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崢嶸虎戰墟,中涓學語正坑儒。
石家禮法從何出,甲乙諸郎盡鯉趨。
趨出範圍表,蓆子主之大。
理同然不異,隅至此俱無。
聖豈東西判,游何內外拘。
鵠邊天浩浩,蝸角國區區。
廣可包三極,微寧泣一夫。
晚知莊老誕,終向孔門趨。
只知嫌湫隘,何意落崎嶇。
問路因居者,褰裳愧僕夫。
慟曾憐阮籍,泣豈效楊朱。
不費幽尋勝,寧思捷徑趨。
巧與天成未覺殊,國工施手豈須臾。
根連滄海蓬萊闊,勢壓黃河砥柱孤。
坐上煙嵐生紫翠,影中樓閣見青朱。
為山觀水皆良喻,誰向君家識所趨。
撇開塵鞅作清游,路轉溪回景物幽。
樓閣插天藏九鎖,林崖飛瀑看雙流。
聲鏘玉珮三更月,冷浸冰壺一段秋。
從此濯纓趨□□,□□□□□□□。
苦聞小杜說揚都,當昔豪華今在無。
江勢橫來控南楚,地形前下瞰東吳。
萬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風酒並壚。
得意莫忘京國友,踏塵沖雪奉朝趨。
黃昏封印點刑徒,愧負荊山入座隅。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覆沒階趨。
腐儒衰晚謬通籍,中有高堂天下無。
但願樽中九醞滿,彩服日向庭闈趨。
北峽吞淮口,東陵控海隅。
霍山分岳鎮,肥水混濡須。
從事之官遠,觀風問俗殊。
廬江多小吏,應候府中趨。
高詞棄浮靡,貞行表鄉閭。未真南宮拜,聊偃東山居。
大藩本多事,日與文章疏。每一睹之子,高詠遂起予。
宵晝方連燕,煩吝亦頓祛。格言雅誨闕,善謔矜數餘。
久跼思游曠,窮慘遇陽舒。虎丘愜登眺,吳門悵躊躇。
方此戀攜手,豈雲還舊墟。告諸吳子弟,文學為何如。
跡與孤雲遠,心將野鶴俱。那同石氏子,每到府門趨。
缺然資略每區區,抑冒揚清小小劬。
諏律綱條思濟理,算緡公帑較輸儲。
三科識擢才能顯,八計精研吏治孚。
端有碩生如杜蕢,升堂洗觶降除趨。
時行時止石高下,或見或聞雲有無。
五疊何妨轉奇偉,終然萬折必東趨。
天目遠隨雙鳳落,海門遙蹙兩潮趨。
銜燭耀幽都,含章擬鳳雛。西秦飲渭水,東洛薦河圖。
帶火移星陸,升雲出鼎湖。希逢聖人步,庭闕正晨趨。
日月三秋杪,江山萬象殊。
小舟浮舴艋,廣信出闉闍。
草木關詩律,雲煙入畫圖。
水清沙可數,景好句難模
汀際寒鳴雁,檣端晚噪烏。
樵村人語靜,商棹夜燈孤。
冷水尋宵泊,焦灘就曉餔。
霧銷分浦漵,風定少帆蒲。
愛日生篷背,奇峰湧坐隅。
芙蓉多落蒂,楊柳有枯株。
楓葉紅綃翦,蘆花白雪鋪。
扁翩兩行鷺,泛泛一雙鳧。
斷岸幾千尺,誅茅間一區。
茲巖清港急,龍瀨碧濤粗。
斷已憑三老,那能貴一壺。
酒壚勞問訊,漁艇費招呼。
鮮鯽還堪買,香醪亦任沽。
不妨成酩酊,聊復免馳驅。
汭口真蕭鎮,錢倉豈舊爐。
藂篁驚外裹,怪石覺中刳。
漸喜三吳近,寧辭十里紆。
波平如瀉鏡,罡密似連珠。
嘯詠知誰和,欹眠只自娛。
市聲喧戈邑,山雨鬧蓮湖。
擬傍桃花宿,容繙貝葉無。
鳥棲方艤楫,鯨吼又乘桴。
野菊新收艷,官梅未吐須。
貴溪端爽灑,賤子小踟躕。
王事三旬外,舟程六驛逾。
更判弦月上,應得綵衣趨。
賈董聲名甲漢儒,到頭事業有差殊。
五年大傅何飄忽,不告梁王肆夏趨。
仍文星炯炯照吳鉤,草詔金鑾酒老儒。
今□□公高北斗,後身白傳到西湖。
要途未若閒宮樂,心服□□貌敬殊。
臭味果然有投合,及門豈在急摳趨。
揭陽多士天下都,聲名籍籍南海隅。
往往能騎龍馬駒,唾手可捋於菟須。
大食刀聽赤瓠壺,綠沈弓迸金僕姑。
太阿何止敵萬夫,四海可歸輿地圖。
一舉旌旗到三吳,全軍接上甘泉書。
不比白面謝石奴,漢庭挺出萬卷儒。
至尊含笑御玉虛,此時賢傑氣焰舒。
更看相踵升亨衢,鳳池雞省爭鳧趨。
來迎父老喜相扶,才大能令惠愛孚。
十道山川新約束,三樓風月舊規模。
巖巖氣貌逾嵩華,坦坦胸襟有典謨。
仰止光華申善頌,何當斂版向庭趨。
山如豪俊{上四下各}方隅,傲睨驕蹇未受拘。
為著孤亭凌縹渺,至今端委正衙趨。
漢字趨的釋義
趨
(形聲。從走,芻聲。本義:快步走)
同本義 [run]
趨,走也。--《說文》。按,疾行曰趨,疾趨曰走。」
走而不趨。--《禮記·王藻》
帷薄之外不趨。--《禮記·曲禮》
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莊子·胠篋》
急趨之,折過牆隅,迷其所往。--《聊齋誌異·促織》
步趨動作。--宋·蘇軾《教戰守》
又如:趨躡(快速尾隨);趨行(急行;趕路);趨走(疾走);趨風(快走如風。比喻快步向前走或表示向對方致敬);趨趨(小步急行的樣子);趨拜(急往拜見)
步,行走 [walk]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古樂府·陌上桑》
又如:趨趄(抬腿做出要
趨(趨)qū
⒈快走:~走。~而迎之。
⒉嚮往,奔向,向著某方面發展:~向。~勢。~之若鶩。~於一致。
⒊〈古〉通"促"。催促。
⒋[趨捨]也作"趣捨"。進取或退止:人皆有~捨。
────────────────—
趨cu 1.敦促;促使。 2.催迫;催促。 3.急促;迫切。 4.趕快;立即。 5.矮,短促。
────────────────—
趨qu 1.志向;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