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回
妙年嘗自負,韓子補天筆。
年及渭濱人,今也老無力。
送君如燕都,誰門可長揖。
蘇舉黃自代,靖翁獨我識。
作者:楊蟠
衣冠仁義少,敢忽嶺邊人。
亦恐修榮達,行歌自負薪。
作者:薛奎
囊書空自負,早晚達明君。
作者:趙汝鐩
園林十畝餘,此邦人推甲。
匝谷篔簹淨,循沼芙蓉夾。
波暖游魚樂,機忘飛鷗狎。
劇談互揮塵,曲欄憑斗鴨。
棋仙俱自負,國手未許插。
酒膽各稱雄,觥船不留呷。
半酣索分吟,韻嚴苦才乏。
枯腸搜欲斷,險字終難壓,
閣筆視諸公,詞源羨流峽。
作者:獨孤及
紫蔓青條拂酒壺,落花時與竹風俱。
歸時自負花前醉,笑向鰷魚問樂無。
第二百四十八卷
作者:鄭剛中
眼債未全無,惜春心尚有。
喜聞幽蘭臭,尋過東出口。
披叢見孤芳,正似得佳友。
小鍤破蒼蘚,護致歸座右。
秀色帶塵埃,清芳動窗牖。
愛媚固無厭,嗟惜亦云久。
今為花木者,貴重無與偶。
第能吐青紅,貢獻率奔走。
官舟塞古汴,往往載蒲柳。
爾何守幽林,國香空自負。
所幸無改芳,可使名不朽。
作者:劉克莊
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
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
看浩蕩、千崖秋色。
白髮書生神州淚,盡淒涼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無跡。
少年自負凌雲筆,到而今有時華落盡,滿懷蕭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
鴻去北,日西匿。
作者:王令
吾於古人少所同,惟識韓家十八翁。
其辭浩大無崖岸,有似碧海吞浸秋晴空。
此老頗自負,把人常常看。
於時未嘗有誇詫,只說東野口不乾。
我生最遲暮,不識東野身。
能得韓老低頭拜,料得亦是無量文章人。
前日杜子長,借我孟子詩。
三日三夜讀不倦,坐得脊折臀生胑。
旁人笑我苦若是,何為竟此故字紙。
童子請我願去燒,此詩苦澀讀不喜。
吾聞旁人笑,歎之殊不已。
又畏童子言,藏之不敢示。
奈何天下俱若然,吾與東野安得不泯焉。
作者:劉禹錫
濛濛篁竹下,有路上壺頭。漢壘麇鼯鬥,蠻溪霧雨愁。
懷人敬遺像,閱世指東流。自負霸王略,安知恩澤侯。
鄉園辭石柱,筋力盡炎洲。一以功名累,翻思馬少游。
作者:劉克莊
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看浩蕩、千崖秋色。白髮書生神州淚,盡淒涼、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無跡。少年自負凌雲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鴻北去,日西匿。
作者:喻良能
平生自負氣雄豪,落筆文詞湧怒濤。
蚤歲賢關幾雁塔,暮年花縣未牛刀。
凜然風義誰能並,偉甚衣冠眾所高。
我欲臨風新執紼,忍於繪事看青袍。
作者:駱賓王
薄宦三河道,自負十餘年。不應驚若厲,只為直如弦。
坐歷山川險,吁嗟陵谷遷。長吟空抱膝,短翮詎沖天。
魂歸滄海上,望斷白雲前。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
不學多能聖,徒思鴻寶仙。斯志良難已,此道豈徒然。
嗟為刀筆吏,恥從繩墨牽。岐路情雖狎,人倫地本偏。
長揖謝時事,獨往訪林泉。寄言二三子,生死不來旋。
作者:岑參
微才棄散地,拙宦慚清時。白髮徒自負,青雲難可期。
胡塵暗東洛,亞相方出師。分陝振鼓鼙,二崤滿旌旗。
夫子廊廟器,迥然青冥姿。閫外佐戎律,幕中吐兵奇。
前者驛使來,忽枉行軍詩。晝吟庭花落,夜諷山月移。
昔君隱蘇門,浪跡不可羈。詔書自徵用,令譽天下知。
別來春草長,東望轉相思。寂寞山城暮,空聞畫角悲。
作者:蘇泂
莫教一片復隨波,月底風前許細哦。
花與吾人本無負,吾人自負此花多。
作者:王邁
君不見淮陰徹侯未得志,胯下從人真短氣。
漂母以食拱而前,心許王孫當富貴。
又不見文叔宏時,大樹將軍身從之。
一夕相顧餒色紅,蕪蔞之粥甘如飴。
丈夫自負不草草,剛腸似石那能拗。
得進要拯萬人饑,讀書肯自謀漫飽。
諸公兼我非窮人,窮途謾爾君勿嗔。
他年五鼎享台饋,須記此夕清洲濱。
作者:文天祥
吾家小黃溪,其間石甚巨。
可寫歸來辭,可刻盤谷序。
晉唐文章手,誰敢以自負。
異時此重來,煩君作玉籌。
作者:張耒
桑弧蓬矢射四方,嬰孩立志長可忘。
莫學兒女漫弄芳,豪氣當視交河郎。
邊城入望千里長,臂鞴時架角鷹蒼。
搏捷仍放韓盧狂,麇鶉日暮隨登堂。
往來絕藝精飛槍,余勇猶足吞頑羌。
讀書誰謂谷勝臧,盛時萬鍾遠饋糧。
水輸長川陸登岡,垂弓在櫜弩在床。
蔽捍入陣牌居旁,天馬馴工披甲驤。
受降浚築修城隍,刀頭不惜千金裝。
三十六將皆鷹揚,故境可容尺地亡。
子頗自負當夙償,況復武庫踰書囊。
惟我與子舊同鄉,友生固自騰雁行。
更欲揚鞭向驌驦,豈但傳經如卜商。
不見漢時張子房,身才六尺佐時王。
功業能依日月光,素書一卷初逢黃。
異時破賊玉書香,當使相繼來西涼,
時臣稱賀持壽觴。鴻鵠一舉橫飛翔,
光陰應須及未央。不侯可忍點鬢霜。
少年天子坐建章,寵待穰苴不顧莊。
嚴兵待時雖未忙,黠虜授首先有祥,
王師會看傅城牆。郊迎父老攜壺漿,
去病當時凱樂張。
作者:文天祥
禮樂皇皇使者行,光華分似及鄉英。
貞元虎榜雖聯捷,司隸龍門幸綴名。
二宋高科猶易事,兩蘇清節乃真榮。
囊書自負應如此,肯遜當年禰正平。
作者:曾豐
晴宵如浸晝如蒸,變氣知從激處生。
風不相饒乘木敗,火猶自負與金爭。
纖阿洗月為純白,少皞澄天作太清。
宋玉所悲吾所喜,長哦聊復發秋聲。
作者:李渤
前年別時秋九月,白露吹霜金吹烈。離鴻一別影初分,
淚袖雙揮心哽咽。別來幾度得音書,南嶽知□□□□。
廬山峨峨倚天碧,捧排空崖千萬尺。社榜長題高士名,
食堂每記雲山跡。我本開雲此山住,偶為名利相縈誤。
自負心機四十年,羞聞社客山中篇。憂時魂夢憶歸路,
覺來疑在林中眠。昨日亭前烏鵲喜,果得今朝爾來此。
吾吟行路五十篇,盡說江南數千里。自憐兄弟今五人,
共縈儒素家尚貧。雖然廩餼各不一,就中總免拘常倫。
長兄年少曾落托,拔劍沙場隨衛霍。口裡雖譚周孔文,
懷中不捨孫吳略。次兄一生能苦節,夏聚流螢冬映雪。
非論疾惡志如霜,更覺臨泉心似鐵。第三之兄更奇異,
昂昂獨負青雲志。下看金玉不如泥,肯道王侯身可貴。
卻愁清逸不干時,高蹤大器無人知。倘逢感激許然諾,
必能萬古留清規。念爾年來方二十,夙夜孜孜能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