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漪漲綠。疏靄連孤鶩。一年春事,柳飛輕絮,筍添新竹。寂寞幽花,獨殿小園嫩綠。登臨未足。悵遊子、歸期促。他年清夢千里,猶到城陰溪曲。應有凌波,時為故人凝目。
我思渤海龔,一語鋤獷俗。
竟令隴畝間,刀劍化牛犢。
樵民亦人耳,乃不受約束。
時時弄梃刃,誰肯繼往躅。
歸來乎山中,無靦爾面目。
清晨發隴西,日暮飛狐谷。
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
霧露夜侵衣,關山曉催軸。
君去欲何之,參差間原陸。
一見終無緣,懷悲空滿目。
莫憑高樓伸遠目。
將軍將秦師,西南奠遐服。故壘清江上,蒼煙晦喬木。
登臨直蕭辰,周覽壯前躅。塹平陳葉滿,墉高秋蔓綠。
廢井抽寒菜,毀台生魯谷。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遺鏃。
楚塞郁重疊,蠻溪紛詰曲。留此數仞基,幾人傷遠目。
將軍被鮫函,只畏金石鏃。豈知讒箭利,一中成赤族。
古來信簧舌,巧韻淒鏘曲。君聞悅耳音,盡日聽不足。
初因起毫髮,漸可離骨肉。所以賢達心,求人須任目。
蒼山過秦梁,山盡見川陸。
下馬古成都,訪壟得喬木。
掃籜開奠席,隕淚濕俎肉。
當時相如歸,徒自盛車轂。
不問有是為,事乃今古獨。
還因問耆舊,亦莫遺隱卜。
荒祠古柏下,殘月杜鵑哭。
憑君約史筆,書作西來目。
迢迢江山上,萬變紛起伏。
中閒崛奇多,忽此入平沃。
草對近或遠,來去自鳧鶩。
宇宙本來寬,景物常滿目。
美人遺我昆溪竹,未寫雌雄雙鳳曲。
愛惜長竿系釣緡,釣得江西雙比目。
德厚重闈,沖瞻焠穆。
何以我之,惟慈惟福。
宣鏤精鏐,冊鐫華玉。
物盛禮崇,丕昭群目。
三旬補被西亭宿,臥對唐碑看不足。
重闈鎖斷夕陽天,恰以當時萬竿竹。
直須徹棘對愚瀟,始見西亭真面目。
逝水向東流,前後浪相續。
尼父達機兆,川上歎不足。
人生天地間,百年誠短促。
菁華草頭露,光景風中燭。
兩鬢成枯蓬,蕭蕭不再綠。
那知今日歡,不是明朝哭。
所仰唯聖賢,亦復歸鬼錄。
而況頑冥者,厥身沈利慾。
隨流不知返,終世常僕僕。
大化一朝盡,腐滅同草木。
豈若黃綺徒,居然在空谷。
於焉自逍遙,其人美如玉。
吾生千載余,猶知慕遐躅。
寤寐斯不忘,耿耿在心目。
童童挺十尋,一蓋摩空綠。
斜月礙枝回,涼煙附葉宿。
拙斧無妄加,要經匠者目。
春入台門,又見染、柳絲新綠。對此景,一年為壽,一番添福。莫怪鳳池頒詔晚,要教淮水恩波足。聽邊民、千歲頌聲中,重重祝。堂萱茂,庭枝馥。歌倚扇,杯持玉。共勸君一醉,滿斟醽醁。今夜東風吹酒醒,明朝萬里騎黃鵠。向九霞、光裡望宸輝,看除目。
上巳信嘉辰,流觴傳舊俗。
良遊悵不遂,吏局方有屬。
東風吹曉雨,萬竅嗥林麓。
疑有泊舟人,狂歌河女曲。
逾期始澄霽,物色如新沐。
城角趨危亭,登臨尉幽獨。
紛華掃不見,胡蝶飛平綠。
佇倚窮夕曛,悠哉此心目。
長釵墜發雙蜻蜓,碧盡山斜開畫屏。虯鬚公子五侯客,
一飲千鍾如建瓴。鸞咽奼唱圓無節,眉斂湘煙袖回雪。
清夜恩情四座同,莫令溝水東西別。亭亭蠟淚香珠殘,
暗露曉風羅幕寒。飄颻戟帶儼相次,二十四枝龍畫竿。
裂管縈弦共繁曲,芳樽細浪傾春醁。高樓客散杏花多,
脈脈新蟾如瞪目。
春山青,春水綠。
草葺葺,花簇簇。
若能喪盡目前機,便見廬山真面目。
許有盧娘能畫竹,重抹細拖神且速。
如將石上蕭蕭枝,生向筆間天意足。
戰葉斜尖點映間,透勢虛黍斷還續。
粉節中心豈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
明眼無遮障,隔垣洞人腹。
水母總隨蝦,只為元無目。
三月臨平山下宿,沙棠一舟帆數幅。
清晨鼓枻看山行,兩岸人家春水綠。
岸上人家掛酒旗,幾樹桃花映修竹。
路人問我將何之,我欲尋師向天目。
漢字目的釋義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像眼睛形,外邊輪廓象眼眶,裡面象瞳孔。小篆處理為線條。先秦時期多用「目」,兩漢以後,用眼逐漸多起來。「目」具有書面語色彩。本義:眼睛)
同本義 [eye]
目,人眼,象形。--《說文》
目者,氣之清明者也。--《禮記·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韓詩外傳》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傳·宣公二年》
滿目蕭然。--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瞋目大怒。--晉·干寶《搜神記》
目似瞑。--《聊齋誌異·狼三則》
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目
目mu
⒈眼睛:~不暇接。有~共睹。
⒉看:眾~睽睽。眾~昭彰。
⒊孔,網眼:網~。綱舉~張。
⒋名稱,標題:~錄。書~。題~。
⒌條文,大項中再分的小項:條~。大綱細~。
⒍[目光]眼光,眼睛的神采:~光如炬(炬:火把)。
⒎[目前][目下]眼前,現在,說話的時候。
⒏[目擊]親眼看到的。
⒐[目標]
1射擊、攻擊或尋找的對象:對準~標。
2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奮鬥的~標。
⒑[目的]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與要求得到的結果:有計劃,有~的。不達~的,誓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