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愁聊以酒防閒,非復春風桃李顏。
北望未忘諸老在,中興已是百年間。
非無煙雨無奇語,自有乾坤有此山。
楊柳豈知興廢事,夕陽依舊舞腰蠻。
不奈花時兩手閒,共攜詩硯對孱顏。
江南江北音書外,春去春來楊柳間。
騎鶴重尋煙雨句,征鴻欲沒夕陽山。
百年風物一杯酒,歎息人間兩觸蠻。
妖星沈雨露,和氣滿京關。上將忠勳立,明君法駕還。
順風調雅樂,夾道序群班。香泛傳宣裡,塵清指顧間。
樓台新紫氣,雲物舊黃山。曉渭行朝肅,秋郊曠望閒。
廟靈安國步,日角動天顏。浩浩昇平曲,流歌徹百蠻。
彩袖飛來山上山,小樓金馬墮雲鬟。
柰花滿地無人掃,二十年前菩薩蠻。
洞庭拍拍浸君山,亭對君山君閉關。
勝日想多文會友,定應憐我在荊蠻。
報政期年外,裡言朝夕間。
省郎何太晚,召節看遄頒。
屢上薰風殿,行參玉筍班。
故應憐未掾,牢落尚群蠻。
門外似深山,天真信可還。
軒裳奔走外,日月往來間。
有水園亭活,無風草木閒。
春禽破幽夢,枝上語綿蠻。
東君回馭已春殘,紅日長時人意閒。
玉鼻琵琶聲正急,更憐鶯語亦綿蠻。
夜裡刪詩日看山,縱然忙殺也清閒。
從教花落休開徑,除卻僧來即閉關。
性好積書終是癖,身無小病怕成頑。
幽棲未盡聲聞累,鶴舞鳥語蠻。
共工昔暴怒,觸折不周山。
此樞太室上,飄落三江間。
樞紐一飛播,滿空悉顛翻。
北斗墮其柄,文昌失厥官。
彗星化為跖,搏人以為餐。
天狗行地上,頭戴方山冠。
武夷有巨人,方持釣魚竿。
中宵投袂起,容貌何桓桓。
欲扶紫薇坦,坐使天下安。
復逢驩兜來,被發據其關。
拂衣返空翠,彈琴弄潺湲。
煙霞別一天,回首謝髦蠻。
賢尹如何受吏謾,青天白日萬人看。
忽然一展霹靂手,盡杖偷魁竄遠蠻。
穠綠連村荔子丹,瘴雲將雨暗前灣。
張旗且喜三灘駛,叱馭曾驚九折艱。
瀘水舟間迷古渡,馬湖碑缺伴荒山。
威名功業吾何有,無事飄飄犯百蠻。
此去於門咫尺間,樽罍無計得躋攀。
斷魂欲伴行雲去,猶恐歌喉誤小蠻。
十年風攪海波翻,未報穹廬氣踴山。
且把毛錐覷天巧,異時方叔要威蠻。
偕老杯盤最喜歡,酒中純淥浸南山。
鶯鶯解作嬌娥唱,窗外垂楊是小蠻。
城中煙樹綠波漫,幾萬樓台樹影間。
天闊鳥行疑沒草,地卑江勢欲沉山。
人過鹿死尋僧去,船自新康載酒還。
聞說耕桑漸蘇息,領頭今歲不征蠻。
曾經古塞間,萬里控長關。
臥日邊鼙舊,嘶風戰馬閒。
戍樓喧暮角,羌笛怨空山。
應賀昇平久,車書混八蠻。
秉節歸來乍賜環,握蘭高處自催班。
身趨地禁嚴凝上,名在湘清欸乃間。
萬灶艱難寬國步,一是咫尺近天顏。
席前若問長沙事,只有空仁滲百蠻。
水仙裝束。風致清逾淑。春竟枝頭添萼綠。要與梅花仲叔。生紅從此羞顏。甘同桃李漫山。不是冥鴻過盡,情教銜子荊蠻。
泉江三遇昌陽節。棹歌還向中流發。急槳更輕橈。看誰奪得標。明年歸紫淦。尚憶舟同泛。應有舊雙鬟。能謳菩薩蠻。
漢字蠻的釋義
蠻
(形聲。本義:中國古代對南方各族的泛稱。舊時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數民族)
同本義 [Man nationalities]
蠻,南蠻也。--《說文》
蠻畿。--《周禮·大司馬》
蠻服。又,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禮·職方氏》
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爾雅·釋地》
三百里蠻。--《書·禹貢》
蠻荊來威。--《詩·小雅·采芑》
蠻夷要服。--《國語·周語》
瘴癘浮三蜀,風雲暗百蠻。--杜甫《悶》
又如:蠻聲哈剌(南方嘰哩呱拉的聲音);蠻人(指南方人);蠻布(蠻人所織的布);蠻風(指南方蠻地的風;蠻
蠻(蠻)man
⒈粗野,強橫:野~。~橫。~纏。~不講理。
⒉愣,強悍:~勁。~干。
⒊〈方〉很,挺:~好。~大。
⒋〈古〉我國稱南方的民族:南~。〈引〉南,南方:思彼~方。泛指少數民族:北~。
⒌邊遠地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