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節雖落落,不能無謗毀。
壯年自雄豪,末路遽顛委。
眾口方叢嘈,即欲置之死。
公嘗為大臣,沈冤不辯理。
恭惟仁宗聖,散地而後已。
新治甬上居。閒逸安暮齒。
恭惟今天子,繼照明鑒是。
問公何處在,勉哉為予起。
使者臨其門,將駕不容俟。
滔滔汴流急,行舟姑少止。
長堤榆柳深,夜涼襟帶褫。
語終求其要,茲事殊可喜。
朝廷英俊林,豈無人器使。
謂公先帝臣,擢任刷前恥。
惟公體上意,畢力荷恩紀。
富貴安足論,清心寂如水。
古人老益壯,忠義在所指。
況復活千載遇,功名邁良史。
曲如山下籐,脆若溪上葦。
春風一張王,秋霜死則已。
胡為南澗中,辛勤種柏子。
上枝撓雲霓,下根絞石齒。
伐之為梁棟,歲月良晚矣。
白首閱時人,君看柱下史。
鐵面郎,不願白玉堂,願著錦衣裳。
上明天耳目,下見人肝腸。
江南使者欺天隱,黃金車馱實虛牝。
忽焉青天近,天目峰前見秋隼。
父老出郭門,焚香拜使君。
使君天上鬥,斟酌元氣成冬春。
成冬春,立皇紀,董狐已修三國史,柱下惠文須出理。
江南驄,行且止,萬一讒邪塞天耳,手持堯時屈軼枝,獨立殿前言國是。
鐵面郎,真御史。
大惟補天功,猩砭肌用。
廉利並攢劍,兀隉側倚甕。
在懸太師擊,攻玉詩人諷。
棲禪余百年,問僧僅三眾。
竹幽補堂坳,樹古嵌坳縫。
登頓足力疲,眺望眼界空史。
懸壁萬仞餘,江流繞其趾。
仰視不見天,森秀拔地起。
中洞既深豁,旁竇皆奇詭。
惜哉題識多,蒼玉半鑱毀。
安得巨靈鑿,永削崖谷恥。
緬懷兩伏波,往事可追紀。
銅柱戌浪泊,樓船下湟水。
時異非一朝,地去亦萬里。
山頭博德廟,今為文淵矣。
謂予詩弗信,君請訂諸史。
敬亭與吾期,今日雨當止。
靜掃峰頭雲,秀色粲如喜。
我慚無以酢,園徑欣細履,
夜來四簷聲,添我北池水。
破圩久不補,積潦嚙其址。
南人麥禾薄,稻壟魚尾尾。
豐穰未敢望,疲餓何由起。
飽食但高眠,自慚稱刺史。
昭回之秘天所示,風行雷歷動一世。
獨持八柄昭馭貴,馭貴馭富抑共細。
百年史牒記金匱,木腳東廊果何地。
誰從六閣得幅紙,朱書旁行儼如此。
貴璫日月書紙尾,宛如宣和見宣底。
參稽天筆良不類,恭覽比方三歎喟。
王蔡諸臣真可罪,區區球補蟣虱耳。
汴都彷彿塵未洗,此帖間行來萬里。
大書尊堯底王氏,責以格君法當爾。
奸諛直筆誅既死,原以所書裨太史。
蔚林妖血掃已除,桂林剜肉補未蘇。
玉清玄帝右是顧,金華散仙南其驅。
下車首問民所苦,踴躍近前爭告語。
醋緡苛斂重傷農,蟺醝鈔抑敷良困賈。
小斷於獨大叫閽,一呼痛拔百蠹根。
連營坐臥老將校,萬里耕桑長兒孫。
足醉於濕殊未醒,奏函頻以中州請。
十行灑渥下九天,兩踵騰輝輕五嶺。
五更黃道煙霏霏,追隨列宿朝紫微。
三寸舌沃萬乘渴,一丸藥起四海痿。
君臣道合有餘美,乞以屬之門弟子。
區區撫字得閒功,一一編摩為野史。
若人作何狀,立節乃殊偉。
人言此蜀珍,位卑名未起。
坐分秋浦月,攝此千里寄。
沙頭風色惡,寒城凜弘峙。
吾聞開關迎,棄遁亦復恥。
茲惟城郭臣,大義吾知已。
間道走帛書,灑血別玉季。
細君絕可人,雙飛同一死。
南八彼男兒,此婦乃如此。
骨朽香不廢,吾詩當清史。
人皆構堂思奉身,吳氏構堂養親。
人皆種花圖炫眸,吳氏樹萱可忘憂。
慈親鶴發壽且康,昆弟列羅如雁行。
旦暮升堂直滌瀡,娛親嬉舞斑衣裳。
子能順親親顏悅,和氣盈盈藹堂室。
春風荊樹發條枝,夜雨芝蘭秀芽茁。
由來孝道通神明,吳氏家世應昌榮。
他年移孝事君主,定使芳名書信史。
昔聞蒼鷹獄吏,今見白兔御史。
何處逢神仙,傳此棋上旨。
靜持生殺權,密照安危理。
接勝如雲舒,禦敵如山止。
突圍秦師震,諸侯皆披靡。
入險漢鈄危,奇兵翻背水。
勢應不可隳,關河常表裡。
南軒春日長,國手相得喜。
泰山不礙目,疾雷不經耳。
一子貴千金,一路重千里。
精思入於神。變化胡能擬。
成敗系之人,吾當著棋史。
皤皤六十翁,碌碌三男子。
阿柴冠尚癡,阿{左木右谷}晬欲死。
盤也年未強,早為貧出任。
家庭所訓誨,仕亦當念此。
敬則能蒞官,敏則能決事。
事長如嚴師,擇交必端士。
僮亦人子耳,勿心盛氣命。
只效龍伯高,芳名播青史。
宮中六更初罷鼓,藍田璽玉沈崖浦。
廬陵忠肝一斗血,去作燕然山下土。
桐江水落秋日頹,有客歌上嚴光台。
石根敲斷鐵如意,萬里北魂招不來。
西風又涸灤河水,故老寥寥知者幾。
珍重睢陽季葉孫,箋簡能裨兩朝史。
沛國東風吹大澤,蒲青柳碧春一色。
我來不見隆準人,瀝酒空餘廟中客。
征東同捨鴛與鸞,酒酣勸我懸征鞍。
藍山寶肆不可入,玉中仍是青琅?/p>
武威將軍使中俠,少年箭道驚楊葉。
戰功高後數文章,憐我秋齋夢蝴蝶。
詰旦九門傳奏章,高車大馬來煌煌。
路逢鄒枚不暇揖,臘月大雪過大梁。
憶昔公為會昌宰,我時入謁虛懷待。
眾中賞我賦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輩。
公事武皇為鐵冠,歷廳請我相所難。
我時憔悴在書閣,臥枕芸香春夜闌。
明年赴辟下昭桂,東郊慟哭辭兄弟。
韓公堆上跋馬時,回望秦川樹如薺。
依稀南指陽台雲,鯉魚食鉤猿失群。
湘妃廟下已春盡,虞帝城前初日曛。
謝游橋上澄江館,下望山城如一彈。
鷓鴣聲苦曉驚眠,朱槿花嬌晚相伴。
頃之失職辭南風,破帆壞槳荊江中。
斬蛟斷璧不無意,平生自許非匆匆。
歸來寂寞靈台下,著破藍衫出無馬。
天官補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
手封狴牢屯制囚,直廳印鎖黃昏愁。
平明赤帖使修表,上賀嫖姚收賊州。
舊山萬仞青霞外,望見扶桑出東海。
愛君憂國去未能,白道青松了然在。
此時聞有燕昭台,挺身東望心眼開。
且吟王粲從軍樂,不賦淵明歸去來。
彭門十萬皆雄勇,首戴公恩若山重。
廷評日下握靈蛇,書記眠時吞綵鳳。
之子夫君鄭與裴,何甥謝舅當世才。
青袍白簡風流極,碧沼紅蓮傾倒開。
我生粗疏不足數,梁父哀吟鴝鵒舞。
橫行闊視倚公憐,狂來筆力如牛弩。
借酒祝公千萬年,吾徒禮分常周旋。
收旗臥鼓相天子,相門出相光青史。
衣薰三日不歇,蕕臭十年未已。
寧為蔚宗香傳,不作魏收穢史。
昭陽禍水噴火滅,賊莽勢熾哀平折。
宮中臘日椒酒芳,金縢策秘符命昌。
漢家老婦不姓呂,猶握漢符為漢主。
遺民獨有龔勝存,餓死不入新都門。
美新大夫那肯死,元是五侯門下史。
子以自然名,詰我自然理。
至理本無言,有言已非是。
畏隹時怒號,厲風從何起。
晚得復怒生,春雨果誰使。
使然與不然,萬化誰與紀。
君詰我不知,不如兩忘已。
君苟未忘言,請問柱下史。
河出崑崙墟,江出岷山底。
涵涵受百瀆。滾滾經萬里。
水惟准之平,而德鑒之比。
離堆與砥柱,何事中流起。
坐令平者傾,復使明者滓。
臣門雖如市,臣心要如水。
勿為砥柱激,乃作天地紀。
在家而有怨,惟舜處父子。
在邦而有怨,惟旦憂室毀。
夫豈慾哉,過是非天理。
蕭曹貧賤交,隙自將相起。
迄能除芥蔕,至死相推美。
彼亦何所監,覆轍有餘耳。
同是秦漢人,異趣百代史。
漢郡接胡庭,幽並對烽壘。旌旗按部曲,文武惟卿士。
薛公善籌畫,李相威邊鄙。中冀分兩河,長城各萬里。
藉馬黃花塞,蒐兵白狼水。勝敵在安人,為君汗青史。
漢字史的釋義
史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簡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來表示掌管文書記錄。本義:史官)
古官名。職別各異 [histographer;official historian]
史,記事者也。--《說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閃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屬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書者亦稱史。凡府史,皆其官長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內史友。--《書·酒誥》。鄭註:「大史內史。」
用史巫紛若。--《易·巽》
辭多則史。--《禮記·聘禮記》
史載筆。--《禮記·曲禮》
史狐書賊。--《谷梁傳·宣公二年》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禮記·玉藻
史shǐ
⒈自然或社會以往發展的進程:歷~。又指記載歷史的書或研究歷史的學科:~記。生物~。社會發展~。~冊。文學~。
⒉〈古〉負責記錄史事的官: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