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汝嚴夫子,搘筇扣敝廬。
文如漆園壯,人似客星孤。
善相遺驎瘦,深參得腹腴。
行看最先進,辨論詘諸儒。
君不見城中小兒計不疏,賣漿賣餅活有餘,夜歸無事喚儔侶,醉倒往往眠街衢。
又不見壟頭男子手把鉏,丁字不識稱農夫,筋力雖勞憂患少,春秋社飲常歡娛。
可憐秀才最誤計,一生衣食囊中書,聲名才出眾毀集,中道不復能他圖,抱書餓死在空谷,人雖可罪汝亦愚。
嗚呼,人雖可罪汝亦愚,曼倩豈即賢侏儒!
熨手金鞭天馬駒,冰河雪谷笑談無。
只言燕趙多奇士,豈必書生盡腐儒。
一飯腹果然,身外百不須。
深知饑方朔,不似飽侏儒。
作文發妙理,經國厲遠圖。
遊目建安中,才子足歡娛。
王劉與應阮,精神可交輸。
西南落漢日,揚益奮兩隅。
山河裂地軸,星象分天衢。
八師遇有姚,萬世垂楷模。
一元均大化,五服擁皇都。
悠悠彼七子,流光失其孚。
飛觴宴婉孌,鼓瑟吹笙竽。
主人敬愛客,徒爾相揚揄。
魏祚竟不長,詒謀止斯須。
逡巡數十年,劉石橫八區。
所以漢高帝,慢罵輕文儒。
獨化陶鈞運聖謨,八方寥廓入雄圖。
將軍已勒邊山頌,博士初修玉檢書。
西望忽驚新石闕,東來不是舊金輿。
編年誰秉丹青筆,流落周南一腐儒。
眼空未可歎賢無,瓦礫中間有寶珠。
多謝三峨孕清淑,安排貢籍貢鴻儒。
垂拱開三極,除殘正六符。
袞衣光有赫,玉瓚德無渝。
尺木階天澤,鋒車躡斗樞。
彤雲明紫氣,芝簡粲黃圖。
禮樂文千古,剛柔望萬夫。
善宜居帝右,聖不廢臣吁。
動靜天人合,明良殿陛孚。
璇霄高太乙,玉燭麗金鋪。
岳牧存開濟,江靈候步趨。
此時儀善類,自昔仰真儒。
長安僦羈宦,門巷絕卿輿。
朝綬徒雲忝,賓綦日已疏。
何為趨玉趾,乃肯眷蓬廬。
九棘歷華選,四環承慶餘。
頻叨范叔贈,時取長卿書。
清晤輒窮景,高談寧爨蘇。
夫何苦吏役,忽爾愴離居。
交臂願從子,盍簪嗟棄予。
梁郊春草後,鞏樹夏雲初。
安石訪吟社,少游乘澤車。
一官方效智,萬里乍紆途。
雅節鄙時尚,高才凌太虛。
奏篇希乙覽,刷羽遲南圖。
行矣姑自愛,漢家方向儒。
力振前文覺道孤,恥同流輩論榮枯。
動非仁義何如靜,得見機關不似無。
孔孟也宜輕管晏,皋夔未必失唐虞。
侯王重問吾何有,且自低心混世儒。
風濤生長處,土地屬東隅。
樹樹懸魚網,村村吹鷓鴣。
酒旗孤嶼見,書卷一山無。
欲趁雞豚社,深慚身業儒。
秋風來大地,萬里成丘墟。
床頭何所有,惟有一卷書。
曳綜朗長誦,環堵樂有餘。
自笑飯顆山,少陵真腐儒。
器局事宏大,心期勿卑汙。
俗士不必效,汝為君子儒。
雪花飛盡江頭蘆,秋崖有屋窗未糊。
嗅梅自可了孤寂,燃竹相與留須臾。
傳觀玉帝整嚴衛,雜沓環珮紛前驅。
夢隨姑射扣瑤陛,身入閶闔排銀鋪。
明毫一色寶階淨,端木六出瓊林孤。
綠章封事見名姓,白霓仙子軒眉須。
乃知天喜愛民尹,分此雪與耕田夫。
山川盡入古圖畫,園林已作春規模。
逢船誰可載書共,松醪未擬炊書沽。
金僕姑寒憶戰士,玉玲瓏暖無歌姝。
煮茶安用碧跳脫,眠蓑自勝紅氍毹。
盟鷗久與說心腹,買犢大欠耕膏腴。
頻年歲入少生計,何日詔下蠲田租。
甑塵但憂脫粟飯,甌滑未議羹蓴鱸。
群公豈堪立仗馬,賤子只跨尋詩驢。
第令吾民不知餒,如彼蔡人何足誅。
沖寒索米徙者眾,啼饑載道攜其孥。
邊烽有警事方爾,民瘼未軫天地無。
轅門誰曳丈二組,羽書夜下尺一符。
少遲獸獮渤海盜,當復蚊浮高陽徙。
平淮有碑徜須刻,筆墨可但唐宗儒。
金陵千古帝王都,肉食何人解遠圖。
只有愛民真學士,不慚通務漢三儒。
胡床二女執市裾,長揖高陽舊酒徒。
不是蒼皇能輟洗,溺冠何異昔坑儒。
帝下赤霄符,搜求造化爐。中台歸內座,太一直南都。
黃霸乘軺入,王尊叱馭趨。萬人東道送,六纛北風驅。
棧閣才傾蓋,關門已合繻。貫魚行邐迤,交馬語踟躕。
去速熊羆兆,來馳虎豹夫。昔憐三易地,今訝兩分途。
別路環山雪,離章運寸珠。鋒鋩斷犀兕,波浪沒蓬壺。
區宇聲雖動,淮河孽未誅。將軍遙策畫,師氏密訏謨。
漢上壇仍築,褒西陣再圖。公方先二虜,何暇進愚儒。
人才長與世相疏,若謂無才即厚誣。
方朔長身無飯吃,人間飽死幾侏儒。
高陽狂生六十餘,入謁自通臣博徒。
劉季嫚士如庸奴,對客濯足以兩姝。
生雲足下扶義初,奈何不禮長者乎。
隆準一笑延坐隅,與隨何輩載後車。
刻六國印識尤迂,向微留侯幾誤渠。
胡雛聞人說漢書,千載而下猶揶揄。
掉舌所得良區區,投身沸鼎何其愚。
嗚呼!博徒果不賢腐儒。
高郵少年有王令,豪氣雄才海內無。
當日談兵今可用,只愁遺像是儒。
漢字儒的釋義
儒
(形聲。從人, 需聲。本義: 術士)
同本義。春秋時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熟悉詩書禮樂而為貴族服務的人 [scholar server]
儒,術士之稱。--《說文》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能說一經者為儒生。--《論衡·超奇》
儒浩居而自順者也。--《墨子·非儒下》
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禮·太宰》
儒之言優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禮記·儒行》
又如:儒師;儒仙
孔子學說(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學說,其特點是強調對孝、仁、義、禮、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實踐和修養,該學說在歷史上已成為中國
儒ru
⒈舊時指讀書人:~者。~生。
⒉[儒家]原指在禮儀、教育等方面為奴隸主貴族服務的人。後指孔子、孟子為代表的一個學派。又指信奉儒家學說的人。儒家提倡以仁為中心的道德觀念,主張仁政、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