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攀來十七春,如今始見茜袍新。
須知紅杏園中客,終作金鑾殿裡臣。
逸少家風惟筆札,玄成世業是陶鈞。
他時黃閣朝元處,莫忘同年射策人。
夕陽樓上都憑遍。柳下風吹面。強搴羅袖倚重門。懶傍玉台鸞鏡、暗塵昏。離情脈脈如飛絮。此恨憑誰語。一天明月一江雲。雲外月明、應照鳳樓人。
強作千年調,難逾五度春。脊令繼踵漫相循。休要關心藥裹、也扃門。蕙帳銀杯化,紗窗翠黛顰。燒香試問紫姑神。一歲四並三樂、幾多人。
公孫昔放逐,牧羊滄海濱。
勉強聽鄉里,垂老西遊秦。
自顧未為壯,徒為久辛勤。
君子豈必隱,孔孟皆旅人。
蕭散山林一幅巾,天公乞與自由身。
茅簷不似宮塼暖,日滿南窗也可人。
單騎堂堂詣虜營,古今禍富了如陳。
北方相顧稱男子,似謂江南尚有人。
魚戲煙莖細,龜巢粉蕊新。
縫裳憐遠客,開幕想嘉賓。
千葉松風畔,雙花柳渚瀕。
翠芳天宴得,誰假涉江人。
家近紅蕖曲水濱,全家羅襪起秋塵。
莫將越客千絲網,網得西施別贈人。
太平十二策空陳,得似河汾講道真。
縷指隋唐名將相,多君交友與門人。
故城故壘滿江濆,儘是干戈舊苦辛。
見此即須知帝力,生來便作太平人。
從與天君別,寒花幾度春。
坐愁芳樹老,況乃鑒中人。
濺浪翻波濕不晴,灘頭龜石几千春。
浮屠漫演無生法,誰是庵中不死人。
臘月二十五,雲門一曲新。
一回聞舉著,笑殺洛陽人。
小山嬌翠低歌扇。雛鶯學語春猶淺。無力響方檀。聲隨玉筍翻。垂鬟雲乍染。媚靨香微點。未解作輕顰。凝情已動人。
遙知一炬絕河津,生縛青宜不動塵。
付與山河印如斗,忍為鼠子腹心人。
聖朝開寶歷,淳佑四年春。
生自前丁亥,今逢兩甲辰。
黃粲一夢覺,青鏡二毛新。
七十八歲叟,乾坤有幾人。
肆威矜逐逐,索黨恣狺狺。
盜跖真知道,餘財欲汙人。
朝來微雨罷,何處可尋春。
冰散池容動,煙銷柳意新。
穿林聽鶯遠,度陌問花頻。
但覺相逢處,情親似故人。
坦情渠儂嫌我真,斗升誰給太倉陳。
悠悠江漢飄零客,落落乾坤老病身。
心歷百艱彌感協,詩留知古越清新。
高齋高處齊文焰,付與從今仰止人。
密葉陰陰翠幄深。梅黃弄雨正頻頻。榴花照眼一枝新。緱嶺有人今毓粹,飛鳧不日簉嚴宸。一尊敬壽太夫人。
漢字人的釋義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側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能製造工具改造自然並使用語言的高等動物)
同本義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籀文象臂脛之形。--《說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禮記·禮運》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含齒,倚而食者,謂之人。--《列子·黃帝》
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滿(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
人ren
⒈能製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從事勞動的動物:~類。
⒉指每一個人:~手一冊。~自為戰。
⒊指別人,他人:助~為樂。專門利~。
⒋指人的品質、表現:那個~挺好。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丟~。
⒍指人的身體:~不舒服。
⒎[人口]人的數目。
⒏[人次]若干次人數的總和。
⒐[人世]人間。
⒑[人士]對社會裡上層分子的通稱,泛指某些方面有代表性的人:愛國~士。
⒒[人事]
1關於人員的錄用、培養、管理、調配、獎懲等工作:~事工作。
2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事變化。
3人情事理:不懂~事。
4人的意識:不省~事。
5人力所能做的事:聊盡~事。
⒓[人手]指參加某項工作的人:正缺~手。
⒔[人品]人的品質、品格。
⒕[人格]
1人的道德品質:~格高尚。
2人的權利和義務:尊重~格。
⒖[人和]指得人心。