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愛雪如子猷,江湖乘興常泛舟。
長篙斫冰陰火迸,玉板破碎凝不流。
淙琤大響出船底,兩舷戛擊鏘鳴球。
棹夫披蓑舞白鳳,灘子挽繂拖素虯。
四開篷窗愛清供,風捲花絮飛來稠。
飄飄著衣寶唾住,片片入酒春酥福
醉中榜入玉煙去,耳熱不管寒颼颼。
大千空濛到何許?日暮未肯回船頭。
夜深凍合隨處泊,歌呼達曉魚龍愁。
明朝掬雪颒且漱,揮毫落紙雲煙遒。
新詩往往成故事,至今句法留滄洲。
推遷華年弦柱換,俯仰歸鬢塘蒲秋。
曉衾聞雪亦健起,逕欲一棹追昔游。
氈衫胖肛束渾脫,絮帽吽衙啥釣省?/p>
十步出門九步坐,兒女遮說相苛留。
謂言此是少年事,歲晚戶牖當綢繆。
萬景無窮鼎鼎至,百年有限垂垂休。
夢隨落雁墮沙嘴,愁對饑鴟蹲瓦溝。
重尋勝踐可復許,且挹清寒揩病眸。
須臾未遽妨性命,呼童盡卷風簾鉤。
香幃風動花入樓,高調鳴箏緩夜愁。
腸斷關山不解說,依依殘月下簾鉤。
自入春來日日愁,惜花翻作為花羞。
呢喃飛過雙雙燕,嗔我垂簾不上鉤。
雕陰無樹水難流,雉堞連雲古帝州。帶雨晚駝鳴遠戍,
望鄉孤客倚高樓。明妃去日花應笑,蔡琰歸時鬢已秋。
一曲單于暮烽起,扶蘇城上月如鉤。
黃閣開幃幄,丹墀拜冕旒。位高湯左相,權總漢諸侯。
不改周南化,仍分趙北憂。雙旌過易水,千騎入幽州。
塞草連天暮,邊風動地愁。無因隨遠道,結束佩吳鉤。
得即歡欣失卻憂,死生輪轉暗相仇。
那知垂釣非真釣,只在絲綸不在鉤。
白蘋洲畔,紅蓼岸頭。
漁人得意,撥動孤舟。
飛起一行兩塞雁,漾開七個八個鷗。
絲綸在手,隨放隨收,
時有金鱗上直鉤。
碧水通三徑,高風重五侯。
知深丹扆眷,未許赤松游。
山簡暫為郡,齊公晚得周。
會攽濱海詔,再運釣鰲鉤。
紅英落盡,
未有相逢信。
可恨流年凋綠鬢,
睡得春酲欲醒。
鈿箏曾醉西樓,
朱弦玉指梁州。
曲罷翠簾高卷,
幾回新月如鉤。
松檜陰中閒覆局,芰荷香裡靜垂鉤。
川水東北流,川花照青樓。
龍船載鳳吹,日來川上游。
沙明屬玉止,苕香翡翠留。
漁郎蒲葉底,網得雙吳鉤。
不涉驚濤心自穩,柳陰陰處著孤舟。
的知世路多機阱,一線閒名付直鉤。
休休休,徒悠悠。
釣竿長在手,魚冷不吞鉤。
瓦缽與磁甌。閒伴白雲醉後休。得失事常貧也樂,無憂。運去英雄不自由。彭越與韓侯。蓋世功名一土丘。名利有餌魚吞餌,輪收。得脫那能更上鉤。
魚蝦瑣細不堪求,水澀溪寒欲斷流。
若叩侯門逢短李,釣鰲便可月為鉤。
檄至方雲急,吾行敢滯留。
朔風經小渡,細雨過中洲。
冉冉新斑鬢,飄飄敝黑裘。
欲知來往久,三見月如鉤。
磨洗紛塵百念秋,湛然源底未分流。
其間自照因緣外,水淨娟娟浮月鉤。
楚塞金陵靖,巴山玉壘空。萬方無一事,端拱大明宮。
雪霽長楊苑,冰開太液池。宮中行樂日,天下盛明時。
柳色煙相似,梨花雪不如。春風真有意,一一麗皇居。
月上宮花靜,煙含苑樹深。銀台門已閉,仙漏夜沉沉。
九重青瑣闥,百尺碧雲樓。明月秋風起,珠簾上玉鉤。
稍變春羅色,還追雲壑游。
俯探青玉窟,傍挹翠綃流。
九夏日車冷,四時龍氣福
婚淪今不見,釣叟浪垂鉤。
江南憶,罨畫最風流。
白屋山腰煙內市,紅蘭水面雨中樓。
樓上漾簾鉤。
漢字鉤的釋義
鉤
(會意。從金,從句,句亦聲。「句」,彎曲。也具有表意作用。本義:衣帶上的鉤。引申為「 釣魚或掛物用的鉤」)
形狀彎曲,用於探取、懸掛器物的用品。可分為釣鉤、掛鉤、帶鉤等 [hook]
鉤,曲也。--《說文》。韻會引作「曲鉤也。」
鉤,曲也,所以鉤懸物也。--《玉篇》
金路鉤。--《周禮·春官·巾車》
申孫之矢,集於桓鉤。--《國語·晉語》。註:「帶鉤也。」
豈謂一鉤金。--《孟子》
竊鉤者誅。--《莊子·胠篋》
以爾鉤援。--《詩·大雅·皇矣》。傳:「鉤梯也,所以引上城者。」
作刀劍鉤鐔。--《漢書·韓延壽傳》。
鉤(鉤)gōu
⒈彎曲的器具,用於懸掛或探取東西等:火~兒。釣魚~。掛衣~子。
⒉形狀像鉤的東西:~鼻子。蠍子的~兒。
⒊漢字的一種筆形(乙、、等)。
⒋鉤取:把樹上的枯枝~下來。〈引〉探尋,研究:~深致遠(鉤取深處的,使遠處的到來。〈喻〉探索深奧的道理)。
⒌縫紉編結法之一:~邊。~花。
⒍同"gōu一勾
⒉",描繪:~圖樣。
⒎〈古〉一種兵器,像劍而頭部彎曲:吳~(吳國的鉤)。
────────────────—
鉤qu 1.見"鉤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