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盡開開溪路平,詩書新將典新城。
三千戍卒今無幾,十萬屯田古未耕。
屬縣乞除防虎檻,生蠻願獻采砂坑。
從茲預擬風塵息,儘是仁威下旆旌。
幾日臥南亭,捲簾秋月清。河關初罷夢,池閣更含情。
寒露潤金井,高風飄玉箏。前年共遊客,刀筆事戎旌。
駕雞棲尾隼輿行,取次亭台若幻成。
五畝季方榮獨樂,一麾侯豈厭承明。
芳時別駕聯鑣出,歸晚華燈夾道迎。
留得廣平春卻否,傳聞已有璽書旌。
恩沐賢關渥,名登桂籍榮。
古田馳義勇,永福播仁聲。
料院從優選,朝階即坦行。
胡為成契闊,第爾哭銘旌。
聖代司空比玉清,雄藩觀獵見皇情。雲禽已覺高無益,
霜兔應知狡不成。飛鞚擁塵寒草盡,彎弓開月朔風生。
今朝始賀將軍貴,紫禁詩人看旆旌。
柳嫩不禁搖動,梅殘盡任飄零。雨餘天氣來深院,向陽纖草重青。寂寞小桃初綻,兩三枝上紅英。又見雲中歸雁,嗈嗈斷續和鳴。年年依舊無情緒,鎮長冷落銀屏。不語閒尋往事,微風頻動簾旌。
惠麗知君月下見傾城,破恨懸知酒有兵。
老守無何惟日飲,將軍競病自詩鳴。
花枝不共秋欹帽,筆陣空來夜斫營。
愛惜微官將底用,他年只好寫銘旌。
永嘉名郡昔推名,連屬荀家弟與兄。教化靜師龔渤海,
篇章高體謝宣城。山從海岸妝吟景,水自城根演政聲。
今日老輸崔博士,不妨疏逸伴雙旌。
天質全渾厚,鄉評獨老成。
箕裘三葉盛,椿桂一時榮。
賓席疑年少,官曹歎眼明。
歸來江路永,那忍望銘旌。
天地既成。
泉流既清。
薄暮沾幸。
屬奉文明。
將標齊配。
刻掃秦京。
願馳龍漠。
飲馬懸旌。
碉我老色氣精明,南海歸來住未成。
不道山中無宰相,要從恕上做功名。
雲屯萬騎西風急,月浸三更夜柝清。
謀國定知有長算,胡雛不樹向南旌。
大父生逢世,嚴君死守城。
尊章全急義,娣姒得賢名。
夫子行無玷,男兒學有成。
典刑今已矣,風雨送紅旌。
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復行。古牆猶竹色,虛閣自松聲。
鳥雀荒村暮,雲霞過客情。尚思歌吹入,千騎把霓旌。
嘿坐能除萬種情,臘高兼有賜衣榮。講經舊說傾朝聽,
登殿曾聞降輦迎。幽徑北連千嶂碧,虛窗東望一川平。
長年門外無塵客,時見元戎駐旆旌。
河水南來繞郡城,銀刀空復炫衙兵。
交情舊許雞為具,客信那知鵲妄鳴。
為婦遲留應未怪,還家倉卒定何營。
不關秦女箏聲怨,自趁招賢浚上旌。
泉嶺諸峰太劣生,與儂爭走學儂行。
蒼官總上山頭去,一色前驅娖翠旌。
金鑾失職下蓬瀛,也向淮邊領郡城。
堆案簿書為俗吏,滿樓山色負吟情。
廬江地近音塵斷,何遜詩來格調清。
未得樽前一開口,可憐心緒獨搖旌。
眾毒蔓貞松,一枝難久榮。豈知黃庭客,仙骨生不成。
春色捨芳蕙,秋風繞枯莖。彈琴不成曲,始覺知音傾。
館月改舊照,吊賓寫餘情。還舟空江上,波浪送銘旌。
接武由童冠,論年並巳庚。
切磨三友益,終始一交情。
少別才經夏,何言遂隔生。
空深寢門慟,不見繐帷旌。
儉素師寒雋,謙沖識老成。
養親公族化,取友士林傾。
賀屨填門近,靈輀赴垅輕。
悲歡反覆手,揮淚濕銘旌。
漢字旌的釋義
旌
(形聲。本義:古代用犛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飾竿頭的旗子)
同本義 [banner]
旌,游車載旌析羽。--《說文》
位所謂緌有虞氏旌也。--《禮記·明堂位》
建旌提鼓。--《國語·吳語》
又如:旌旄(古代用犛牛尾與羽毛裝飾的軍旗,或代指各種旗幟);旌羽(旌旗。因有羽飾,故稱)
古代旗的總稱[flag]
旌蔽日兮敵若雲。--《楚辭·九歌·國殤》
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資治通鑒》
又如:旌旃(泛指旗幟);旌幡(泛指旗幟);旌幟(旗幟);旌幢(旗旛);旌頭(旗桿頂端的矛頭)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tally]
王婆道:「眼望旌節至,耳聽到消息。」-
旌jīng
⒈〈古〉用五色羽毛裝飾的一種旗子:建~提鼓。又是旗子的通稱:~旗招展。
⒉表揚:以~其美(美:美德)。
⒊[旌表]〈古〉使用樹立牌坊或掛匾等表彰遵守封建禮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