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棄疾
昔年留此苦思歸,為憶啼門玉雪兒。
鸞鵠飛殘梧竹冷,只今歸興卻遲遲。
作者:姚穎
鵝湖鹿洞兩優遊,吾道南來誰與儔。
鄮地傳心化已洽,堇山遺教澤長留。
空階向日春風度,棟宇凌雲化雨周。
聲譽已垂百世後,長江虹水不空流。
作者:劉克莊
鵝湖始若小異,虎溪豈必皆同。
平亭晦庵子靜,捏合淵明遠公。
作者:梅堯臣
鵝湖有鵝吾不問,鵝湖無鵝吾不疑。
道士須換黃庭經,釋子自明太玄辭。
噫嘻兮此意迥與山陰別,我亦曾非逸少為。
作者:方回
昔年初弱冠,丙午創書堂。
四海仰朱子,萬山環紫陽。
工夫誰久大,邃密要商量。
舊日鵝湖語,端能子細詳。
作者:陳文蔚
出門正爾值淋漓,決策登車不自疑。
一路新晴天借與,花香鳥語卻撩詩。
作者:白玉蟾
昔從師在月巖時,我過鵝湖即語離。
每見孤鴻每生感,不曾一日不相思。
作者:林致誠
憶昔先翁此地經,曾揮詩筆掃青冥。
我來篇索前修句,雷電何年敕六叮
作者:姚勉
博文約以禮,夫子誨子淵。
詳說將反約,斯語在七篇。
由繁乃入簡,此學本聖賢。
卓哉紫陽公,道統得正傳。
部析到精微,而後會大全。
譏以為支離,此說恐未然。
閒邪至敬義,簡易斯坤乾。
後學懶用功,疏略取自便。
藉口鵝湖詩,一蹴登青天。
浪雲即心是,所學竟類禪。
不知格物學,蓋在誠意先。
如斯謂之簡,毋乃墮一偏。
此風近頗張,門戶欲自專。
君既學雙峰,趨向尚慎旃。
路頭且要正,莫踏船兩舷。
作者:趙蕃
兼旬眠食同,慷慨豁心胸。
尚喜斯文在,未憂吾道窮。
鵝湖余舊歷,鷲嶺子新逢。
四海均同宇,休言兩地中。
作者:王柏
今歲臘前,苦無多寒色、梅花先白。可惜橫斜清淺處,誰妨孤山仙客。玉勒尋芳,金尊護冷,定與心期隔。夜闌人悄,可無一段春月。怕它香已飄零,羅浮夢斷,不與東君接。買得鵝湖千幅絹,留取天然標格。樹老梢,蕊圓須健,不放風騷歇。花光何處,兒孫聲價方徹。
作者:陳文蔚
塊坐蕭齋廢短筇,一春長在雨聲中。
野花留得春光在,無數青山玉雪叢。
作者:劉辰翁
先生豈我輩,造物乃其徒。荷衣自放林壑,亦未棄銀魚。留得東籬晚節,笑倒龍山禿帽,一醉插茱萸。天下有大老,攜手盍歸乎。別頭經,三晝夢,一編書。向之麟者止矣,且看老溪圖。歷遍後天既未,依約明朝三五,乾體適當符。還以奉公壽,不是講鵝湖。
作者:沈煥
任地從天景孰真,何須向北定三辰。
天涯未遇蜃樓市,仙嶠偏多採藥人。
分手傳資每歧路,知心講道更情親。
離亭信宿梅花驛,只恐霏霏雨雪頻。
作者:方回
近沿關洛至乾淳,遠探羲圖未畫真。
自古斯文元有種,即今所學不無人。
轉移鴞泮希起起,判斷鵝湖正論□。
□□諸生仕鄰國,變齊同囿杏壇春。
作者:劉子翬
偶向妙峰亭上望,一襟寒色近春分。
晴風吹放天全露,吹盡江南江北雲。
作者:喻良能
鵝王牧群鵝,濁世肯下游。
積水近天關,有時戲沈福
老禪天人師,領略傾九州。
初開選佛場,坐斷諸峰頭。
當時江東西,海納吞眾流。
歲晚徙山麓,華堂跨龍樓。
至今韋公碑,照曜蒼崖幽。
陳跡記往昔,登臨縱冥搜。
重來歲月疾,俯仰五十秋。
撫事一太息,何從問人牛。
惟餘拱把木,百尺環道周。
成壞各有時,干戈今少休。
空懷三宿戀,為爾半日留。
鐘聲遠送客,霧雨昏林休。
作者:釋文禮
說理談真面紫宸,鵝湖大義枉勞神。
由來佛性難名邈,爭似君王默契親。
作者:喻良能
白壁長廊數十間,峨峨佩劍兩蒼官。
艷陽滿目皆桃李,晚節如公可歲寒。
作者:袁說友
我昔曾為江左國,剩說鵝湖今壯邑。
頻年官府苦催科,百里齊民猶珥筆。
男兒遇事難是圖,猛士縛獸須於菟。
才高政不較難易,知公此去無趑趄。
嗟予仰韓如仰鬥,公亦登門及予否。
為言飢餓六年中,兩眼猶能記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