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復醒、行吟澤畔,焉能忍此終古。招魂過海楓林暝,招得魂歸無處。朝又暮。但依舊,禁街人靜鼕鼕鼓。畫船沈雨。聽欸乃漁歌,興亡事遠,咽咽未能句。君且祝能歌吾不如汝。悠悠鼓枻而去。滄洲攬結芳成艾,喚作張三李五。羌自苦。更閒卻,玉堂端帖多多許。無人自語。把畫扇鸞邊,香羅雪底,題作午年午。
不釘桃符,不懸艾虎。
駕鐵牛機,擊塗毒鼓。
千妖百怪盡潛蹤,靈鷲峰高日卓午。
歸袖翩翩去誰御,篝燈熒熒翳復吐。
取道言從草市西,問津更訪修竹塢。
殘夢欻過均州山,殺更尚數襄陽鼓。
盎盎屯雲連遠岫,剪剪北風斜細雨。
袖手縮頸寒可勝,羨殺昨宵宿僧宇。
伏龍一炊隨分飽,小市居民無醢脯。
孔明棲遁此其地,有廟才餘十里所。
側望縛足欠一往,不得持杯吊忠甫。
鹿門三峴率如此,何者不為積陰阻。
行行野香間幽艷,晤對未用嗟無侶。
櫟林森疏陂淥淨,江梅水仙爭媚嫵。
殿秋迎臘太早計,花神今歲良誇詡。
黃堂交筆為爾吟,題品再三猶記不。
天涯驟作懸麻勢,但聽人家擁爐語。
寂寂關門喚大應,青錢可能沾重糈。
奪煬爭席吾敢校,定知楚俗輕羈旅。
土風人情管頭好,不比陽阿輒相遻。
饋漿亦有白首翁,束縕乃得青裙女。
推枕每被荒雞催,捉鞭動與寒雁伍。
東村西裡無乾地,上山下山泥油股。
隸廝任輦起復僵,登頓連朝吾愧汝。
空荒頗怪人跡絕,撩亂俄驚雪花舞。
攪絮鋪鹽疑變幻,寒壑漫山太熒侮。
瀰漫六幕眩明滅,夢汞兩間迷仰俯。
山川映帶巧裝鏤,林藪斕斑幾纂組。
麋鹿廖驟鳥烏駭,頡頏獵夫佈置罟。
腳毛罥羽不遺力。割鮮倒瓶供快茹。
人間壯觀今創見,城市蔽虧無此睹。
跨驢索句信能事,還憶詞壇有盟主。
風雲月露溢緗素,膏馥芳鮮存肺腑。
大筆軒軒軋時傑,新篇袞袞流樂府。
擊節長哦風為傳,吮漱天籟含宮羽。
雪神風師底顏面,解渠嚴冷聊誇與。
霧掃天開一彈指,燭龍揚輝上瓊圃。
勞勤愜快初不意,倏忽起滅嗟如許。
及茲追悔前兩日,浪唶萍蓬悲兕虎。
谷成重到昔所安,令昔存舊猶比數。
黃昏剝啄門為啟,盤臥肥羊榼佳醑。
他時回首追陳跡,可無甲子記毫楮。
歲乘赤蛇月就盈,中浣之後厥壬午。
蜜脾未滿蜂採花,麥◇已深鳩喚雨。
正是山齋睡足時,不覺花間日亭午。
物微趣下世不數,隨力捕生得稱虎。
匿形注目搖雨股,卒然一擊勢莫御。
十中失一八九取,吻間流血腹如鼓。
郤行奮臂吾甚武,明日淮南作端午。
浙江回棹處。急流勇退,冥鴻高舉。出書遲遲,不為虎丘,留祝姑待春和水漲,旋乘個、月明船去。天未許。雲歸又出,依然霖雨。熟路小隊輕車,想司馬重來,聚觀如堵。暇日西湖,點檢舊題詩句。冷落江南倦翼,但惟有、心香一縷。長記齲每歲仲春端午。
煌煌玉書,玉篆金縷。
曷為來哉,自天子所。
自天子所,以燕文母。
婉嬗祥雲,日正當午。
葳蕤不記名,絕壁掛縷縷。
果否垂衣年,絲麻績蜂午。
讀書已無效,何用轉勞苦。
閒齋幸無事,日共古人語。
古人議論好,善惡皆有補。
捨此欲奚為,惟應睡滿午。
萬化之源,萬物之母。
德被河沙,量包海宇。
聖中之聖,主中之主。
慶會一時,壽敬千古。
以坤自貴,月朗太虛。
以乾為子,紅日卓午。
讀書須讀經,學文須學古。
青松故不換,白髮早可數。
我亦窶人子,風雨蔽蓬戶。
胡為數相過,夜話恆過午。
兩兩鶯啼何許。尋遍綠陰濃處。天氣潤羅衣,病起卻忺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
蒲酒濃如乳。
更為我、東溟斫鱠,大魚就脯。
攜酒石榴花下醉,還選腹腴親煮。
耳熱也、休提今古。
只有寒潮圍故國,歎龍舟寂寞無尋處。
風乍起,瘦蛟舞。
何須遠望悲荊楚。
暗想像、廣陵舊事,淚多於雨。
火照佛狸城下水,丞相孤軍難渡。
記時節、也逢重五。
兒女誰知英雄恨,辟兵符戲向釵頭賭。
葵影綠,小窗午。
端平元年初復古,歡喜群生脫危阻。
蠶香麥熟喧里閭,蒲糝艾花照樽俎。
我本宜俗俗不宜,未學癡兒□蠅虎。
朝來一撤既濟戶,此時欣然對端午。
波影暖浮玉甃,柳陰深鎖金鋪。湘桃花褪燕調雛。又是一番春暮。碧柱情深鳳怨,雲屏夢淺鶯呼。繡窗人倦冷熏壚。簾影搖花亭午。
昨夜山空流石乳。道人妙手親拈齲未欲凌雲歸洞府。清風舉。大千一葉同掀舞。笑把須彌撾破鼓。東山雲作西山雨。我欲住庵無拄斧。君相許。三更明月湖心午。
窗前有梧桐,報我以好雨。
不眠聽疏滴,佳事想農圃。
苗根不須問,蔬甲已如許。
小簟六尺床,蕭然睡亭午。
今朝五月五,諸方盡鳴鼓。
不說藥病相治,便說書符咒士。
金山伎倆既無,未免別行一路。
日輪當午。
歸去。奈故人、尚作青眼相期,未許明時歸去。放懷處。買得東皋數畝,靜愛園林趣。任過客、剝啄相呼晝扃戶。堪笑兒童事業,華顛向誰語。草塘人悄,圓荷過微雨。都付邯鄲,一枕清風,好夢初覺,砌下槐影方停午。
大家在里許,南山焦尾虎。
牙爪利如鋒,日輪正當午。
漢字午的釋義
午
(象形。本義:御馬索)
同本義 [rope that use to manage horse]
[甲骨文「午」字]疑當是索形,殆馭馬之轡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地支的第七位 [the seventh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
太歲在午曰敦羊。--《爾雅》
用以紀月。即農曆五月
午,五月陰氣午逆陽,冒地而出。--《說文》
用以紀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謫。--《左傳》
用以紀時,即十一時至十三時;正午,白天十二時 [noon]
午戰於彼。--《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時已過午。--《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過午已昏。--明·歸有
午wǔ
⒈地支的第七位,也用作次序第七。
⒉[午時]十一點到十三點。
⒊特指正午(十二點):~餐。上~。中~。下~。
⒋[午夜]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