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厭膏粱,志欲服賤事。
若論區別功,為圃亦不易。
大道不由別物,只由心上行持。念頭才動汞鉛飛。止要定心專氣。殺盜淫邪不紀,利名恩愛休迷。無心無事是丹基。說破元來容易。
十日愁陰病不出,臥看春歸無計惜。
詩翁遣送淮海春,衰眼熨開雲霧拆。
胭脂注臉勻未遍,肉紅借酒生春色。
了知造物著意深,傾倒春工不餘力。
年來不顧溱洧女,載酒非公復安適。
且將妙句寫余妍,欲立佳名付精識。
一春頗困歌湮沒,回首紛華三太息。
願言乞與洗心方,歸對爐香誦周易。
昔在井田日,一民本非四。
農隙或工商,其艉秘稱士。
是知桑禾間,可以寄書史。
時非長桀耦,時得伊傅事。
卒歲優遊哉,吾道甚簡易。
雲色陰沈弄秋氣,危葉高枝恨深翠。
用卻春風力幾多,微霜逼迫何容易。
平生山林幾緉屐,何意隨人戴朝幘!口言報國直妄耳,斷簡圍坐晨至夕。
道山堂東直廬冷,手種疏篁半窗碧。
但虞風波起平地,豈有亮發能補益。
成書朝奏暮請老,入耳倖免煩言嘖。
東望故山百餘里,父老歡忻來接跡,白羊綠酒爭下擔,長笛腰鼓紛如織,迢迢梅市過魯墟,觀者所至空巷陌。
爾來呻吟又春盡,周視室中惟四壁。
但令糲飯麤撐拄,猶勝朱門常踧踖。
小兒助我理孤學,終歲伏幾心如石。
問看飲酒詠離騷,何似焚香對周易?
唧唧復唧唧,夜歎曉未息。
蟲聲急愈尖,病耳聞若刺。
壯士易為老,良時難再得。
日月相隨東,天行自西北。
三者不相謀,萬古無窮極。
安知人間世,歲月忽已易。
氣聚則明施,氣散則明匿。
孰能知其妙,聚散乃為客。
法象乃糟糠,真機乃虛寂。
太哉無方體,是謂神與易。
祈山底處,為二松千竹,肯題崖壁。雪灑談犀麾雁騖,爾輩何煩涉筆。使者知乎,民其勞止,且莫閒耕織。片言金石,喚回春意無極。雖則王謝人家,一仙澤,面作蒼煙色。茶炷筆床將雨屐,吟到梅花消息。賤子何為,老仙如問,莫道頭今白。寒蓑幾夢,研朱看點周易。
山童首少發,石老脊多骨。
上猶劍戟關,下沒沙磧窟。
曾無好步行,常有失足驚。
前若逢峻拒,後如近使傾。
所幸甚艱難,平生備嘗試。
險阻誰能知,乾坤元簡易。
五齊潔,九牢碩。梡橛循,罍斝滌。進具物,揚鴻績。
和奏發,高靈寂。虔告終,繁祉錫。昭秩祀,永無易。
紛紛竹帛傳,浩浩金石刻。
淪亡已無限,存亦誰愛惜。
如何伏羲氏,文字二三畫。
姬孔豈不聖,用以演周易。
乍合成乍離,歲月何飄忽。
重來吾愈老,喜復遂良覿。
月麓號新改,簪裳亦殊昔。
議論羲皇前,咳唾煙霞出。
囊中詩一編,語到不可及。
清圓粲珠璣,雅正諧呂律。
新吟多感慨,能使鬼神泣。
洗耳聽談玄,有言皆造極。
害然啟其蒙,不覺膝欲屈。
一碧涵千峰,吳興山水窟。
來辦結構資,丹砂鑄仟骨。
魯公千載祠,已僕誰復植。
新宇儻落成,端莊厲忠直。
滔滔奸佞夫,見使心怵惕。
雖為老氏徒,未廢儒者術。
我有招隱廬,亦足以棲白。
安能挽之留,共勘先天易。
過從義要如膠漆,琢磨功要如金石。
二者於茲有一偏,雖過聖門未之入。
德裕軀儒今二毛,一軒灑落僅容膝。
詩書執禮不放閒,直諒多聞誰較密。
仲修國老曾鼎臣,各於三者得其一。
曳躧相迎下榻留,冒雲蒙霧不知濕。
松梅竹裡不知凋,形影神中冥莫逆。
問簽中參文字禪,賈誼升堂馬入室。
更能尚友古聖賢,蘭移其氣金移質。
一線溜作吞天濤,十丈花成盈掬實。
擴充未下反約功,軒今所揭乃其適。
顏淵復禮老歸根,今揭吾知猶欠易。
學道休迷導引,不宜修飾容儀。相違紀俗處無為。生計水雲無系。功行修持何幸,施為殺了三屍。一靈性月越瑤池。奇異方知容易。
山鉤樹白何年歲,流瀑可聽下無地。
行人愁絕卻無愁,始信宜歌蜀道易。
相逢失意中,萬感因語至。追思東林日,掩抑北邙淚。
筐篋有遺文,江山舊清氣。塵生逍遙注,墨故飛動字。
荒毀碧澗居,虛無青松位。珠沉百泉暗,月死群像閉。
永謝平生言,知音豈容易。
鹿群上遙岑,雲影抵蒼壁。
無客來敲門,倚松讀周易。
巨鰲頭縮翻仙翠,蟠桃爛落珊瑚地。
浪濺霓旌濕鵬翅,略別千年太容易。
誰為東君掌青律,故將春日連人日。
春日雨絲暖融融,人日雪花寒慄栗。
雨雪寒暖苦不同,可比交情去就中。
仲鹹擁爐發歌詠,古風淚破澆漓風。
人情離合古來有,召公初亦疑周公。
汾陽臨淮本讎隙,一旦分兵若親戚。
四公翻覆人不譏,各各操心為邦國。
此外譸張多為己,反掌背面如千里。
張耳陳余不忍言,魏其武安何足齒。
我愛中庸君子心,心與人交淡如水。
別有人間勢利徒,一去一就隨榮枯。
西漢董賢方佞幸,孔光迎拜卑如奴。
是時楊雄在東觀,投閣欲死無人扶。
有唐力士夫人死,朝士執喪如喪妣。
是時李白放江邊,憔悴無人供酒錢。
小人之性何所似,真如蜂蝶並螻蟻。
尋春逐臭苟朝昏,豈顧松篁與蘭茞。
重君誓心一何極,澗底松兮陵上柏。
澗松陵柏有朽時,我約君心無改易。
漢字易的釋義
易
(象形。本義:蜥易)
換,交換 [exchange]
寒暑易節。--《列子·湯問》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戰國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楚人圍宋,易子而食。--《左傳·哀公八年》
移風易俗。--李斯《諫逐客書》
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又如:易筋經(講武術的書,托名南朝梁代達摩和尚所作);易簀(換竹蓆。比喻行將死亡);易貨(交換貨物);易地(互換所處的地位;交換土地);易身(換位)
改變,更改 [change]
獄詞無易。--清·方苞《
易yi
⒈好辦,不費力:容~。~如反掌。明白~知。簡便~行。
⒉平和:平~近民。
⒊改變,變換:移風~俗。
⒋換,交易:以物~物。國際貿~。
⒌輕視:高祖(劉邦)為亭長,素~諸吏(素:向來)。
⒍治,整治:~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