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游
藥物扶持疾漸平,布裘絮帽出柴荊。
荒堤經雨多牛跡,村舍無人有碓聲。
數蝶弄香寒菊晚,萬鴉回陣夕楓明。
老翁隨意閒成句,不似劉侯要取名。
作者:陳造
進業湖海窄,取名絲縷輕。
因君論前輩,衛道有金城。
潢潦先知本,機緘貴用情。
靈台與秋日,炯燭古今明。
作者:張鎡
河南牧羊兒,不識奇字書。
君王事邊頭,無亦官帑虛。
慨然分家資,補國何勤渠。
詎有忠於君,而謂不學歟。
毋令敗群語,緱氏果有餘。
惜哉封禪主,更欲取名譽。
歲晚責緣飾,宜其返田閭。
作者:楊萬里
剩雨殘風一向顛,花枝酒琖兩無緣。
忽逢野老從湖上,擔取名園到內前。
芍葯截留春去路,鹿蔥禮上夏初天。
眾紅半霎聊經眼,不枉皇州第二年。
作者:程公許
凜秋天氣佳,令節天賜沐。
客居意莫展,勝賞諾已宿。
風澹湖不波,霧斂山更簇。
畫舫厭囂喧,筍輿恣追逐。
間尋水樂洞,嵌空韻琴築。
煙雲互吞吐,台館適涼燠。
非無人力勝,亦自天巧足。
側步滑青苔,醉面爽飛瀑。
風篁轉幽徑,龍井鑒寒玉。
默堂定未起,清風誰與續。
四海兩仙翁,三生緣契熟。
定知明月夜,屐響答空谷。
歸路取名園,移尊屢更僕。
凍雨不成泥,騶騎未須趣。
峨岷渺何在,萬里勞遠目。
安得天瓢翻,盡把邊塵沃。
文昌靠邊宏毅,承旨氣肅穆。
溫雅奉常卿,跽載膠庠博。
宮講靜有儀,正字竭忠告。
而我贅其間,自省羞樸樕。
明堂索桴棟,底用采捲曲。
平生邱壑姿,本耐羈束。
撫事長郁陶,臨觴轉顰顣。
故園府大江,繞屋藝嘉木。
何以娛歲晚,籬落森杞菊。
糗糧幸有儲,那不返耕築。
作者:魏了翁
三十作龍首,四十珥貂蟬。幡然攜取名節,錦繡蜀山川。攬轡扶桑初曉,飲馬咸池未旰,來日盡寬閒。茲事亦云足,所樂不存焉。女垂髫,兒分鼎,婦供鮮。尊章青鬢未改,和氣玉生煙。造物猶嫌缺陷,要啟公侯袞袞,又畀賈嘉賢。公更厚封植,自古有豐年。
作者:姚雲文
柳花引過橫塘路,縈迴曲蹊通圃。插槿編籬,挨梅砌石,次第海棠成塢。吟筇獨拄。待尋訪斜橋,水邊窺戶。已約青山,雲深不礙客來處。繁華閱人無數。問舊日平原,君還知否。啼鳥窗幽,畫陰人寂,慵困不如飛絮。匆匆燕語。似迎得春來,且留春祝惜取名花,一枝堪寄與。
作者:楊萬里
學琴自有譜,相鶴自有經。
蔬經我繙盡,不見蔊菜名。
金華詩裡初相識,玉友尊前每相憶。
坐令芥孫薑子芽,一見風流俱避席。
取士取名多失真,向來許靖亦誤人。
君不見鄭花不得半山句,卻參魯直稱門生。
作者:趙子巖
北庵竹玉青,南階梅雪白。
吏散隱幾坐,觀化聊自適。
竹青表勁節,梅白留佳實。
太守謝二友,粗官謾陳力。
取名吾有寄,梅竹蓋假借。
青白遺子孫,先訓存金石。
斯民雕瘵餘,政教當尚德。
雖微甘棠化,韋弦吒三益。
作者:孫介
使君心事玉無瑕,遊戲功名發未華。
要省文書繙貝葉,故從江嶺訪梅花。
春風早趁人千里,勝日想思天一涯。
喚取名郎著蘭省,不須留及兩年瓜。
作者:劉禹錫
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
終須買取名春草,處處將行步步隨。
作者:丁謂
炳蔚西方美,群居即谷陰。
人文窮燮妙,將略取名深。
飾用千金直,韜藏七日心。
會當窺落落,莫向管中尋。
作者:辛棄疾
自古高人最可嗟。只因疏懶取名多。居山一似庚桑楚,種樹真成郭橐駝。雲子飯,水晶瓜。林間攜客更烹茶。君歸休矣吾忙甚,要看蜂兒趁晚衙。
作者:宋庠
親見仙科唱第時,寵均宣室對神釐。
漢台詔令方深厚,好取名郎作訓辭。
作者:張孝祥
儉德仁諸族,陰功格上清。焚香掃地夜朝真。看取名花浮玉、鑒齊精。寶篆融融滿,□流細細傾。雙親俱壽八千齡。卻捧紫皇飛詔、上蓬瀛。
作者:陳第
歲昔在乙巳,送君入上京。
亂流濟扁棹,兩岸多鶯聲。
一別詎能幾,今又送君行。
濃談殊未盡,衷曲還憤盈。
燕薊正雨雪,胡為獨北征。
行途登泰岱,吳門望正晴。
上有無字碑,秦漢銘已傾。
秣陵舊都地,守重隔江城。
國初宿屯戍,五衛列藩營。
自從崩圯後,洲渚坦以平。
何當存犄角,識者為心驚。
袖中有短疏,意在扣宸明。
遠臣既建白,公輔會相成。
願君且靜默,造物忌取名。
作者:崔樞
受命籠齊鵠,交歡獻楚王。惠心先巧辯,戢羽見迴翔。
意適清風遠,憂除白日長。度雲搖舊影,過樹閱新芳。
直取名翻重,寧唯好不傷。誰言滑稽理,千載戒禽荒。
作者:蘇軾
東望海,西望湖,山平水遠細欲無。
野人疏狂逐漁釣,刺史寬大容歌呼。
君恩飽暖及爾孥,才者不閒拙者娛。
穿巖度嶺腳力健,未厭山水相縈紆。
三百六十古精廬,出遊無伴籃輿孤。
作詩雖未造藩閾,破悶豈不賢樗蒲。
君才敏贍兼百夫,朝作千篇日未晡。
朅來湖上得佳句,從此不看營丘圖。
知君篋櫝富有餘,莫惜錦繡償菅蘧。
窮多斗險誰先逋,賭取名畫不用模
作者:文同
華堂聳嚴台,地勢側隨水。
高臨巽宮上,其取名以是。
峨峨寶峰頂,日影正辰已。
繚棧入雲林,詰屈如篆字。
輕霏互虧蔽,亂樾紛間廁。
賓來獲清歡,吏散生野思。
靜見萬物本,一一齊於此。
體道以行權,端居得深旨。
作者:陸游
詩句雄豪易取名,爾來閒澹獨蕭卿。
蘇州死後風流艷,幾許工夫學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