。
德厚者流光,此言良不欺。
春陰澹物華,藹藹原隰滋。
遠山出雲氣,近水餘風漪。
時禽屋上語,野蝶筵中飛。
此堂歷千載,盛事傳一時。
凜如公在傍,冠弁不敢欹。
庶幾飽公德,滿酌其可辭。
聊以永今朝,晝景方舒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