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蕃
青松自是山林物,移植階除傲難屈。
雜居箠楚塵埃地,譬似高人累簪紱。
孰能哦詠於其下,古今僅有一斯立。
昌黎老翁為之記,遂使崔名等金石。
王郎家世本愛竹,舊說不可無一日。
要將我竹配渠松,聊復從容寄扦秩。
春風咫尺龍蛇動,除地求栽政宜疾。
為銘耘業定誰歟,是公筆力韓之敵。
作者:郭印
潛鱗思縱壑,倦羽欲歸林。
平生山水興,過眼必登臨。
況復西風來,天雲布層陰。
殘暑退十捨,新涼直萬金。
寒光流素魂,遠碧露危岑。
高士感時節,忘言發幽琴。
子期不可作,天地知吾心。
林木為之振,人間無此音。
詩成寄孤客,清飆一披襟。
會當逢好景,藜杖去相尋。
作者:李流謙
性懶如岙康,不沐已三歲。
蟣虱擅封域,污垢為之地。
譬之大諸侯,父死輒子繼。
納污固雲久,用鉞豈得已。
朝來湯沐具,縞素雪危滋。
決河卷塵泥,崩風刮氛翳。
{拖換弓}擔坐茂樹,未足當快意。
晚日瀝余潤,寸櫛導積氣。
蓬根入風露,浮爽到肝肺。
卻憂見斑毛,引鏡不敢對。
彈冠一趺坐,茹連豈吾事。
置之勿復道,我醉欲眠爾。
作者:邵雍
無疾之安,無災之福。
舉天下人,不為之足。
作者:蘇軾
士寒餓,古猶今。
向來亦有子桑琴,倚楹嘯歌非寓淫。
伯牙山高水深深,萬世二壟一知音。
閻君七弦抱幽獨,晁子為之梁父吟。
天寒絡緯悲向壁,秋高風露聲入林。
冷絲枯木拂蛛綱,十指巧能寫人心。
□□擊鼓如鳴鼉,□□□成螺。
歲豐寒士亦把酒,滿眼飣餖梨棗多。
晁家公子屢經過,笑談與世殊臼科。
文章落落映晁董,詩句往往如陰何。
閻夫子,勿謂使人難,
使琴抑怨天不和。明光畫開九肅,
不令高才牛下歌。閻夫子,
勿謂使人難,使琴抑怨天和。
明光晝開九□肅,不令高才牛下歌。
作者:樓鑰
百卉生深林,無人皆自芳。
楚騷發妙意,惟蘭乃能當。
我欲效潞公,賸種坡之陽。
不須強披拂,風來味愈長。
君乃先為之,滋畹雙雁鄉。
正欲生階庭,聚書教諸郎。
父子自同心,久之不聞香。
老我行西歸,一造君子堂。
勉哉篤義方,雙雁看高翔。
作者:李益
我行空磧,見沙之磷磷,與草之冪冪,半沒胡兒磨劍石。
當時洗劍血成川,至今草與沙皆赤。我因扣石問以言,
水流嗚咽幽草根,君寧獨不怪陰磷?吹火熒熒又為碧,
有鳥自稱蜀帝魂。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葉滿淚痕。
請君先問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論。秦亡漢絕三十國,
關山戰死知何極。風飄雨灑水自流,此中有冤消不得。
為之彈劍作哀吟,風沙四起雲沈沈。滿營戰馬嘶欲盡,
畢昴不見胡天陰。東征曾吊長平苦,往往晴明獨風雨。
年移代去感精魂,空山月暗聞鼙鼓。秦坑趙卒四十萬,
未若格鬥傷戎虜。聖君破胡為六州,六州又盡為胡丘。
韓公三城斷胡路,漢甲百萬屯邊秋。乃分司空授朔土,
擁以玉節臨諸侯,漢為一雪萬世仇。我今抽刀勒劍石,
告爾萬世為唐休。又聞招魂有美酒,為我澆酒祝東流。
殤為魂兮,可以歸還故鄉些;沙場地無人兮,
爾獨不可以久留。
作者:陸游
老住湖邊一把茆,時沽村酒具山殽。
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
作者:李商隱
蛇年建午月,我自梁還秦。
南下大散關,北濟渭之濱。
草木半舒坼,不類冰雪晨。
又若夏苦熱,燋卷無芳津。
高田長檞櫪,下田長荊榛。
農具棄道旁,饑牛死空墩。
依依過村落,十室無一存。
存者皆面啼,無衣可迎賓。
始若畏人問,及門還具陳。
右輔田疇薄,斯民常苦貧。
伊昔稱樂土,所賴牧伯仁。
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親。
生兒不遠征,生女事四鄰。
濁酒盈瓦缶,爛谷堆荊囷。
健兒庇旁婦,衰翁舐童孫。
況自貞觀後,命官多儒臣。
例以賢牧伯,徵入司陶鈞。
降及開元中,奸邪撓經綸。
晉公忌此事,多錄邊將勳。
因令猛毅輩,雜牧昇平民。
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
或出幸臣輩,或由帝戚恩。
中原困屠解,奴隸厭肥豚。
皇子棄不乳,椒房抱羌渾。
重賜竭中國,強兵臨北邊。
控弦二十萬,長臂皆如猿。
皇都三千里,來往同雕鳶。
五里一換馬,十里一開筵。
指顧動白日,暖熱回蒼旻。
公卿辱嘲叱,唾棄如糞丸。
大朝會萬方,天子正臨軒。
采旂轉初旭,玉座當祥煙。
金障既特設,珠簾亦高褰。
捋鬚蹇不顧,坐在御榻前。
忤者死艱屨,附之升頂顛。
華侈矜遞衒,豪俊相併吞。
因失生惠養,漸見徵求頻。
奚寇西北來,揮霍如天翻。
是時正忘戰,重兵多在邊。
列城繞長河,平明插旗旛。
但聞虜騎入,不見漢兵屯。
大婦抱兒哭,小婦攀車轓。
生小太平年,不識夜閉門。
少壯盡點行,疲老守空村。
生分作死誓,揮淚連秋雲。
廷臣例獐怯,諸將如羸奔。
為賊掃上陽,捉人送潼關。
玉輦望南鬥,未知何日旋。
誠知開闢久,遘此雲雷屯。
送者問鼎大,存者要高官。
搶攘互間諜,孰辨梟與鸞。
千馬無返轡,萬車無還轅。
城空鼠雀死,人去豺狼喧。
南資竭吳越,西費失河源。
因今左藏庫,摧毀惟空垣。
如人當一身,有左無右邊。
筋體半痿痺,肘腋生臊膻。
列聖蒙此恥,含懷不能宣。
謀臣拱手立,相戒無敢先。
萬國困杼軸,內庫無金錢。
健兒立霜雪,腹歉衣裳單。
饋餉多過時,高估銅與鉛。
山東望河北,爨煙猶相聯。
朝廷不暇給,辛苦無半年。
行人搉行資,居者稅屋椽。
中間遂作梗,狼藉用戈鋋。
臨門送節制,以錫通天班。
破者以族滅,存者尚遷延。
禮數異君父,羈縻如羌零。
直求輸赤誠,所望大體全。
巍巍政事堂,宰相厭八珍。
敢問下執事,今誰掌其權。
瘡疽幾十載,不敢扶其根。
國蹙賦更重,人稀役彌繁。
近年牛醫兒,城社更扳援。
盲目把大旆,處此京西藩。
樂禍忘怨敵,樹黨多狂狷。
生為人所憚,死非人所憐。
快刀斷其頭,列若豬牛懸。
鳳翔三百里,兵馬如黃巾。
夜半軍牒來,屯兵萬五千。
鄉里駭供億,老少相扳牽。
兒孫生未孩,棄之無慘顏。
不復議所適,但欲死山間。
爾來又三歲,甘澤不及春。
盜賊亭午起,問誰多窮民。
節使殺亭吏,捕之恐無因。
咫尺不相見,旱久多黃塵。
官健腰佩弓,自言為官巡。
常恐值荒迥,此輩還射人。
愧客問本末,願客無因循。
郿塢抵陳倉,此地忌黃昏。
我聽此言罷,冤憤如相焚。
昔聞舉一會,群盜為之奔。
又聞理與亂,在人不在天。
我願為此事,君前剖心肝。
叩頭出鮮血,滂沱污紫宸。
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
使典作尚書,廝養為將軍。
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聞。
作者:李曾伯
君不見君家知命今師日,白衫騎驢人不識。
當時畫作梁園圖,惟有龍眠老仙筆。
又不見異時知命離戌州,終身原學陶朱游。
能令太史為著語,此比西子同扁舟。
君今名在嫡孫行,數載浮家渚宮上。
秋風細起鱸魚釣,落日馱成院花樣。
孤篷短轡萬兩奇,一朝復見江南詩。
風流信是古難繼,亦有軒輊誰為之。
我知長耳困皁櫪,突市沖籬久狂蹶。
逢京光節僅免辱,入華陰門幾遭詰。
不如小艇楓荻洲,水天碧處盟沙鷗。
凌波三歎洛妃恨,招魂一洗湘累愁。
騎驢不下竟為惑,縱葦所之樂何極。
與今坐上嘲子瑜,爭似舟中懷李白。
奚庸二畝藜莧圖,足歸一枕黃粱娛。
持竿鼓枻貴適我,解鞍截鐙無從渠。
厥今龍眠麟筆不可復,太史鸞膠尚堪續。
我亦苕溪漁隱徒,亦有水調遺子以一曲。
作者:張九成
仁體從來不可名,方圓隨處便成形。
要之自在初非力,以力為之恐失經。
作者:黃庭堅
士寒餓,古猶今,向來亦有子桑琴。
倚楹嘯歌非寓淫,伯牙山高水深深,萬世丘壟一知音。
閻君七弦抱幽獨,晁子為之梁父吟。
天寒終緯悲向壁,秋高風露聲入林。
冷絲枯木拂珠網,十指乃能寫人心。
村村擊鼓如鳴鼉,豆田見角谷成螺。
歲豐寒士亦把酒,滿眼飣餖梨棗多。
晁家公子屢經過,笑談與世殊臼科。
文章落落映晁董,詩句往往妙陰何。
閻夫子,勿謂知人難,使琴抑怨久不和。
明光晝開九門肅,不令高才牛下歌。
作者:杜甫
歲雲暮矣多北風,瀟湘洞庭白雪中。漁父天寒網罟凍,
莫徭射雁鳴桑弓。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大傷農。
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杼軸茅茨空。楚人重魚不重鳥,
汝休枉殺南飛鴻。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
往日用錢捉私鑄,今許鉛錫和青銅。刻泥為之最易得,
好惡不合長相蒙。萬國城頭吹畫角,此曲哀怨何時終。
作者:黎廷瑞
萬甲綠未動,棘叢已蓁蓁。
所害雖尚微,剪薙當及辰。
捨鋤忽三歎,念爾亦一春。
是中留復難,惻然為之顰。
築垣俯清池,池上插柳青。
誰能限芻牧,徙之池水濱。
柳吾所甚愛,護柳吾不嗔。
美醜無棄材,位置固在人。
豈特遂物理,亦以成天仁。
作者:曾鞏
新霖洗窮臘,東南始知寒。
驚我千里意,覺汝征途難。
空江掛風席,扁舟與誰安。
羈旅費亦久,橐衣豈無單。
念汝西北去,壯心始桓桓。
竟逢有司惑,斥走懷琅?/p>
士固有大意,秋毫豈能幹。
所憂道裡困,久無一樽歡。
我意生惻惻,為之卻朝餐。
人生飄零內,何處懷抱寬。
已期彩芝樂,握手青霞端。
無令及門喜,淹留雪霜殘。
作者:岳珂
同文之獄,諸賢非一族。
殄瘁之悲,獨及於禹玉。
豈一人之言,自為之反覆。
傷哉利祿。
作者:黎廷瑞
已是收枰斂手時,更堪牛起著殘棋。
露盤不解相如渴,桃實難充曼倩饑。
吾末如何真已矣,是知不可復為之。
令人長愧商山叟,四海清夷只茹芝。
作者:毛滂
二年錦衣城,坐悵朋游落。
雙瞳不敢白,但向湖山著。
頃當捨之去,眼界垂落寞。
忽逢昔所傾,人事豈容約。
西行追畫鷁,北首望金雀。
斯人玉樹明,映我蒹葭惡。
平生函牛鼎,顧可作雞臛。
干將久在冶,宜有當橐簽。
大器不匆匆,一飛要寥廓。
佳哉妙五言,珠琲相磊硌。
長城矗金塘,銛鋒露霜鍔。
向我寧可當,倒戈為之卻。
我生已數奇,世味寒冰保
茲行聊爾耳,外物矧可略。
所喜得公游,昏愚煩發藥。
不重千金裘,為公了杯酌。
作者:邵雍
銅雀或常聞,未嘗聞金雀。
始愧林下人,識物不甚博。
金雀出何所,必出自靈岳。
剪斷白雲根,分破蒼岑角。
既為之巨硯,遂登於綸閣。
水貯見溫潤,墨發知瀺濯。
窗下喜鑒開,案前驚月落。
見贈何慇勤,欲報須和璞。
胡為不且留,洪化用斟酌。
胡為不且留,賢人用選擢。
胡為不且留,奸人用誅削。
胡為不且留,生靈用安泊。
則予何人哉,拜貺徒驚矍。
須是筆如椽,方能無厚怍。
作者:文同
少年名特立,初為貢公起。
元帝擢司隸,刺舉無所避。
間者何久闊,京師語如此。
馳車下許章,去節自豐始。
上書擿章惡,此舉誠可喜。
奈何少恩恕,春夏常系治。
人多訟其短,遂徒城門尉。
復列堪猛過,上為之切齒。
制詔白其罪,不忍下豐吏。
豐初在朝時,數道堪猛美。
失職乃自取,不內省諸己。
反惑怨其他,轉譽以為毀。
不欲加以刑,上憐之老矣。
庶人終於家,反覆豐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