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齊丘
嵯峨壓洪泉,峉撐碧落。
宜哉秦始皇,不驅亦不鑿。
上有布政台,八顧背城郭。
山蹙龍虎健,水黑螭蜃作。
白虹欲吞人,赤驥相煿爆。
畫棟泥金碧,石路盤墝埆。
倒掛哭月猿,危立思天鶴。
鑿池養蛟龍,栽桐棲。
梁間燕教雛,石罅蛇懸殼。
養花如養賢,去草如去惡。
日晚嚴城鼓,風來蕭寺鐸。
掃地驅塵埃,剪蒿除鳥雀。
金桃帶葉摘,綠李和衣嚼。
貞竹無盛衰,媚柳先搖落。
塵飛景陽井,草合臨春閣。
芙蓉如佳人,回首似調謔。
當軒有直道,無人肯駐腳。
夜半鼠窸窣,天陰鬼敲啄。
松孤不易立,石丑難安著。
自憐啄木鳥,去蠹終不錯。
晚風吹梧桐,樹頭鳴嚗嚗。
峨峨江令石,青苔何淡保
不話興亡事,舉首思眇邈。
吁哉未到此,褊劣同尺蠖。
籠鶴羨鳧毛,猛虎愛蝸角。
一日賢太守,與我觀橐籥。
往往獨自語,天帝相唯諾。
風雲偶不來,寰宇銷一略。
我欲烹長鯨,四海為鼎鑊。
我欲取大鵬,天地為矰繳。
安得生羽翰,雄飛上寥廓。
作者:王安石
禹行掘山足百谷,蛟龍竄藏魑魅伏。
心志幽妖尚覬隙,以金鑄鼎空九牧。
冶雲赤天漲為黑,寒風余吹山拔木。
鼎成聚觀變怪索,夜人行歌鬼晝哭。
功施元元後無極,三姓衛守相傳屬。
弱周無人有宜出,沈之九幽拆地軸。
始皇區區求不得,坐令神奸窺邑屋。
作者:蘇軾
徙倚秋原上,淒涼晚照中。
水流天不盡,人遠思何窮。
問諜知秦過,看山識禹功。
(餘杭,始皇所捨舟也。
西北舟杭山,堯時洪水,系舟山上。
)稻涼初吠蛤,柳老半書蟲。
荷背風翻白,蓮腮雨退紅。
追游慰遲暮,覓句效兒童。
北望苕溪轉,遙憐震澤通。
烹魚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作者:熊皦
家臨涇水隔秦川,來往關河路八千。
堪恨此身何處老,始皇橋畔又經年。
作者:羅隱
荒堆無草樹無枝,懶向行人問昔時。
六國英雄漫多事,到頭徐福是男兒。
作者:韋檢
白浪漫漫去不回,浮雲飛盡日西頹。
始皇陵上千年樹,銀鴨金鳧也變灰。
作者:陳普
伏羲神農黃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專頊及高辛,唐虞堯舜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湯文武是。
堯舜傳官禹傳家,天與人與非私畀。
夏禹一傳啟以賢,少康興夏滅猿豷。
十有七世於桀王,萬湯放桀夏緒墜。
殷湯應天而順人,興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為專美。
祖乙盤庚亦賢君,三十傳紂覆商祀。
周興積累由後稷,公劉太王及王季。
文王大勳武王集,伐紂牧野作牧誓。
成王嗣位在幼沖,周公輔政天下治。
成康措刑四十年,幾移周鼎幽與厲。
夷王下堂王室卑,平王東遷春秋始。
至於威烈春秋終,二百四十二年爾。
魯衛晉鄭蔡燕曹,姬氏同姓皆兄弟。
異姓齊楚秦宋陳,春秋列國侯十二。
其間五霸相繼興,齊桓小白晉重耳。
宋襄秦穆及楚莊,名曰尊王假仁義。
戰國七雄莫如秦,韓趙魏燕齊楚起。
秦滅六國吞二周,周祚至於赧王止。
天王三十有七傳,八百餘年屬周紀。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傳二世而已矣。
漢室龍興滅秦項,高祖劉邦赤帝子。
末年國本幾動搖,四皓一出回孝惠。
呂後臨朝諸呂反,賴有平勃植赤幟。
文景之世比成康,武帝好大功伐喜。
霍光擁昭而立宣,江充誣譖太子戾。
厥後外戚多擅權,平帝新室莽篡位。
光武誅莽復中興,漢為東漢炎運熾。
明章二帝世所稱,至於靈獻漢祚替。
前漢高文武宣朝,後漢光明章七制。
兩漢相傳二十四,禪魏曹丕竊神器。
分為三國魏蜀吳,鷸蚌相持真鼎峙。
魏則曹丕吳孫權,蜀則先主稱劉備。
魏曹承漢才四傳,天下權歸司馬氏。
晉室肇興司馬炎,三王追諡昭思懿。
兩三傳間至懷憫,群胡雲擾如鼎沸。
五涼前後南北西,四燕前後南北異。
秦前後西趙前後,後蜀大夏相吞噬。
東晉元帝都建康,天下南北分形勢。
南則晉宋齊梁陳,北則元魏東西魏。
北齊後周猶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平陳禪周隋楊堅,夫何三世隋嗣斃。
李唐繼之纂洪圖,高祖太宗成功易。
武後易唐而為周,仁傑一言回睿意。
玄宗末戰溺楊妃,祿山叛逆為子弒。
肅宗東征復兩京,憲宗見弒陳洪志。
文宗有才誅克明,德宗猜忌任慮杞。
太宗玄宗及憲宗,號稱三宗商可擬。
末後難制藩鎮強,宦官奉立皆私議。
唐後迭興有五代,梁唐晉漢周相繼。
五代五十三年間,後有十國皆僭偽。
齊楚吳燕漢晉唐,周蜀吳越如蜂蝟。
宋受周禪握乾符,掃除僭偽皆風靡。
太祖姓趙都汴京,雪夜常幸趙普第。
太宗真仁英神哲,歷代承平善繼嗣。
至於徽欽金虜來,誤國奸臣京與檜。
高宗南渡宋復興,建都錢唐歌舞地。
孝及光寧守偏方,托胄既誅由諸史。
在位歷年四十餘,前有仁宗後有理。
至於度宗宋祚微,皆由平章似道棄。
建隆德佑十六傳,大元一統興燕薊。
作者:文同
長安鬻碑者,遺我古鼎銘。
不知其所來,有眼實未經。
凡百十九字,詭怪摹物形。
縱橫下點畫,不類子與叮
試考諸傳說,其源已冥冥。
宣王石鼓文,氣韻殊飄零。
始皇嶧山碑,骨骼何冷竮。
我恐鬼哭時,正為此物靈。
安得不死神,提去詢大庭。
為我譯其辭,讀之駭群聽。
作者:楊簡
始皇繼周稱皇帝,傳子胡亥為二世。
子嬰灞上降漢王,四十餘年非久計。
作者:張大直
雲嶺嵯峨掛夕陽,含虛南洞更徜徉。
書堂猶覺寶薰在,石銚微聞仙茗香。
遙想釣魚台上客,飄然駕鶴白雲鄉。
洪崖有路通仙島,當日無人報始皇。
作者:劉筠
利觜由來得擅場,盡遷豪富入咸陽。
屬車夜出迷雲雨,峻令朝行劇虎狼。
前殿建旗凌紫極,東門立石見扶桑。
從臣嘉頌徒虛美,不柰盧生讖國亡。
作者:林翰
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幾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作者:曹鄴
千金買魚燈,泉下照狐兔。
行人上陵過,卻吊扶蘇墓。
纍纍壙中物,多於養生具。
若使山可移,應將秦國去。
舜歿雖在前,今猶未封樹。
作者:韓維
秦王騁奇觀,不憚阻且脩。
萬里走轍跡,八荒開囿游。
勞歌久已息,遺築今尚留。
千載威神盡,驪山空古丘。
作者:王安石
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
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凌。
游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
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作者:許渾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
作者:張九齡
秦帝始求仙,驪山何遽卜。中年既無效,茲地所宜復。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黔首無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土崩失天下,龍斗入函谷。
國為項籍屠,君同華元戮。始掘既由楚,終焚乃因牧。
上宰議揚賢,中阿感桓速。一聞過秦論,載懷空杼軸。
作者:錢惟演
天極周環百二都,六王鍾鋸接劉蘇。
金椎漫築甘泉道,匕首還隨督亢圖。
已覺副車驚博浪,更攜連弩望蓬壺。
不將寸土封諸子,劉項由來是匹夫。
作者:楊億
衡石量書夜漏深,咸陽宮闕杳沉沉。
滄波沃日虛鞭石,白刃凝霜枉鑄金。
萬里長城穿地脈,八方馳道聽車音。
儒坑未冷驪山火,三月青煙繞翠岑。
作者:文同
山流濯幽阬,銅篆發古耀。
我行奉天縣,叟以百錢糶。
讀之乃二世,元年所刻詔。
謂法度量者,盡始皇帝造。
辭止曰皇帝,久遠若為道。
乃命斯去疾,具述紀其右。
文章既精簡,字畫亦佳妙。
亥爾何等人,敢作萬世調。
其為者非是,所累才一廟。
區區頌微末,回首皆可吊。
郡兵厭寶玉,得此只揮掉。
漂流落芒壤,千載厄潛奧。
乃知天宇內,事有不可料。
此物今何為,惟助觀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