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葉縣連牆居,謝公席上對摴蒱。
雙鬟女弟如桃李,早許歸我捨中雛。
平生同憂共安樂,歲晚相看青雲衢。
去年樽酒輦轂下,各喜身為反哺烏。
城頭歸烏尾畢逋,春寒啄雪送行車。
解佩我無明月珠,折柳不對千里駒。
念君胸中極了了,作吏辦事猶詩書。
濁酒挽人作年少,關防心地亦時須。
鄖鄉縣古民少訟,但問自己不關渠。
登臨一笑雙白髮,宜城凍筍供行廚。
人生此樂他事無,行李道出漢南都。
寄聲諸謝今何如,謝公書堂迷竹塢。
手種竹今青青否,我思謝公淚成雨,屬公去灑穰下土。
苦中樂,樂中苦,
趙州這僧俱欠悟。直饒徹根源,
也是泥中洗土。
欲視目已瞑,欲語口已噤。
欲動肉已寒,欲書手已硬。
惟有心上熱,惟有心上悲。
此熱須臾間,此悲無休時。
所悲孤兒寒,所悲孤兒饑。
苦苦復苦苦,此悲遂入土。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
胄衍祀綿,岳峨河浩。
聰明睿智,光披遐荒;
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
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台不守,三韓為墟;
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
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
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備歷險夷;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
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
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內政;
億兆一心,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
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
實鑒臨之,皇天后土。
國家諸陵陷河北,盜發寶衣斧陵木。
或言陵下往來人,夜聞翁仲草間哭。
何年卻遣朝陵官,含桃璀粲登金槃。
悲哉,人家墳墓各有主,
誰修永昌一抔土。
咄這尊慈,口甜心苦。
帶累我儂,破家蕩戶。
者僧話墮處,直下明明舉。
一炷栴檀充宇宙,誰道黃金如糞土。
余初食橄欖,眉蹙口欲吐。
稍稍滋味之,久乃見媚撫。
曲終喜奏雅,先病得後愈。
功成老大時,亦足酬嘬咀。
餘生足憂患,備已嘗險阻。
猶如蓼中蟲,自習蓼中苦。
不知苦盡處,回味有幾許,
古人倒啖蔗,佳境貴漸齲
但問有與無,遲暮不猶愈。
君看道傍李,棄置終泥土。
怒風吹雪急鞭馬,匪兕匪虎率曠野。
護糧將軍夜不來,敦然獨宿在車下。
夏人驕狃敢予侮,王師問罪在一舉。
半歲力盡竟無功,哀哀生人命如土。
游氣日氤氳,人物生楚楚。
陰陽易之馬,天地道之府。
吾身從何來,造化戲劇我。
有我期自喪,欲與未生伍。
天胡鑿吾竅,能解樂與苦。
苦樂兩相紐,心緒遭織組。
吾生亦錯誤,錯誤送千古。
勤除將懶乘,智闕以愚補。
天機自裁斷,萬象得安堵。
日晴鳥樂奏,風動花姬舞。
結交一歡伯,氣味投肺腑。
逍遙隨化遷,建德非吾土。¤
金節橫光馬珂鬧,瑞鶻宮袍腰玉繞。
煙沙轤轆高軒過,路上千人瞻羽纛。
瑤魁精彩浮蒼龍,江城四面生春風。
城中壞屋書籤碧,有客苦吟連旦夕。
麻衣塵暗抱書泣,歲暮黃梁不供食。
白日曈曨望龍阪,坐上一言寒可暖。
西入天關灑霖雨,須惜窮鱗在泥土。
朝見一片雲,暮成千里雨。淒清濕高枝,散漫沾荒土。
城南征戰多,城北無饑鴉。白骨馬蹄下,誰言皆有家。
城前水聲苦,倏忽流萬古。莫爭城外地,城裡有閒土。
節彼喬岳,神明之府。
秩秩威備,肅肅靈宇。
懿號春崇,庶物鹹睹。
帝籍升名,式綏九土。
曼倩啼饑桃未熟,綺窗珠樹層陰綠。
上清童子晝臨關,鸞尾掃雲方種玉。
芙蓉畫闌春晝長,簫《韶》一派起迴廊。
八龍未暇送周穆,三鳥遽能迎漢皇。
風雨蒼蒼隔玄圃,不勞西望祠王母。
贈君桃核大如杯,歸植茂陵陵上土。
風雨桃李華,佳人來何暮。
安齊果未安,寓衛豈所寓。
張侯室縣磬,得酒美無度。
常憂腐腸死,須我嫁阿騖。
雙魚傳尺素,何處迷春渚。
啼鳥勸不歸,曉鞍逐行旅。
遙知登樓興,信美非吾土。
南風轉北遂為霖,倒掩書帷坐累茵。
洗沐江山三尺雨,莊嚴天地十分春。
猿吟鶴舞圖雙引,酒社詩壇待五申。
說我小園增秀潤,便思徐步轉城{閏去王加堙去土}。
舊事憑誰訴。記錦宮、初試濃妝,前身天女。玉輦行春嬌侍夜,浴殿溫泉輕注。一點點、猩紅啼吐。繡屋篝香春睡足,細溫存,怕遣驚風雨。春孟散,暗凝佇。韶華寂寞今何許。想故宮、柳亦凝愁,倚欄停舞。欲趁啼鵑歸月下,可奈川回山阻。倩萬里、鵠來銜子。工部無詩雖結恨,道無香、更恨癡人語。拌絕艷,付黃土。
刻花圓楹青玉趺,高堂{左車右獻}{左車右獻}雲錦舒。
兩階納陛先登巫,近前神喜巫歌呼。
揚桴兮拊鼓,金鳴兮竹語。
長絲哀怨雁移步,堂上聲歌堂下舞,
工祝濯柳灑庭戶,神君功多人有主。
風清氣微散時雨,上無螟蛉下無鼠。
川滿粳兮陸滿黍,少婦窗間弄機杼。
鄉人相勸醉場圃,敬拜神君芘吾土。
前年番兵來,郎戰淮河西。
官軍來上功,不待郎書題。
淮河在何許,妾身那得去。
生死不相待,白骨應解語。
天寒無衣兒啼革,妾身不如骨上土。
東過西西過東,主中賓賓中主。
大地全收,千差一舉。
打鼓普請看,通身是泥土。
漢字土的釋義
土〈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塊,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變填實,小篆又變為線條。本義:泥土,土壤)
同本義。沉積於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濕時稱泥土,地質學上稱土壤 [soil;earth]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說文》
百谷草木麗乎土。--《易·彖傳》
禹敷土。--《書·禹貢》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周禮·大司徒》
君之視臣為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孟子·離婁》
焉置土石。--《列子·湯問》
如土石何。
不若燔土。--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土膏微潤。--明·袁宏道《滿井遊記》
又如:土粉(粉刷牆壁用的白堊
土tǔ
⒈沙泥等的混合物:~壤。沙~。泥~。粘~。積~成山。
⒉地域:國~。領~。
⒊故鄉,本地的:~籍。~話。鄉~。年老思~。~生~長。
⒋民間生產的,出自民間的:~產。~布。~專家。
⒌不開通,不時興:~頭~腦。~裡~氣。
⒍五行(金木水火~)之一。
⒎[土著]
1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
2世居本地的人。
⒏[土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
⒐[土家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
────────────────—
土du 1.根。《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陸德明釋文:"土,音杜……《韓詩》作杜,義同。《方言》云:"一說,指根之皮。 2.通"杜"。古水名。
────────────────—
土chǎ 1.見"土苴"。
────────────────—
土tu 1.《字彙補.土部》:"土門,北方之族也。"參見"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