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圖屬英睿,失國由昏懦。
斯人異前修,撥亂旋致亂。
輕刑下益肆,厚爵臣彌叛。
聰明馳萬機,精苦徒宵旰。
鳳冕敬方袍,鸞旗游彼岸。
悠然棄從懷,臨機復難斷。
那知千佛力,不紓一寇難。
酒色覆商周,神仙蕩秦漢。
趨亡固多軌,荒迷卒同貫。
微聖常鮮終,撫岫三慨歎。
將躬黛耜,先陟靈壇。
嘉玉量幣,樂光禮殫。
神既至止,福亦和安。
千斯積詠,萬國多歎。
西園蝶,叢叢映花葉。
十五佳人二八妾,鴛鴦帶長芳草貼。
妾面如花步輕捷,粉蝶紛紛上眉頰。
長安踏青天氣和,千叢萬叢情緒多。
蹴得游絲落釵翠,牽來草露濕衣羅。
游絲亂,草露長,美人欲行空斷腸。
綠潭紫澗回花房,銀錢瑣碎雜柘黃。
飛入桃李花,落地亦成香。
花落留胭脂,蝶香無斷時。
相邀入羅扇,起舞顰蛾眉。
蛾眉轉低草轉碧,日暮江天欲何適。
梁園應有未歸人,章台豈少思家客。
思家未歸春已殘,悠悠蛺蝶空合歡,芳草年年成永歎。
火鼠不畏熱,冰蠶不畏寒。
未能蹈冰火,吾姑襲人間。
徒駭廣可泳,太行巍可攀。
世路蹇幽蔽,邅回行路難。
君坐歌三調,我起舞七盤。
歌苦舞未終,觀者心未酸。
矢言浩無極,恐彼隔肺肝。
無言賦悄悄,永夜長寤歎。
人生一時。月重輪。
盛年安可持。月重輪。
吉凶倚伏。百年莫我與期。
臨川曷悲悼。茲去不從肩。
月重輪。功名不勗之。
善哉。古人揚聲。
敷聞九服。身名流何穆。
既自才難。既嘉運。
亦易愆。俛仰行老。
存沒將何所觀。志士慷慨獨長歎。
獨長歎。
前時小飲春庭院。悔放笙歌散。歸來中夜酒醺醺,惹起舊
愁無限。雖看墜樓換馬,
爭奈不是鴛鴦伴。
朦朧暗想如花面。欲夢還驚斷。和衣擁被不成眠,一枕萬
回千轉。惟有畫梁,新來
雙燕,徹曙聞長歎。
離弦既罷彈,樽酒亦已闌。聽我歌一曲,南徐在雲端。
雲端雖雲邈,行路本非難。諸侯皆愛才,公子遠結歡。
濟濟都門宴,將去復盤桓。令姿何昂昂,良馬遠遊冠。
意氣且為別,由來非所歎。
汴水日夜淺,天寒霜野寬。
拂衣愁葉亂,沖面北風寒。
不作歸山計,空悲走馬鞍。
濟時吾力薄,俯仰一悲歎。
舒子高品藻,王生怪衣冠。
處世那得爾,譊譊真自殘。
劉子最多愛,逢人傾肺肝。
勸我學其道,縮身可泥蟠。
胡為亦不免,念此坐長歎。
瓊樓藐層雲,絕棟天風寒。
阿誰吹玉龍,哀響落雲間。
插羽欲相從,百尺那可攀。
脈脈隔綺窗,欲語兩俱難。
當年古銅人,夜半失露盤。
露寒濕如水,見者為悲酸。
誰能鑄鐵關,鑱石為腸肝。
已夫已矣夫,無言付長歎。
舟子抱雞來,雄雄跱高岸。
側行初取勢,俯啄示無憚。
先鳴氣益振,奮擊心非軟。
勇頸毛逆張,怒自眥裂盰。
血流何所爭,死鬥欲充玩。
應當激猛毅,豈獨專晨旦。
勝酒人自私,粒食誰爾喚。
緬懷彼興魏,傍睨當衰漢。
徒然驅國眾,曾靡救時難。
群雄自苦戰,九錫邀平亂。
寶玉歸大奸,干戈托奇算。
從來小資大,聊用一長歎。
前韻,戲成一篇蹉跎歲晚,床頭鐵硯已生衣。破窗雨送輕霏。暗裡隨風入夜,花上早先知。聽一時下筆,鏖談戰文圍。天心百家詞本作公不違。更問甚、是和非。便著春衫換酒,醉墨題詩。逢場作戲,覺賞心、樂事未全希還自歎
煌煌六世學,兀兀門亦專。
耕道宜有秋,而我適旱乾。
疏鬢日月邁,破衣霜雪單。
誰謂四海寬,已覺一飽難。
失計墮簿領,署判手為酸。
皇家挈天綱,昨下如綸言。
冷眼看匠手,雌黃英俊間。
華堂玉塵動,繡簾香鴨殘。
為國得一人,可使天下字。
當時呼畫師,我愧寧不然。
策勳徑投筆,守志甘抱關。
渥窪萬里心,束芻老廄閒。
豈無苜蓿盤,可以羞晨餐。
豈無芰荷衣,可以備祁寒。
天地日莽蒼,逢辰諒多艱。
世既不吾與,不去良亦頑。
搖搖故山心,長風動旌旃。
君今門下士,良莊滿人寰。
與我各相去,何啻一小千。
異時白雲邸,仰君分酒錢。
富貴無相忘,勿徒況永歎。
愧為湖外客,看此戎馬亂。中夜混黎氓,脫身亦奔竄。
平生方寸心,反掌帳下難。嗚呼殺賢良,不叱白刃散。
吾非丈夫特,沒齒埋冰炭。恥以風病辭,胡然泊湘岸。
入舟雖苦熱,垢膩可溉灌。痛彼道邊人,形骸改昏旦。
中丞連帥職,封內權得按。身當問罪先,縣實諸侯半。
士卒既輯睦,啟行促精悍。似聞上遊兵,稍逼長沙館。
憐好彼克修,天機自明斷。南圖卷雲水,北拱戴霄漢。
美名光史臣,長策何壯觀。驅馳數公子,鹹願同伐叛。
聲節哀有餘,夫何激衰懦。偏裨表三上,鹵莽同一貫。
始謀誰其間,回首增憤惋。宗英李端公,守職甚昭煥。
變通迫脅地,謀畫焉得算。王室不肯微,兇徒略無憚。
此流須卒斬,神器資強幹。扣寂豁煩襟,皇天照嗟歎。
赤籐表珍奇,桃竹寄吟玩。
高情在丘壑,微物懷深睠。
徽工匝遠林,彌山選一干。
雲根傍岸蹙,椹色涵霜變。
匪憑精刃揮。根柢難立斷,
慇勤為摩撫。燁燁光浮爛。
觸石聲含鐘,撢波影搖電。
矧余疲曳資,假力斯過半。
皇皇駟馬威,秦趙昔臨按。
胡為步槃跚,猥逐漁樵伴。
千金一顧重,朽質增華煥。
不經提攜手,棄擲亦何算。
夙懷用捨情,感茲發長歎。
生年已六十,所歷更萬端。
富貴等浮雲,變滅不足觀。
身如冬嶺松,獨立守歲寒。
心如古井水,到底無波瀾。
吾道即古道,處今良獨難。
是非不易辯,長歎復長歎。
靄靄春日晚,寂寂新陰繁。
千紅與萬紫,盛極一時闌。
西堂晚芍葯,百萼乘露鮮。
紅妝諸美人,錦繡富春妍。
東風時過之,舞態低昂翻。
折贈懷溱洧,感之為三歎。
獨行越荒溪,屍積溪流丹。
四郊何蕭條,慘戚秋日寒。
回顧望修途,妻風集高巒。
掩淚自流涕,哀郁傷朱顏。
悲哉《城南》詩,古今同所歎。¤
怏怏步長道,客行渺無端。
郊原欲下雪,天地稜稜寒。
當時每酣醉,不覺行路難。
今日無酒錢,淒惶向誰歎。
人生天地間,今古一□觀。
凌空絕虛曠,萬象羅巖巒。
能一故□應,物化千□端。
萬端總歸一,唯悟無□言。
舊聞□□翁,獨釣江之干。
不知歲月深,但覺□□寬。
我思一訪之,意會心□看。
作亭號□隱,半空摩高寒。
時與二三友,登臨尋□歡。
致君知無術,隨世聊自安。
滾滾□下水,舟舟皆濟川。
川流無津涯,舟去□復還。
時聆二三策,使我心茫然。
伊周在何許,鄉風一長歎。
漢字歎的釋義
歎
(形聲。從欠(另一繁體從「口」),「難」省聲。欠,打呵欠,與出氣有關。本義:歎息)
同本義 [sigh]
歎,吞歎也。一曰太息也。--《說文》
禽子再拜而歎。--《墨子·備梯》
戲而不歎。--《禮記·坊記》
望洋向若而歎。--《莊子·秋水》
皆歎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默歎曰。--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婉貞微歎曰。--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歎借者之用。--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又如:歎氣嗐聲(唉聲歎氣);歎恨(歎息抱恨);歎憾(歎息遺憾);歎笑(歎息譏笑);歎悔(歎息後悔);歎喟(歎息);歎嗟(歎息);
歎(嘆、歎)tan
⒈吟詠:一倡(唱)三~。
⒉因憂悶悲痛而呼氣出聲:~息。憂~。
⒊因高興而發出讚許或讚美的長聲:~為觀止。
⒋[歎詞]〈表〉感情、呼喚或答應的詞。如哈哈、哎喲、喂、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